APP下载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2021-11-10徐志刚徐珍珍曾献军龚洪翰

实用临床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包膜上皮肝癌

李 健,徐志刚,徐珍珍,曾献军,龚洪翰

(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南昌 330006; 2.抚州健强第五医院影像科,江西 抚州 344100)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与经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s,AML)的不同在于其内不含脂肪或含极少成熟脂肪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并可恶变[1],预后尚不清楚。HEAML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且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对其CT及MRI表现也缺乏一定认识,易与肝脏其他肿瘤混淆,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H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搜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HEAM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0例患者中男2例,女8例,年龄37~61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7例体检发现,3例因腹痛不适发现,均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均为阴性,1例合并右肾错构瘤,1例合并肝脏小血管瘤。

1.2 检查方法

4例行CT、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行CT、MRI直接增强,1例行CT增强及MRI平扫加增强,3例仅行MR平扫加增强。

CT采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扫描仪,层厚5 mm,加扫层厚1 mm用于多平面重组,电压120 kV,电流280 mA。增强扫描采用300 mgI·mL-1泛影葡胺或优维显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80~100 mL。

MRI采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T MR扫描仪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相控阵体部线圈。平扫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WI,TR 3000~3500 ms,TE 70 ms;DWI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TR 2400~2800 ms,TE 67 ms。3D GRE T1WI抑脂序列,TR 5.16 ms,TE 2.52 ms;层厚8 mm,层间距10 mm。增强扫描采用经肘静脉手推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2 mL·kg-1)。

1.3 图像分析

由2名从事腹部影像诊断的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协商后达成意见统一,主要观察和记录病变部位、数量、大小、形态、有无包膜、含脂肪情况、引流静脉、病灶内血管情况及强化特点。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0例HEAML中6例位于肝左叶,4例位于肝右叶,均为单发,肿瘤长径为2.3~12.7 cm。8例呈类圆形,边界清楚、规则;2例呈不规则形、边缘分叶,局部边界稍欠清。术前被误诊为肝细胞肝癌5例,误诊为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囊腺癌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 hyperplasia,FNH)2例,1例诊断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2 影像学表现

4例CT平扫中,均表现为混杂稍低密度影,其中2例含脂肪密度(图1),1例病灶内见结节稍高密度影(图2A),提示合并出血;7例CT增强扫描中病灶动脉期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3例明显退出,密度低于强化的正常肝实质,呈“快进快出”(图1),4例病灶强化程度稍退出,仍高于强化的正常肝实质,呈现“快进慢出”(图2A—C)。10例均行MRI检查,平扫边界大多清楚,2例边缘稍模糊(图1B)。7例MRI平扫T1WI表现为低信号(图3A),其中4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例T1WI上见多发环形高信号(图2D—E);T2WI上均表现为稍高信号影(图3B):6例信号不均匀、部分病灶内见更低信号,1例信号均匀、T2WI压脂系列表现为稍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0例MRI增强扫描中动脉期均明显强化,9例强化不均匀,1例强化均匀;强化模式5例表现为“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图3C—D),4例为“快进快出”,1例为延迟强化。CT及MRI增强扫描中8例病灶内或周围见迂曲血管影(图1A),4例见来源肝动脉供血动脉(图2B、4A),6例见早期引流静脉(图4B),4例见假包膜征(图2C、4C)。本组病例均未见转移征象。

A:CT增强动脉期病灶部分边缘稍模糊,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中心血管影(粗箭头)及脂肪密度(细箭头);B:CT增强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退出,呈“快进快出”。图1 HEAML CT增强扫描影像(患者女,49岁,肝左叶EAML)

A:CT平扫表现为不均匀混杂密度影,内见结节稍高密度(细箭头);B:CT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迂曲血管影;C:CT增强静脉期未见明显退出,见假包膜,呈“快进慢出”;D、E:MRI平扫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内见环形高信号(粗白箭头),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图2 HEAML CT和MRI影像(患者女,61岁,肝左叶EAML)

A、B:MRI平扫T1WI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表现为均匀稍高信号;C、D:MRI增强动脉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稍退出,强化程度仍高于正常肝实质,呈“快进慢出”。图3 HEAML MRI影像(患者女,49岁,肝右叶EAML)

A、B:CT增强动脉期MIP显示内见明显迂曲血管征(细黑箭头),来源于肝左动脉,病灶周围见早期引流静脉(细白箭头);C:CT增强静脉期退出,低于正常肝实质,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点脂肪密度影(短白箭头),见假包膜。图4 HEAML CT增强扫描影像(患者女,37岁,肝左叶EAML)

2.3 病理结果

镜下病变区呈结节状,内见上皮样细胞增生,呈片状分布的胞浆丰富细胞,部分细胞围绕血管生长,内夹杂不等的成熟脂肪组织,部分血管管壁增厚(图5A)。免疫组织化学示10例HMB45、Melan-A、SMA均阳性,7例S-100阳性,4例CD34阳性,10例Ki-67不同程度表达(图5B)。

