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有效性对比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

2021-05-26陈旭升

北方药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二铵甘草酸体征

陈旭升

(陆丰市人民医院内科,广东 陆丰 516500)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当患者感染HBV后会对肝功能造成持续性损伤,进而出现头晕、乏力、消瘦等症状,若未采取积极治疗可能引发失代偿肝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2]。临床治疗CHB常采用甘草酸二铵、异甘草酸镁等药物,均具有较好疗效,但目前临床对于两药选择尚未有统一标准[2]。本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分别采用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旨在对比两药治疗效果从而为CHB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传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异甘草酸镁组(30例)与甘草酸二铵组(30例)。其中甘草酸二铵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38±4.29)岁。异甘草酸镁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4.86±4.1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3]中CHB诊断标准,均经血清学检查确诊;(2)基本生命体征稳定,简单书写、短距行走无碍;(3)家属知情,患者本人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低钾血症、高(低)钠血症、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损害;(2)合并甲肝、丙肝等其它肝部疾病;(3)合并严重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4)存在严重意识、认知、表达、情感障碍及精神病史。

1.2 方法

两组治疗期间均禁烟禁酒,忌食辛辣油腻高脂食物并给予相同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甘草酸二铵组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正大天晴药业,H10940191,50mg*24s),150mg/次,3次/d以温水送服。异甘草酸镁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H20051942,规格:10mL : 50mg),30mL/次以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治疗结束后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参照指南[3]中的疗效评价标准,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显效: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各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消失不明显。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时肘中部静脉血4mL,离心抗凝后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对比两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统计资料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异甘草酸镁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甘草酸二铵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异甘草酸镁组AST、ALT、TBIL、HBV-DNA均低于甘草酸二铵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比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其可通过血液、母婴、唾液、性接触传播及医源性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若感染HBV应当立即就医并与身边之人分餐进食,以避免HBV传播扩散[4-5]。HBV感染后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毒对身体损伤的加剧,患者会逐渐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身体乏力、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可伴伴随慢性肝病面容、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及蜘蛛痣等状况,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目前治疗慢性乙肝常采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是临床常用药物,均具有较好的病情控制及肝保护作用。

甘草酸二铵可通过抑制ALT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改善机体炎性症状及肝功能的作用,其可增加服药者肝糖原及核酸表达量,从而抑制HBV对肝细胞损伤进程,是一种具有良好疗效的CHB常用治疗药物[7]。异甘草酸镁与甘草酸二铵的作用相似,但其作为全新一代的甘草酸制剂,不仅保持了原有的护肝及抗病毒效果,且具有更低的耐药性[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HBV-DNA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两药均可有效降低AST、ALT,而异甘草酸镁组各指标含优于甘草酸二铵组(P<0.05),表明异甘草酸镁对于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指标效果优于甘草酸二铵。综上所述,异甘草酸镁具有更加良好的降低肝酶作用,并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及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二铵甘草酸体征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磷肥秋市开场 言说价稳或早
比较甘草酸二胺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新年伊始,二铵采购需慎重
化肥:钾肥价格上行趋势确立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