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促进消费增长路径的收入异质性研究

2021-11-05黄显雯

市场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回归系数低收入居民消费

黄显雯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一、绪论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不仅获得了提升收入水平的机会,还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费。 因此,城市化率的提升必然会带来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

关于城市化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刘建国从城市化的角度分析了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别为城镇消费示范效应、农村居民身份和职业的改变、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家庭规模缩小。 周笑非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发现通过城市化实现服务业发展、技术进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能有效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增长。 雷潇雨和龚六堂的研究表明城镇化能推动消费率增长,且这一关系存在地区间差异,中部城市更容易通过扩大人口来促进消费率增长,东部城市只能通过提升农民福利待遇促进消费率增长。 潘明清和高文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证实,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从而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但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 李思明和肖忠意研究了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和消费数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能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并且对促进消费数量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

目前对于城市化与消费之间关系的差异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差异上。 而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收入水平的差异必然会使城市化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产生差异。 因此,本文将我国各省市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类,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着重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城市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以及差异。

二、城市化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理论机制

城市化是一个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的过程。 城市化通过人才聚集、产业聚集、社会资源聚集等聚集效应,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消费的增长。 城市化能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共同促进消费水平的上升。在需求层面上,城市化通过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提高收入水平等方式,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在供给层面上,城市化通过企业聚集引发竞争进而提高生产的效率等方式,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综合来看,城市化可以通过以下四个路径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一)产业结构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则逐渐上升,尤其第三产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 一方面,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流入城市,提升整体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整体的消费倾向;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并形成集聚,还催生了对服务业的大量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居民高层次消费的供给约束得到缓解,潜在的消费需求得以满足,进而促进了消费扩张。

(二)科技创新水平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的集中,特别是同类型企业的集聚。这一集聚除了为知识的传播与积累创造良好条件,使企业从共享外部经济中获益外,还会引起企业间激烈的竞争,从而推动企业的管理能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改善产品和服务的性能、品质,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 通常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有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总额。

(三)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迁移至城市居住后,其消费模式会受到原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新城市人口的食品等基础性消费支出在其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教育、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支出在其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渐提高。新城市人口消费模式的转变,带动整体居民的消费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居民的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进而扩大了居民消费。

(四)人力资本水平

一般而言,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整体优于农村地区,每年都有许多农村人口为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而迁移到城市。因此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地区整体人力资本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 一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具有更高学历的消费者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以及拥有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高学历消费者往往对新事物的好奇度、接受度较高,更倾向于高层次、多元化的消费。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整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研究城市化能通过哪些途径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借鉴温忠麟等提出的检验方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其中,

i

表示地区,

t

表示时间,cons 表示居民消费水平,ur 表示城市化率,

X

代表一系列控制变量,

M

则代表中介变量,

μ

为误差项,

α

为不可观测的固定效应,

β

θ

β′

λ

为主要变量的系数,

γ

为对应控制变量的系数。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对式(1)进行估计,检验回归系数

β

是否显著,若检验结果显著为正,则说明可能存在中介效应,且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升。第二步,对式(2)以及式(3)进行估计,依次检验回归系数

θ

λ

是否显著,若两个参数均显著,则必定存在中介效应,进入第三步;若至少存在一个参数不通过检验,则进入第四步。第三步,检验回归系数

β′

是否显著,若

β′

显著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进入第五步;若

β′

不显著则说明只有中介效应,即为完全中介效应。

第四步,通过Sobel 检验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其统计量为:

其中,

S

S

分别是

θ

λ

的标准误,该统计量在显著性水平0.05 上的临界值为

Z

>0

.

97 或

Z

<-0

.

97。第五步,比较

θλ

β′

的符号,如果二者同号,则为部分中介效应,计算可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θλ/ β

,即在自变量ur 对因变量cons 的促进作用中,有

θλ/ β

是通过中介变量实现的。 若二者异号,则为遮掩效应,计算可得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

θλ/ β′

(二)变量的选择

居民消费水平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采用取对数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衡量。 城市化率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

参考已有研究,设置控制变量如下:①政府参与度,采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GDP 的比重来衡量;②对外开放程度,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估,即进出口总额占地区GDP的比重;③人均收入水平,考虑到2013年前,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统计口径不一致,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采用取对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④金融发展水平,采用取对数的居民贷款总额来衡量;⑤物价水平,采用由CPI 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本文的中介变量则包括:①产业结构,采用付凌晖通过“空间向量夹角法” 设立的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来表示;②科技创新水平,采用取对数的全国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来衡量;③消费结构,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④人力资本水平,采用一个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其计算方法是定义6 岁及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这五种学历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0年、6年、9年、12年、16年,然后再进行加权平均。