A:镜下病变区呈结节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结节内见片状分布的胞浆丰富的细胞,加杂少许成熟脂肪组织,部分血管管壁增厚(HE×100);B:免疫组织化学示SMA(血管+),HMB45(3+),Melan-A(+),S-100(脂肪+),CK8(-),CK18(-),CK19(-),CD34(-),Ki-67(3%+),Desmin(-)。图5 HEAML组织病理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

HEAML是罕见的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肿瘤。主要以含上皮样平滑肌为主,同时有扩张、扭曲的血管,不含或仅含极少成熟脂肪组织,是AML的一种亚型,与肝脏、肾、肺淋巴管肌瘤病等同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neoplasms with perivascula repithe lioid cell,PEComas)家族成员。本组HEAML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多因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少数可因腹痛、腹部包块而就诊。与肝炎、肝硬化、肿瘤家族史无明显相关性,AFP均为阴性,与文献[2]报道基本一致。

病理特征:HEAML是由单一的梁索状上皮样细胞和含丰富的窦隙状毛细血管网构成,不含或仅含极少成熟脂肪组织,此时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鉴别。本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均表达HMB45、Melan-A、SMA阳性,符合HEAML的病理特点。

3.2 影像学表现

HEAML多为单发,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大多清晰,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含脂肪或含少量成熟脂肪,密度或信号大多不均匀,而有学者[3]认为不能用脂肪成分的多寡来直接区别上皮样与非上皮样AML。本组中2例含脂肪密度,其中1例含脂肪密度较多,且密度不均匀,内见实性成分。CT增强扫描病灶可见“迂曲血管征”,表现为病灶中心和(或)周边出现点状、条状强化迂曲血管影,本组8例(8/10)见“迂曲血管征”,血管壁尚光整,具有一定特征性[4-7],其中4例可见来源于肝动脉的供血动脉(图4A)。有文献[6-8]报道HEAML周围“早期引流静脉”影较常见,大多回流至肝静脉、门静脉,本组有6例(6/10)见“早期引流血管”影,其中4例回流至下腔静脉,2例回流至肝静脉,与以往报道[9]基本一致。由于HEAML含有不同程度上皮样细胞和迂曲、扩张血管,CT增强扫描强化可表现多样,主要为“快进快出”及“快进慢出”,少数为“延迟强化”,主要与肿瘤内窦隙状血管网的丰富程度、管壁的厚度、有无粗大畸形血管有关,致对比剂在瘤内滞留时间长短不同[10]。本组中有4例见假包膜征,是由于肿块在膨胀性生长过程中,邻近的肝实质和含有小血管的疏松纤维化组织长期受压,对比剂在静脉及延迟期进入肿瘤周围受压的组织,从而形成的环形强化影,而HEAML在病理上并无包膜。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中1例表现为混杂囊实性肿块,CT平扫瘤内见稍高密度斑片、结节影,MRI扫描T1WI见环形高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可能是由于瘤体较大,导致破裂出血所致。

3.3 误诊分析及鉴别诊断

HEAML易与肝脏富血供病变混淆,术前易误诊。一方面是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其影像表现认识不足,诊断思路受限。1)最易误诊的为肝癌(本组10例中误诊为肝细胞肝癌5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细胞肝癌与HEAML均可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一般肝癌临床上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AFP往往升高,且容易出现肝内及肝外转移等恶性征象,而HEAML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征性,“早期引流静脉”具有一定鉴别价值,肝癌一般无此征象,如见“迂曲血管征”,表现增粗的供血动脉,管壁尚光整,而肝癌供血动脉较杂乱,部分粗细不均也可资鉴别;另HEAML一般无转移征象。有文献[6]报道假包膜在肝癌及HEAML中均可见,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有学者[8]提示假包膜主要见于肝癌,对两者鉴别有重要价值,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2)本组误诊为FNH 2例,HEAML与FNH两者增强均可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强化方式,但FNH病灶内中心可见星芒状瘢痕,并呈延迟强化可资鉴别,坏死少见,相对均匀明显强化,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中,FNH在肝胆期为高信号,而HEAML因无肝细胞摄取而为低信号。3)本组误诊为肝脏囊腺癌1例。肝脏囊腺癌见囊实性成分,内可见分隔及结节影,增强后囊壁及实性成分可有明显强化,主要特点是MRI可发现长T1长T2液性成分,而HEAML囊变、坏死少见,T2WI常为稍高信号,可资鉴别。4)肝腺瘤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灶边界清晰,边缘可见低密度环,内部密度不均匀,见小灶性出血、脂肪变性,坏死少见,且多具有包膜,肿瘤内无畸形血管。

综上所述,HEAML是罕见的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质肿瘤,不含或含少量脂肪密度,术前误诊率高,好发于中年女性,以单发、境界清、“快进慢出”或“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为特点,“早期引流静脉”“迂曲血管征”有助于诊断。但确诊还需依赖于穿刺活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包膜上皮肝癌
乳房假体包膜挛缩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雷公藤甲素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研究进展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马铃薯包膜尿素田间肥效试验分析
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