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7年中国高校专利数据比较分析及管理对策

2021-11-07陈春霞

关键词:申请量专利申请出售

陈春霞

(海南师范大学 科研管理与学科建设处,海南 海口 57115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实际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垄断性上,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专利质量。专利质量是专利竞争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指标,在分析专利发展趋势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专利质量的信息在研究专利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方面不可或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通过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及专利出售三个维度方面的数据信息分析专利权质量,其中专利申请和授权数据是专利变量,专利出售数据是专利知识产权转化的表征量。

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内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8件,发明专利总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并且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申请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申请量的大国,实际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然而专利申请数量优势并不表明专利质量有优势[1],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利转化率还很低。将专利由“量大”到“质优”转变,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必须面向社会经济市场发展需求,高校必须注重提升专利质量的科学管理。

国外高校知识产权主要是采取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即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管理和投资管理集中,一般由专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负责进行知识产权运营,主要是发明信息的披露、技术转移转化和申请维持等相关工作[2],但关于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文献不多,尤其是涉及提升专利质量管理对策的综合研究较少[3]。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最新的10年(2008—2017年)高校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专利出售数据对比分析为研究基础,概述高校专利发展现状并分析原因,探讨高校之间专利发展的不对称性,最终从转变专利专项基金设立、专利管理工作理念、专职专利管理机构设置、校企合作研究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5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专利质量的对策。

1 高校专利申请、授权与出售对比

专利申请、授权与出售数是体现专利质量的三维动态数据。专利数据的动态状况可以反映出高校的科技产出能力,直接体现高校的科技优势和竞争力。同时,高校专利发展的趋势也可以用专利动态数据衡量。本研究对最新的2018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7 年数据,简称“汇编”)往前推10 年,即2008—2017年份的专利动态数据进行了整理、统计和对比,汇编中将全国高校按照“211”及省部共建高等院校(简称:重点院校)、其他本科高等院校(简称: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分类,以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三类高校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和专利出售数据得到研究成果[4],相关情况如下。

1.1 专利申请对比

2008—2017年,高校专利申请呈逐年递增的状态,且总量增长较快。根据表1显示,2008年,高校申请专利40 610 项,2008—2013年间高校申请专利以年均2万项的数量递增;2014—2017 年年均专利申请量增长4万项;2017年专利申请已达到266 418项,是2008年的6.6倍,平均年增长23.4%。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是2008年的5.3倍,年均增长20.5%;2017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2008年的12.6倍,年均增长33.3%;2017年外观设计申请是2008年的4倍,平均年增长20.5%[5]。

表1 2008—2017年高校专利申请情况Table 1 Patent appli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2008—2017年,三类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差距较大,重点院校学校数量十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占全国高校数量不足10%(见图1),但重点院校年均专利申请量是一般院校年均专利申请量的6~8倍,占高校专利申请总量的63.6%以上,特别是发明专利,每年有近2/3的申请量在重点院校产生。整体上来看,十年来,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数量增长到2008 年的1.7 倍和4 倍,但专利申请增长情况明显处于劣势,以2017 年为例,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专利申请平均数之和仅占重点院校的五分之一,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2008—2017年高校学校数量情况Figure 1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图2 2008—2017年高校专利申请平均数情况Figure 2 Average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in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1.2 专利授权对比

由于国家专利局驳回、专利发明人主动放弃以及专利视撤等原因,中国国内的专利授权率不到50%,发明专利的授权率更低,仅为30.4%左右[6]。自国家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低于国外,发明专利视撤率却一直远超出国外30%左右,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授权率均低于国外。根据教育部科技司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统计,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 381 594项,授权420 144项,授权率为30.4%;国外发明专利申请135 885项,授权93 174项,授权率为68.6%,国内发明专利的授权率远低于国外,不及国外的1/2。2008—2017年,三类高校共有787 439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数为375 491项,实用新型的为350 833项,外观设计的为61 115项;重点院校专利授权数为366 296项,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合计421 143项,重点院校授权数占三类高校总量的46.5%(见表2)[7]。

表2 2008—2017年高校专利授权情况Table 2 Patent author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如图3显示,2008—2017年三类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数均呈匀速增长状态,重点院校授权共244 351项,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授权合计131 140项,重点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三类高校总量的65.1%;重点院校发明专利年均授权数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总和的12~16倍;每所重点院校专利授权平均数是一般院校的6~8倍(见图3)。

图3 2008—2017年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情况Figure 3 Number of invention patent authoriz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1.3 专利出售对比

