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角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11-07肖万宁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年实践路径融媒体

肖万宁

摘  要:新时代,我国的融媒体技术及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因融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传播效率高效、互动性强等特点,对青年群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在新时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及挑战。因此,如何在融媒体视角下加强对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界近年来热门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结合以上背景,就融媒体视角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融媒体;青年;爱国主义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082-03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融媒体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系列基于融媒体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创新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解读信息、使用信息的方式。信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为人们了解社会和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途径,对其甄别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由于青年群体涉世较浅,极易被某些不良言论影响,由此,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基于融媒体视角下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尤为必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正当其时”。

一、融媒体视角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及挑战

在具体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之前,有必要先对目前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全面梳理,从而提升本研究的针对性及可行性。

(一)融媒体技术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及时性

融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性,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基础技术不断发展,使融媒体突破线上、线下的界线,实现双线资源的统筹及传递,融媒体技术全方位覆盖到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借助丰富多样的融媒体形式进行快速、有效地传播[2]。例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再创佳绩,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可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对青年群体进行更为广泛地覆盖。可见,日益成熟的融媒体技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平台。

(二)融媒体技术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

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可聚合传统媒体的优势,打破其物理局限性,借助手机、个人电脑等移动终端,提升信息传播的广度及使用效率[3]。青年群体普遍是网络时代及手机时代的“原住民”,将爱国主义教育转化为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融媒体形式,可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精准度及有效性。

(三)融媒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形式

融媒体技术使信息传播突破了单纯的文字及图像形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形式,如音频、长短视频、动画、人工智能、AR场景互动、直播等。因此,将课堂宣讲平面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转变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的教育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调动青年群体学习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以不同的形式及內容满足不同层次的青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四)青年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不足

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发展,青年群体的时间及精力容易被各种视觉化信息过度消耗,如部分青年沉迷于直播及短视频等,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还会降低其大脑的思考能力,由于乐于追求短时间的视觉快感而对爱国主义教育缺乏积极性[4]。例如,2019年学习强国App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全国上下的爱国主义及学习知识的热潮,但部分青年群体使用该平台并不是因为主动学习,而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者为了获得平台积分,对平台提供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知识并未做到深入地学习[5]。因此,如何在融媒体视角下充分调动青年群体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融媒体视角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时代,青年群体要心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其一生的真情付出和投入、一辈子的艰苦奋斗来落实爱国主义情怀。”[6]加强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化具体实施路径,是引导青年群体肩负起家国责任及社会使命的必然要求。基于融媒体视角本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切实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一)利用融媒体资源,及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在针对青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联动,与现有的教育相融合,相辅相成[7]。一方面,针对现有教学内容中的爱国主义资源进行有效地深度发掘,借助融媒体资源将相对片段化、固定化的课本资源立体化,从而让青年群体更好地理解和了解爱国主义教育人物案例背后的故事。同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热点新闻及时事政治,以青年群体关心、关注的新闻作为切入点,将社会热点话题转化为对青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案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使青年群体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强化其爱国热忱。另一方面,将融媒体资源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借助云学习平台、手机媒体等形式,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用青年群体所乐于使用的形式进行传播;高校还可借助国家重大的节日及标志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契机,结合融媒体上产生的大量话题引导青年群体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纪念日,可引导青年学生结合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来体会背后印刻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进一步坚定其为国家奋斗终身的信念。

(二)发挥融媒体优势,创新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高校需要突破仅以课堂教学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理念,结合融媒体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根据技术发展及学生实际需求调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及教学方法。如高校可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及时性、即时性、实时性等优势,打造系列短视频“爱国微课堂”,结合抖音、快手、哔哩哔哩、豆瓣等平台,对青年群体进行全方位覆盖,将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党课内容、国家大事等借助融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青年群体的实时反馈进行优化和提升,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同时,高校需要将青年群体充分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中来,让其自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创造者及互动者。例如在课余时间,学校通过组织青年群体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参观内容制作创意视频、音频等融媒体传播素材,通过其自有的传播媒介,如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形式进行传播,引发同龄人的学习及共鸣。

