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21-11-08王润超陈婷婷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甘草酸组胺斯汀

王润超,陈婷婷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该病具有病因较复杂、治疗周期较长且易复发的特点,其临床病症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皲裂,常见于腿部、手足、肛门等处,症状为皮肤干燥、瘙痒难耐,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大面积溃烂[1]。慢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学者研究证明与环境、家族遗传、免疫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以往的临床治疗大多采用抗组胺药物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停药后病情容易复发,不利于整体治疗效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在临床上寻找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 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 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 例,男18 例,女15 例,年龄(54-72)岁,平均(63.47±8.62)岁。观察组33 例,男20 例,女13 例,年龄(49-70)岁,平均(61.92±7.8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赵辩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二版中的关于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均未在1 个月内接受免疫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是一周内未接受外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治疗等;③患者既往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主要成分无过敏反应;④患者均意识清楚;⑤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异常或资料不全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严重肝、心、肾等功能不全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内分泌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④对复方甘草酸苷、依巴斯汀片过敏者;⑤治疗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药物: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国药准字J20130077,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依巴斯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19,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糠酸莫米松乳膏(国药准字H19991418,拜耳医药(上海)有限公司)。①对照组治疗:依巴斯汀片:10mg/次,口服,1 次/日;糠酸莫米松乳膏:适量/次,皮损处外用,2 次/日;治疗周期为4 周。②观察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2 粒/次,口服,3 次/日,治疗周期为4 周[3-4]。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根据患者症状,即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部位综合进行评分,根据评分高低评价疗效: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减少在70%-95%之间)、有效(皮损、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积分减少在50%-70%之间)、无效(皮损消退并不明显,各种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恶化,积分减少不足5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高血压、恶心呕吐、水肿等。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 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6、TNF-α 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0.095,P=0.762),年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t=1.156,P=0.32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情况[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嗜睡、高血压、恶心呕吐、水肿的总不良发生率12.12%均低于对照组33.3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2.4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两组治疗前IL-6 、Hs-CRP、TNF-α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mg/l)、Hs-CRP(mg/L)、TNF-α(ng/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Hs-CRP、TNF-α 水平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因素所引发的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鳞屑等皮疹,伴有明显的瘙痒感。慢性湿疹具有易复发、难以根治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以往的临床上多采取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及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慢性湿疹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易导致困倦、乏力、口干等不适;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容易引起皮肤萎缩变薄、屏障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上述药物易产生耐药且停药后易反复[5-6]。

研究发现,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中,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炎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81.82%;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嗜睡、高血压、恶心呕吐、水肿的总不良发生率12.12%,低于对照组33.33%;治疗后观察组IL-6 、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取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具有众多优势。依巴斯汀片是抗组胺类药物H1受体拮抗剂。能够对抗组胺所产生的作用,比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症状。口服吸收快,不通过大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弱,副作用小,临床上应用广泛。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甘草酸苷、甘氨酸和蛋氨酸,具有一定的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够增强激素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可以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阻止花生四烯酸产生炎症介质,从而起到抗炎、抗过敏的功效。慢性湿疹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损伤、病情易复发等情况出现,单纯的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或是一般皮质醇类软膏治疗是远远不够,应该在此基础上联合免疫调节剂对其进行治疗。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可在患者体内分解为甘草酸,甘草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是能解毒、抗炎、镇咳祛痰、抗肿瘤,抗溃疡等。因些可用于胃溃疡、急慢性胃炎、湿疹、银屑病、皮肤瘙痒、肝炎、高脂血症、乳头瘤病毒感染、结膜炎、癌症等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干扰素以及IL-2,并且IL-2 可导致患者体内T 细胞、B 细胞的增长,抑制IL-6、Hs-CRP 以及TNF-α 水平的增高,控制炎症介质的增长,改善患者身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减低炎症的复发风险。因此,采取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整体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甘草酸组胺斯汀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枪口
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有效性对比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贾斯洒的导盲犬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