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白粉病菌的危害及防控研究综述

2021-11-03赵鑫李云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危害

赵鑫 李云鹏

摘 要:黄瓜白粉病病菌繁殖速度快、发生普遍,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旦发生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产量下降和品质损失。该文阐述了黄瓜白粉病的危害特点,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黄瓜白粉病防控的研究,总结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方法,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综合防治;危害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91-03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在各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上时常发生。白粉病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其发生与黄瓜的生长周期无关。白粉病从黄瓜幼苗到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但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尤其在温室大棚内发病严重。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叶片颜色会逐渐变黄,直至干枯萎蔫而死,但其叶片却不会脱落[1]。黄瓜白粉病菌的繁殖速度快,不到7d就可以传遍整个温室,造成黄瓜大面积减产。

1 危害症状

黄瓜白粉病发生普遍、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且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黄瓜白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也为害茎和叶柄。侵染初期,叶片表面、叶柄和茎秆会出现零星的白色粉点,随后白色斑点迅速蔓延,逐渐扩大成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即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病情发展,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受害部分逐渐褪绿并黄萎,发病后期病斑上会出现零星的黑色斑点,即白粉病菌的闭囊壳,发病严重时,病叶变为黄褐色并枯死。

黄瓜白粉病由二孢白粉菌和单囊壳白粉菌2种专性寄生菌引起,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生存,并在寄主生长后期,在叶片表面形成有性世代的闭囊壳。白粉病菌菌丝体不侵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只是附着在寄主组织表面,待病菌形成可以穿入寄主表皮细胞的吸器后,直接从中吸取营养,因而白粉病一般在病叶上不出现坏死斑,不造成植株整株死亡。但当大量病原菌附着在寄主表面,吸取了植物的大量营养后,寄主细胞仍可死亡。

2 防控对策

随着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为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预测预防,调整生长环境、选用抗病品种并结合有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来防治,对黄瓜温室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嫁接、科学的水肥管理、覆地膜等。现今抗黄瓜白粉病的品种有津早3号、粤青1号等[2]。嫁接可提高接穗对叶面病害的抵抗力,以甜瓜品种‘东方脆甜[3]为中间砧的黄瓜嫁接苗对白粉病均有一定抗性。吴向军在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后,对黄瓜植株进行科学水肥管理,提高磷肥与钾肥比例,大棚内及时通风并降低湿度,有效降低黄瓜白粉病的发生[4]。周晓静研究发现,春茬覆盖杀菌地膜可以显著降低连作黄瓜白粉病的前期发病率[5]。赵艳凤等研究发现,伴生小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黄瓜白粉病等病害[6],为黄瓜白粉病的农业生态防治提供了思路。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物理因素来防治病害的措施。应用静电喷雾器对黄瓜白粉病施药可提高药剂的防治率,施药后7d的防效达80.22%[7]。在温室中安装臭氧发生器可减少杀菌剂使用,当臭氧浓度达0.20mg/m3以上时,可显著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8]。夜间使用紫外线辐射可显著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且抑制白粉病菌菌落扩张和孢子萌发[9];用酸性氧化电解水675~1125kg/hm2,对黄瓜白粉病的平均防效为67.1%~70.51%,与50%多菌灵的防效接近[10]。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因其作用范围广、见效快等优点,一直都是病害防护的重要手段。现今在农业生产上多选用新型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如醚菌酯类、羧酰胺类、醚酰胺类、诱导剂等。例如,20%的四氟醚唑·醚菌酯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施药后7d的防治效果为80.87%[11];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25g/hm2时,药后10d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为95.40%,药后20d的防效仍达93.34%[12];30%氟苯醚酰胺在有效剂量为125g/hm2和150g/hm2时,田间试验药后7d的防效分別为83.31%、86.07%[13];10mmol/L水杨酸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50%,并以1.0mmol/L水杨酸配合生物源物质或生防菌剂田间施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5.24%、71.92%[14]。

2.4 生物防治 研制和开发生物农药是当今防治黄瓜白粉病的重要措施。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防菌、植物内源提取物、生物诱导剂等进行防治。

2.4.1 生防菌 利用生防菌防治病害的发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生产上应用较多的生防菌可细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等。例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SD-32可产生普鲁霉素,其培养液及其上清液在温室试验中可抑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15]。北极来源放线菌B200036菌株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治效果最大可达82.15%[16]。产酶溶杆菌菌株LE16发酵液经100℃高温处理30min或常温储存1年后,均能显著抑制白粉病孢子萌发并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91.30%、96.78%[17]。

2.4.2 植物内源提取物 植物源提取物主要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性,抑制白粉病的发展蔓延。例刺槐植物中的D-松醇及其制剂在浓度为0.5mg/mL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0.7%、94.4%[18];从姜黄提取物中分离出的姜黄酮,可抑制黄瓜白粉病发生,其EC50值为28.7?g/mL[19];浓度为5.0mg/L的补骨脂素对黄瓜白粉病菌离体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超过95%,可缓解和遏制黄瓜的白粉病病情[20]。

2.4.3 植物免疫诱导剂 植物免疫诱导剂是指没有直接的杀菌或抗病毒活性,但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使植物获得或者提高对病菌的抗性及抗逆性的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植物免疫诱导因子一般分为植物免疫诱导子和植物免疫诱导菌。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药+酒 危害大
酗酒的危害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