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学科发展探析

2021-11-08葛彦强刘永革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甲骨安阳信息处理

高 峰, 葛彦强,刘永革

(1.安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2.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出土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也是汉字汉语的鼻祖,传承着真正的中华基因。甲骨文是重建中国上古史,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由来、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质、品格与演绎源头的最真实的素材[1]。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我们认为,在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研究力量,通过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搭建协同攻关平台;努力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切实改进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现状,推进古文字研究水平的提高,这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2]。

长期以来,地处甲骨文发源地的安阳师范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遵嘱托、继绝学,致力于甲骨文研究,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3]。特别是近年来,以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聚焦“甲骨”,服务社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产学研道路上,注重对甲骨文进行“有效”研究,积极务实推进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而努力。一方面要在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的建设上倾注心血,使甲骨文的数字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研究。在“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学科建设方面抓特色,抓机遇,进行一系列务实的工作,从大一本科生开始抓起,如进行特色课程的教材编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改革、基于教师教学的人才培养等。同时进行甲骨文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成立甲骨文活化利用中心,任职人员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坚守责任,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重点讨论新形势下甲骨文的保护、传承、创新和传播四个方面的实践工作,通过对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讨论,以阐述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的创新实践问题,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学科未来发展做出一些思考。

1 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注重甲骨的收藏和保护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是破解当前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困境的有效措施。自2016年开始,以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为牵头单位,坚持统筹规划、协同攻关,不仅支持了甲骨学的“有效研究”,更拓宽了研究视野,取得了明显成效[4]。2021年教育部又主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更是强化专项工作协同机制的典范。表1列举了近年来国家层面进行的甲骨文相关的专项工作。

表1 近年来国家层面进行的甲骨文相关的专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甲骨文研究迎来了“春天”,尤其是2021年的八部委联合启动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前所未有,在组织领导、学术支撑、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并增加了投入力度,这也是对2017年国务院批准开展的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的提升,工程预算每年5000万元,是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一次最大规模和最有力协同攻关,同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

此外,甲骨文的保护收藏更为重要。据统计,目前发现的16万片甲骨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民间收藏。2019年,在甲骨文发现与研究120周年的座谈会上,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孙春兰副总理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甲骨文的收藏与保护工作。2020年12月10日,在安阳师范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首届安阳民间甲骨文收藏论坛”会上,与会代表就甲骨文的保护收藏进行了深入讨论,同时对正在进行的甲骨文博物馆筹建和甲骨文三维技术研究,积极献言献策。

总之,甲骨文的研究,必须注重协同研发,做有效研究的“践行者”,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集中研究力量,通过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搭建协同攻关平台,从而积极推动甲骨文研究与应用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2]。

2 共享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提高保护传承水平

甲骨文研究相关资料浩瀚纷杂,资料获取难度大,一般人不易进入。2019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和安阳师范学院合力打造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在甲骨学界备受关注。目前,该平台已经收录甲骨著录123种,甲骨文研究文献31000余篇,具备了甲骨数据检索、字形检索、文献查询、甲骨文输入编辑等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些专业服务,如甲骨文的数据关联、数据分析和数据集服务等功能,改变了过去甲骨文研究的“窘境”,为甲骨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普通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5],以甲骨文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抓手,让更多的研究和人才培养聚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突出学科特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对于交叉学科,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如参观调研专业实验室、博物馆、考古基地等,让学生进行甲骨文知识的充分体验,增强学生知识的获得感。

二是注重交叉学科的联合培养模式,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多学科联合培养,并在学科交叉式的科研项目指引下提升研究水平,让高水平、高标准的培养模式推动甲骨文研究的深入。

三是注重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抓好甲骨文的内涵挖掘与传承转化。在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中,强调甲骨文基础知识普及的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开发甲骨文相关的科普应用软件和甲骨文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6,7],在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重点攻关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与殷墟科技考古等。

目前,“殷契文渊”即将进入三期工程,平台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服务转变。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聚集更多的研究力量,在甲骨文研究的创新路上不断开拓,更是提高了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水平。随着甲骨文研究成果的活化利用,甲骨文的传播力和效果将不断增强。

3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彰显甲骨文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必须注重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培养人才的基础知识结构的同时必须注重创新机制。加快培养具备甲骨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人才,是新时代甲骨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自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为建设甲骨文信息处理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支持的甲骨文相关研究课题达40余项,加大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甲骨文研究平台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安阳师范学院立项建设甲骨文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和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目前,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人才培养仍应围绕当前高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遵循“产学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面向信息处理技术并结合教师自身专业特点,围绕当前甲骨文信息处理和活化利用的热点问题,协助提升一线教师的技术和课程建设水平。以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建设,具体如下:

1.优化一个团队:针对数字传媒、虚拟现实、视觉传达等主题展开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研讨,着力优化甲骨文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培养跨学科人才,对内进行文化传承,对外进行文化传播。

2.丰富一门课程:从大一新生抓起,充分利用数字传媒、虚拟现实、视觉传达等技术,扎实推进《甲骨文信息处理》校本课程建设,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创建线上、线下兼备的教学条件,多方位、多角度展开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

3.完善一套方案:立足地方特色,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主线,秉承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总体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层次协同攻关,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以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形成一套有特色、有创新、有内容的甲骨文信息处理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4.推广一个平台:以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建设为抓手,注重内涵建设,推广建设甲骨文大数据服务与应用平台。通过多家研究单位的联合攻关,结合更多的数字传媒、虚拟现实、影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视觉传达、工业制造等技术,深入开展甲骨文活化利用,为普及甲骨文知识走向大众提供更多帮助。

4 结语

甲骨文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深入开展甲骨文的保护、传承、创新、传播之路,就需要不断积蓄力量,扶立人才,确保后继有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要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本科生抓起,可采用导师制,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协同联动,坚持分类指导,准确把握育人规律,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甲骨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真正做到“绝学”不绝,推动甲骨文研究与应用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甲骨安阳信息处理
“毫米波雷达系统设计与信息处理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安阳之旅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处理智能化研究
基于Revit和Dynamo的施工BIM信息处理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