(三)数据来源和处理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统计口径等问题,本文选取2005 ~2017年间,中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其余30 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 各变量描述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描述统计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符号 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被解释变量 居民消费水平 ln_cons 9.34 8.09 10.89核心解释变量 城市化率 ur 0.53 0.27 0.90控制变量政府参与度 fiscal 0.22 0.08 0.63对外开放程度 trade 0.31 0.02 1.72人均收入水平 per_gdp 10.37 8.53 11.77金融发展水平 fina 9.44 6.46 11.74物价水平 inflation 2.71 -2.30 10.10中介变量产业结构 industry 6.56 5.95 7.61科技创新水平 ln_tech 3.81 -0.63 8.41恩格尔系数 engel 0.36 0.20 0.50人力资本水平 edu 8.77 6.38 12.50

以2017年各省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准,从高到低排序后平均分为三组,分为高收入组(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内蒙古);中等收入组(重庆、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安徽、河北、吉林、黑龙江、陕西);低收入组(四川、宁夏、山西、河南、新疆、广西、青海、云南、贵州、甘肃)。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表2 为基准回归的结果。 根据豪斯曼检验的结果,以下模型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 从表中可知,无论在哪一收入区间内,城市化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城市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居民消费水平增长。 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城市化的回归系数依旧显著为正,这也佐证了城市化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

表2 城市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注:、、 分别表示在1%、5%、10% 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下同。

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 低收入地区ln_cons ln_cons ln_cons ln_cons ln_cons ln_cons ur 10.21***(-0.424)1.534***(-0.512)8.890***(-0.272)0.839**(-0.323)9.002***(-0.145)3.007***(-0.372)fiscal 0.109(-0.770)0.043(-0.318)-0.087(-0.136)trade -0.144**(-0.063)-0.137(-0.121)-0.001(-0.142)per_gdp 0.229**(-0.106)0.232***(-0.054)0.127***(-0.045)fina 0.476***(-0.090)0.485***(-0.055)0.408***(-0.044)inflation 0.005(-0.005)0.009***(-0.003)0.007***(-0.002)_cons 2.950***(-0.285)1.492***(-0.458)4.756***(-0.136)1.905***(-0.205)5.245***(-0.062)2.873***(-0.217)N 130 130 130 130 130 130调整R2 0.815 0.971 0.892 0.987 0.968 0.993

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政府参与度的回归系数没有通过10% 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各个收入水平上,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从回归系数的符号来看,对低收入地区来说,政府财政支出可能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对高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地区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则有利于驱动消费增长。 对外开放程度的系数值呈现随收入水平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且符号为负,但在中等收入地区以及低收入地区没有通过5% 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高收入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中低收入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对消费没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一经济形势虽然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却使得厂商在出口贸易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导致国内内需相对不足的状况,不利于带动消费增长。 人均收入水平的回归系数在高收入地区通过5% 的显著性检验,在中、低收入地区则通过1% 的显著性检验,且符号均为正,符合凯恩斯的收入消费理论,即收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升。 金融发展水平的回归系数在各收入水平上均显著为正,这说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物价水平的回归系数在高收入地区没有通过10% 的显著性检验,而在中、低收入地区则均通过了1% 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对于中等收入、低收入地区来说,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促进消费,而在高收入地区,物价水平对消费没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在样本期间内,高收入地区物价水平变动的幅度较小,对消费的影响不易被察觉。

(二)收入差异下的作用机制检验

1.产业结构

表3 为产业结构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 在模型(1)与模型(5)中,城市化率回归系数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高收入以及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促进作用。 对于高收入地区来说,模型(2) 中产业结构的估计值显著为正,但城市化的估计系数无法通过10% 的显著性检验,即城市化完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驱动消费增长。 对于中等收入地区来说,模型(3)中城市化以及模型(4)中产业结构的估计系数均无法通过10% 的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进行Sobel 检验,检验结果也无法证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等收入地区的城市化无法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来促进居民消费。 对于低收入地区来说,模型(6) 中城市化率的估计值为2.711,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从中可知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同,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计算可得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有9.88% 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

表3 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 低收入地区(1) (2) (3) (4) (5) (6)industry ln_cons industry ln_cons industry ln_cons ur 1.065***(-0.333)0.635(-0.448)-0.179(-0.368)0.856***(-0.323)2.629***(-0.648)2.711***(-0.392)industry 0.844***(-0.121)0.092(-0.082)0.113**(-0.053)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Sobel 检验 — -0.446 —中介效应 完全中介效应 不显著 显著N 130 130 130 130 130 130调整R2 0.791 0.98 0.789 0.987 0.68 0.993

2.科技创新水平

表4 为科技创新水平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 在模型(1)、(3)、(5)中,城市化率的系数值呈现出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且这些系数均通过1% 的显著性检验,即城市化发展对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模型(2)中,科技创新水平的系数值无法通过10% 的显著性检验,但Sobel 检验的结果表明,在高收入地区,科技创新能水平在城市化推动居民消费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 由于城市化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且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同,因此该中介效应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64%。 模型(4)中,科技创新水平的系数值同样不显著,且Sobel 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在中等收入地区,城市化无法通过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消费。 模型(6) 中,科技创新水平的系数估计值在1% 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城市化率的系数估计值则显著为正,这说明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反,存在遮掩效应,即在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消费的间接效应遮掩了城市化发展对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直接正向影响,其遮掩效应是直接效应的0.1005 倍。 该效应未能大于1,因而在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发展依旧能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产生遮掩效应的原因可能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导致商品价格与居民收入层次错位。 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使企业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但这往往也提高了商品的价格。 对于中低收入的消费者而言,市场上高质量、高价位产品的比例上升虽然能带来更高的边际效用,但在收入的约束下,消费者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消费总量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这也导致市场总需求受到抑制,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升。 而高收入的消费者则不容易产生这一约束。

