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2021-11-07王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路解题策略

王敏

摘要:“有关0的乘法”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乘法中的特殊形式,为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及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节课意在打破传统计算教学的缺陷,体现算法多样化。

关键词: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思路;解题策略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在教学“有关0的乘法”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自己观察,从而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结论,通过让学生大胆尝试、体验,鼓励学生用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明白“有关0的乘法”的算理。下面笔者将以“有关0的乘法”教学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一、设计思路

“有关0的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意图是想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上课伊始,笔者便开门见山出示了“思考0×5=?,并举例说说你的理由”,这样一个大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其实0×5=?,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和计算经验早已知道,但“说说你的理由”,让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激活,如何解释0×5=0,孩子们各抒己见。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堂片段。

二、课堂摘录

(一)教学0×5=?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说出0×5的结果,还要举例验证。”

第一个学生说:“我认为0×5=0,因为0×5代表0个5,就是一个5也没有,所以等于0。”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0×5=0,因为0×5表示5个0相加,也就是0+0+0+0+0,还是等于0。”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我认为0乘多少都等于0,也就是无论多少个0相加都是0。”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老师故作疑惑地介入:“你说的意思是……”马上就有学生解释道:“他的意思就是说,不仅0×5=0,0乘多少都等于0。”教师追问:“真的吗?比如……”学生马上说:“比如:0×100=0、0×10000=0、50000×0=0,40000×0=0……”教师及时介入:“你能说得完吗?”将问题继续深入,“谁能用一句话把所有答案都说出来!”这时学生陷入了沉思,随后便又沸腾起来,学生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0乘几都等于0。”有的说:“无论是多大的数,它乘0都得0。”还有的说:“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时老师又一次介入问道:“是吗?任何数都行?这里的任何数包括0吗?”学生稍作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可以!因为0个0还是0,所以0×0=0。”

课上到这里,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在老师的引领下,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含义已经理解得相当透彻。

(二)教学末尾有0的乘法

(展示、交流、补充)

经过同学们的展示、交流和补充,学生对240×2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生1:我是用分解法来算的,我把240分成200和40,先用200×2=400,再用40×2=80,400+80=480。

生2:     2 4 0

×     2

4 8 0

(口述)老师是用竖式来计算的,个位上0×2=0,十位上2×4=8,百位上2×2=4,所以是480。

此时笔者追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同学们都摇摇头表示没有了。笔者说:“我有!”同时展示(出示:240×2的竖式简便方法),同学们评价一下。

(出示) 2 4 0

×  2

4 8 0

这时,下面有同学马上就说:“不对,不对!”

生1:我认为你做得不对,因为这道题本来是240×2,2应该对着个位,而你却把2对齐了十位,那就成了240×20了,所以不对。

生2:我反对他的说法,认为老师这样做是对的,因为老师虽然把2对齐了十位,但个位没有写0,他还是2啊。

生1:(马上站起来反驳)所以我说这道题就更错了,老师应该在2的后面写上0才对。

生2:那如果写上0了,不就成了240×20了吗?可是老师要我们算的是240×2呀!

(正当他们两个争论不休的时候,又有学生站了起来。)

生3:刚才我们学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所以,我认为0乘2还是0,我们可以先不管它(0),先算24×2=48,然后再补上0就行了,所以我认为王老师的算法是对的。

在他们争执得不可开交时,笔者说:“同学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但到底这样算可不可以?下面请小组讨论一下,并说出你的理由。”

经过大家的讨论,同学们得出了一致的看法:认为这种算法是可行的、合理的,因为我们可以把240看做24个10乘以2,那么得到的是48个10,所以要补写0。

这时,有的学生明白了,点点头,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清楚。于是,老师接着说:“关于这个简便竖式的方法,我们还将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学习和了解。”在随后的练习环节,笔者又设计了让同学们先猜一猜它们的积是几位数,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中,什么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知识经验?教师如何了解和把握?这个环节给了我们很好的解读。

(三)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前面已经有了末尾有0的乘法的知识引领,使得后面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計算教学更加“水到渠成”。

当老师提出分享中间有0的算法时,同学们很快交流了自己的算法。在交流中,学生们对0乘几仍然存在分歧。下面是他们的对话。这是思维碰撞的火花。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用个位上的7×8=56,再用十位上的0×7=0,加上个位进的5等于5,再用百位上的2×7=14,向千位进1,百位写4,所以等于1456。

生2:我对她提个建议。我认为十位上应该是0,因为十位上0乘7等于0,虽然个位进上了5,但0乘5还是0啊!

生3:我对生2也有建议。我认为积的十位应该是5,个位上七八五十六向十位进五,这个5是要加5,而不是乘5。

经过争执,学生明白了有关0的乘法的重难点和易错点,但老师此时并没有就此搁笔,而是追问一句:“看来,在乘数是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积的十位不一定是0,还有可能是5,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吗?举个例子。”

生1:可能,比如:808×2=1616。它的积的十位上是1。

生2:我的答案也是可能,比如403×2=806,它的积的十位上是0。

生3:还有:502×3=1506,它的积的十位上也是0。

教师接着追问:“这些算式积的十位上有时是2,有时是0,有时是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积的十位上这个数字是几到底跟谁有关?”这个问题再次将问题引向深入,学生的回答更是令我们欣喜……

生1:我认为跟乘数个位上的两个数有关,个位相乘进几,十位上就是几。

师:“也就是说……”

生2:積的十位是几,它自己是做不了主的,跟个位有关,个位上满1就写1,个位上满2就写2,个位上满几就写几。个位相乘不满10,就应该是0.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其实,我们关于“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还有一些技巧,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去发现、去研究。

三、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是在福田区“教科院教育专家活动”中的一节研讨课,受到了与会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课后,笔者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本次教学实践的成功,主要源自以下两点。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精彩不断

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和学习能力,笔者将本节课的部分重难点设计成了有梯度、有导向的大问题,在课堂中放手给学生,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思考和探究,使课堂生成非常精彩,特别是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时,由于学生课前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举出了多种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0×5=0这一道理,也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举出了大量的0乘几的乘法算式,进而水到渠成地得出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

(二)教师抓住教学时机、及时介入,让学生茅塞顿开

在教学中,根据以往的计算经验,学生对240×2= ? 208×7= ?这两个算式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想出了用口算的方法、用列表格的方法、用竖式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又对计算的算理进行讲述,加上学生之间的质疑和碰撞,再加上老师及时地介入和点拨,学生对“有关0的乘法”计算方法掌握得非常扎实。

这节课的教学,是笔者“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一次尝试,给笔者带来了些许惊喜!笔者在思考,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再放手一些,再大胆一些,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教学部分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索、讨论、解决,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设计思路解题策略
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税收课程设计研究 
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思路探索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谈高考对弹性势能的考查
略谈整体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解题策略实践应用研究
论高中数学的解题策略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