(三)利用融媒体模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矩阵

高校需要进一步创新高校融媒体模式,结合校内外资源,打造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矩阵。首先,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校园媒体运营团队。由于融媒体技术是基于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多样的视觉传播形式,这就意味着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传播需要专业的影像制作团队及运营团队,因此,高校需要基于融媒体的形式,组建一支专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团队成员需要包括校内学生以及专职的媒体采编人员,一方面要深刻研究每种媒体形式的传播特点及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并对青年群体的关注点及兴趣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整合传统媒体及融媒体的渠道优势及技术特点,促进新旧融合,结合不同场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线下线上一体化。同时,要加强学校间的合作,加强学校与融媒体平台间的合作,共同搭建覆盖全社会的爱国主义统一平台,实现爱国主义资源共享,并在一定条件下,组织区域内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深度及广度。同时,加强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具有广泛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案,引导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投入,从而形成普及和强化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四)利用融媒体技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青年群体社会化的重要场域,校园文化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意识。因此,利用融媒体技术进一步建设具有浓厚爱国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对青年群体吸收和学习爱国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应将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报等校园传统媒体充分利用起来,并将其与融媒体进行融合和创新,如拓展校园电视台的承载形式,将其视频片段转化为短视频及长视频等;再如将校园报纸转化为校园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便于接收校园信息的同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和再次传播,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校园信息的影响力。其次,高校应加大组织基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的力度及频率,例如讲座、话剧、校园艺术节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引导青年群体学习和参与到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来,并通过融媒体将其体验及所思所想进行二次传播,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中来。再次,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主体作用及参与感。融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使信息传递变得更为扁平化,突破了从一到多的信息传播的门槛,青年群体既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被教育者,也可以是爱国主义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可充分发挥青年群体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让其充分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为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献言献策献素材,甚至通过自己点滴爱国举动的传播去影响更多同龄人。最后,通过发掘身边的及新闻中的爱国主义榜样,引导青年群體学习其行为方式和思想内涵,唤起其爱国热情。如在奥运会上拼搏的运动健儿,再如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等,在校园内通过对以上爱国榜样进行宣传,时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具有良好爱国主义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

(五)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

融媒体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为负面信息提供了屏障和传播途径,部分谣言甚至是错误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青年群体对国家的认知。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从源头上净化信息环境,将及时制止造谣者、散布不良信息者,及时扫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全社会针对不良信息及有损国家形象的言论及行为予以举报和曝光,并通过及时纠正不良信息来引导舆论导向,正向引导青年群体。再次,政府应联合高校大力开展网络安全及网络信息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青年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融媒体信息使用习惯和行为方式。最后,学校应对校内的信息舆论进行监控,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内传播和泛滥,为构建起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奠定基础,并对通过校内媒体社会上的部分谣言予以澄清和破除。基于以上措施,通过校内外联动构建良好的社会及校园舆论风气,为深入开展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论

融媒体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国社会发展面貌。因融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传播效率高效、形式多样等特点,对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结合以上背景,就融媒体视角下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高校应利用融媒体资源及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创新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充分利用融媒体模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矩阵;利用融媒体技术,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最后政府高校联动建立健全信息监管机制,为爱国主义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崔妍,苑素梅,亓萌雪. 微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3):74-77.

[2] 白立辉. 坚持融入暖色调 生动彰显辽宁青年爱国情怀——浅析辽沈晚报《90后早当家》抗击疫情融媒报道[J]. 记者摇篮,2020(05):3-4.

[3] 曾星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思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03):88-91.

[4] 梅娇.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青年工作的价值和路径[J]. 台州学院学报,2020,42(04):78-81+87.

[5] 苏瑞停. 网络直播化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山东青年,2021(05):168.

[6] 郭雪岩. 打造系列融媒体产品,拓宽主流价值影响力——以人民日报“家国梦”系列融媒体产品为例[J]. 青年记者,2019(36):68-69.

[7 ]陈培杰,聂邦军.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95-96.

(荐稿人:杨菁,贵阳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青年实践路径融媒体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