表4 科技创新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 低收入地区(1) (2) (3) (4) (5) (6)ln_tech ln_cons ln_tech ln_cons ln_tech ln_cons ur 7.741***(-2.282)1.280**(-0.534)9.177***(-3.090)0.767**(-0.335)14.610***(-5.161)3.345***(-0.367)ln_tech 0.033(-0.021)0.008(-0.010)-0.023***(-0.006)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Sobel 检验 1.424 0.781 —中介效应 显著 不显著 显著N 130 130 130 130 130 130调整R2 0.757 0.972 0.676 0.987 0.662 0.994

3.消费结构升级

表5 为消费结构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在中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均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但这一促进作用在高收入地区不显著。 对于高收入地区以及中等收入地区而言,Sobel 检验的结果以及模型(2)、模型(4)中核心解释变量显著为正,即间接效应与直接效应的符号相同,这表明了消费结构升级在城市化驱动消费增长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高收入以及中等收入地区城市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中,分别有19.83%、8.74% 是通过消费结构升级实现的。 对于低收入地区而言,模型(6) 中消费结构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且Sobel 检验结果不显著。 这说明在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发展无法通过优化消费结构来扩大居民消费。

表5 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 低收入地区(1) (2) (3) (4) (5) (6)engel ln_cons engel ln_cons engel ln_cons ur -0.169(-0.156)1.230***(-0.433)-0.205*(-0.105)0.766**(-0.327)-0.702***(-0.160)3.553***(-0.399)engel -1.800***(-0.259)-0.358(-0.286)0.173(-0.227)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Sobel 检验 1.070 1.054 -0.751中介效应 显著 显著 不显著N 130 130 130 130 117 117调整R2 0.571 0.98 0.819 0.987 0.878 0.994

4.人力资本水平

表6 为人力资本水平作用机制的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一收入区间内,城市化既无法直接促进该地区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提升,也无法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来扩大居民消费。 截至2017年,我国6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7年,即我国大部分居民仅完成义务教育,即使在教育资源发达的北京,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仅达到12.50年。同时,我国居民完成大学本科、研究生学业的比例分别为5.89%、0.60%,这说明我国依旧缺乏高端人才。 因此,人力资本水平难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水平这一渠道促进消费的效果也不显著。

表6 人力资本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高收入地区 中等收入地区 低收入地区(1) (2) (3) (4) (5) (6)edu ln_cons edu ln_cons edu ln_cons ur 0.483(-1.066)1.514***(-0.513)0.952(-0.945)0.883***(-0.322)1.042(-1.785)2.985***-0.373)edu 0.0422(-0.045)-0.046(-0.032)0.021(-0.020)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Sobel 检验 0.408 -0.826 0.514中介效应 不显著 不显著 不显著N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adj.R2 0.89 0.971 0.892 0.987 0.85 0.993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采用2005~ 2017年我国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城市化驱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任意收入区间内,城市化均有利于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 第二,在高收入地区,城市化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水平、消费结构这三个渠道来扩大居民消费。 其中产业结构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科技创新水平、消费结构的中介效应分别为16.64%、19.83%。 在中等收入地区,城市化仅能通过消费结构这一渠道来影响居民消费,其中介效应为8.74%。 在低收入地区,城市化只能通过产业结构这一渠道对消费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介效应为9.88%。 三者对比可知,随着收入的增长,城市化促进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起到中介作用的渠道数量也在增加,即随着收入的增加,城市化难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刺激消费。 第三,在低收入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遮掩了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正向效应。 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二)建议

1.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截至2017年,我国低收入地区平均城市化率仅达到53.12%,远远落后于高收入地区的平均城市化率72.98%。从实证分析中可知,城市化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直接效应显著,尤其对于收入较低的地区,直接促进作用更明显。因此,仍旧需要充分发挥城市化过程中因集聚效应带来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性的优势,带动经济发展,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我国城市化能通过多种渠道刺激居民扩大消费,但这一正向的影响可能会受到收入水平的抑制,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因此,要进一步拓宽居民的收入渠道,通过多种措施如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报酬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

3.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定位

错误的市场定位将导致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无效供给,消费者找不到消费热点,使总消费水平下降。 从实证分析中可知,在低收入地区,科技水平的提升遮掩了城市化对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 因此,对高收入地区,企业应将研发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服务的创新上。 对于中低收入地区,企业的研发重点应放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使商品价位与消费者收入相匹配,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

猜你喜欢

回归系数低收入居民消费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汤敏:低收入人群手里不是没有钱,企业要制造让他们买得起的产品
娶低收入老婆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生产函数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赤壁市低收入农户及其家庭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