专利出售的数据是反映专利转化的核心指标,是研究专利权质量的关键数据,专利转化率直接体现高校专利发展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2008—2017年,高校专利出售合同数增长呈常态发展状态,三类高校年均专利出售数均呈匀速增长状态,但是重点院校年均专利出售数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10倍左右,单项专利出售合同金额基本上也远超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尤其是2015年,重点院校单项专利出售合同金额是187万元,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是20.1万元和1.9万元(见表3)。2008—2017年,高校专利出售率呈“V”非常态发展状态,首先专利出售率由2008 年的7.5%逐渐降到2015 年的2.2%,然后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3.6%(见图4)。

图4 2008—2017年高校专利出售数据对比Figure 4 Data comparison of patent sale in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表3 2008—2017年高校专利出售情况Table 3 Patent sale of universities in 2008—2017

2 高校当前专利发展现状及原因

2.1 高校专利发展的特点

十年来,高校专利申请数增长较快,专利授权率较高,但专利出售率较低[8]。2008—2017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平均增长率为12.9%,三类高校专利申请总量平均增长率为23.4%,高校专利申请增长率高出全国增长率近一倍,其中以2017年为例,中国专利授权率为49.7%,高校专利授权率61.2%[9],高校专利授权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2015 年之前,高校专利出售率一直逐年递减的状态,随后在缓慢增长,但仍不足5%,超过95%的专利未能转化成市场生产力。

高校专利授权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的专利申请质量较高。高校具有完备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良好的科技环境,是知识产权创造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高校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产出数以万项的专利技术类的科技成果。但专利出售率较低,究其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

(1)高校未设立专利专项资金。专利申请及授权后产生的各项费用由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承担,由于科研项目资金有限,一旦科研项目结题后,经费不足无法持续维持专利相关维持费用的支出而导致专利权提前终止或视撤;

(2)发明人缺乏专利保护意识。大部分人仅仅是为了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而申请专利,因此,基于发明人此种急功近利心态申请的专利,必然对专利保护没有长远的考虑,一旦项目结题,就放弃专利的维护以致专利权提前终止或视撤;

(3)专利缺乏市场竞争力。专利发明人申请时未做充分的市场调查,没有考虑专利市场化战略问题,专利获得授权,专利技术不能推广应用,既不能出售转让,也得不到实施许可,待年费的减缓期一到,专利维持年费大幅上涨无以承担,专利就自动提前终止或视撤。

2.2 重点院校的专利申请、授权和出售不对称性

从10年数据整体分析来看,重点院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高于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分别是后两者之和的1.2倍和1.18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是1.96倍和2.55倍。重点院校年均专利出售量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10倍左右,专利出售合同均价也远超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2017年,高校申请专利总量为266 418项,重点院校104 157项,平均申请量为922项,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共申请专利162 261项,平均申请量为89项;专利授权数163 157项,重点院校1 438项,平均申请量为19.2项,一般院校778项,平均申请量为1.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81项,重点院校63 682项,平均申请量为564项,一般院校800 886项,平均申请量为54项[1]。

从表3 可以知道,重点院校专利出售数量、出售合同总金额和出售均价都高于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仍以2017年为例,高校专利出售合同数5 899项,出售合同总金额为29.32亿元,重点院校2 460项,合同金额17.38亿元,合同平均出售70.6万元,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2 460项,合同金额11.94亿元,合同平均出售34.7万元。从2008—2017年专利出售相关数据分析上看,重点院校的专利出售数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1.1倍,专利出售金额是3.8倍,按学校平均数计算,每所重点院校的专利出售合同金额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2.89倍。由于重点院校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均优于其他院校,所以重点院校有实力也有能力致力于提高专利质量建设。但许多一般院校是教学研究型高校,也有大量的“双一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其中不乏也有注重科技发展战略的高校,每年竟没有产生专利转化(即:专利出售)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高校,特别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应该从落实国家专利保护政策入手,加强专利制度建设,做好专利保护意识宣传教育和专利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广泛开展专利战略理论研究,积极开拓专利市场化运作,由此逐步缩小高校之间专利质量不对称的差距。

3 高校专利质量提升的管理对策

3.1 转变专利管理工作理念

要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与时俱进的专利管理工作理念至关重要。专利是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产出成果,专利申请数量是基础保证,但专利质量是核心[10]。若把专利比作是市场需求的“商品”,高校就是提供专利的“超市”,科研人员是商品制造者,负责专利管理的工作人员则是“营业员”。通过为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专利管理人员提供持续和系统的培训机会,高校要使高校科研人员以及专利管理人员转变专利理念,科研人员专利创造要由原来的以完成项目为目的转变为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专利管理人员要改变校园范围内日常事务性封闭管理的模式,校科研人员和专利管理人员均要树立以专利转化为导向、以市场应用为价值、以服务社会经济为目的的专利创造和专利管理意识,但凡不能转化、不能解决市场实际问题、不能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的专利,就是失败的专利。

3.2 设立专利专项基金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1999年)规定,高等学校应拨出专款或从技术实施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补贴专利申请、维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有关费用,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高等学校应给予奖励,并作为工作业绩和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11]。高校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专利转化途径的专利专项基金政策,专利专项基金涉及专利申请资助、专利代理、专利授权奖励、专利年费维护、专利转化效益分配等。

3.3 设置专职的专利管理机构

笔者从对近20所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对比分析的情况看,重点院校只有少数的诸如985和211大学设置了专职的专利管理机构,其他大部分重点院校的专利管理工作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设置科室进行相关管理工作,甚至是由管理人员兼职负责[12],而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利管理机构,甚至没有安排专利管理人员。因此,高校,尤其是一般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应该把设置专职专利管理机构作为学校知识产权发展的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

高校科研活动具有周期长、参与人员众多的特点。一项专利创造需要经历一个从研发、申请、授权、转让或出售到获利的生命周期,这个过程与科研人员的学术专业性密不可分[13],同时,更需要有一批具有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经济学及市场运作知识背景专业管理人员的操作。在当今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化管理能力弱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设置专利管理专职运行机构是高校专利质量提升计划的需求,更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需要。从高校层面,设置专利管理机构需要围绕“技术、产权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循环管理模式,按照专利研发、专利管理、专利市场推介的专利转化路径设置无缝衔接模式的专利全过程管理机构。同时,从二级学院层面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管理功能,通过线下宣讲会、线上答疑及网页公告等多种宣传渠道进行专利政策解读、专利法宣讲、专利保护和专利管理工作流程等常规宣传工作,做到专利知识普及常态化。

3.4 加强专利的应用研究

高校教师的专业背景让他们能掌握专利的技术价值,但是,由于远离市场,他们未必能了解专利的市场应用价值,这就势必导致专利转化率不及预期,专利脱离市场,无法转化应用。因此,设想科研人员的科研资金直接来源于企业,科学研究就会以市场应用为目标,相应的专利创造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从高校实际情况看,与企业合作的专利创造资金更充沛,由企业市场化的需求指引下,也无须担心专利的转化和应用[14]。因此,高校需要“多走出去”,通过委托或合作等各种形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增强专利研发的市场目标性,最终提高专利转移转化水平。

3.5 建立高校和企业信息共享平台

在信息时代,大部分高校都建立有科研成果信息平台,但是这种平台仅仅是为高校现有知识产权数据进行周期性的统计、宣传、公告等高校内部管理而设置,相关信息存在严重的效性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无法承担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成果合作、交流、宣传及推介的作用[15]。高校信息平台没有与其他高校达到信息互通,仅限高校内部使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可能导致同一课题的重复研究,以至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势必影响学校间的“强强联合”,规模研究效应无法实现。此外,高校科研成果内部信息平台未实现与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这种单向信息流动甚至信息封闭状态阻碍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分享、互动交流和合作研究。

针对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畅的现象,高校尽快搭建校校、校企互通的科研成果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查阅平台共享的信息资源,各高校和企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科学研究动态和最新的科技研发成果,高校也能时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和需求动态,进而高校科学研究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有的放矢,有效提升了高校知识产权成果质量及利用率,促进高校专利类知识产权成果的有效转化。

高校应当以提升专利质量为目标,加强专利保护和专利管理工作,深入展开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高校研究人员和专利管理人员要从处理内部日常事务的工作态度转变为以专利转化为导向、以市场应用为价值、以服务社会经济为目的的专利创造和专利管理意识,通过实施设立专利专项基金,设置专职的专利管理机构,建立高校和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激励制+实体化+信息化”虚实结合的“三位一体”的专利管理方式,加强专利应用行研究,提高专利转化率,实现专利技术质量效益化,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申请量专利申请出售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美国流行商店出售二手服装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专利申请三步曲
Marvell谋求出售芯片业务
Opera启动出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