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0到1,出海电商爆款指南

2021-11-03经纬创投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选品毛利率品类

文 经纬创投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全球供应链的困扰,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本土供应链恢复如初,而海外因疫情扩散导致线上需求大增,使得国内供应链订单出现了井喷。据中国海关总署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出口同比增长25.6%,加速增长超出预期,尽管出现了疫情等相关干扰,但强劲的出口货运数据再次反映了中国出口部门的韧性。

近年来,得益于在建站、物流、支付等各个环节的基础设施日趋成熟,我国消费品牌出海越来越热,人们对于出海的认知也发生了转变——海外市场其实没想象中的难做。本文通过调研访谈出海电商,总结了关于电商如何出海、需要有几个步骤、哪些是难点、不同阶段怎么考虑ROI等实战经验,相信可以为有志于出海的眼镜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电商出海从0到1的3个关键因素

选品、建站、流量营销是电商出海公司早期需要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选品。纵观出海的品类,3C、电动牙刷、假发、眼镜、电子烟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其中比较成功的品牌,在选品阶段要么押到了一个消费升级的品类,要么押到了一个高毛利的品类。选品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对此,很多中国公司都雇佣了外籍员工。同时,品类的普适性也很重要,相比于人人都需要的充电宝,假发、母婴等比较垂直的品类,在后续需要做得更加精准,投放模型也完全不同。客单价是选品中另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太高端,可能一开始时ROI(注:投资回报率)很可观,但后期瓶颈会非常明显。随着越来越多人做出海市场,很多国家已经积累出了经验数据,例如在东南亚,20~40元人民币是舒适区;到了欧美市场,就必须超过100元以上,如果客单价太低,仅物流费用就会冲掉所有利润。

很多厂商在初期选品时不想投入太多,会采取一种“无库存模式”来操作,即在没有真正订货之前,先上线设计稿,看消费者的点击率,如果受欢迎程度很高,再去推算销售规模、营销预算和库存准备量。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某些不良的行为正在遭遇亚马逊平台的清理。由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在选品方面想拉开差距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愿意贴牌的制造商。

其次是建站。在这一环节,已经有一套颇为成熟的打法:如果去欧美市场,必须得上亚马逊;如果去东南亚,第一选择是Shopee和Lazada;如果仍有精力,还可以做独立站。所谓独立站,即品牌自建的购物网站。中国的电商平台中,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几家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海外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不同,他们仍会去品牌自己的独立站购物,这就给了品牌自建站点的可能。在建站环节,只需要有优秀的素材设计师,就可以快速执行,因为已经相对成熟,要想拉开很大差距也不容易。

最后是流量营销环节。你需要足够洞察当地用户的需求,要有足够优秀的广告投放师,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来选择最佳策略,精细化运营。这也是与同品类企业拉开差距的最大发力点。

优秀的毛利率是一切

对于电商出海的创业公司来说,要想脱颖而出并非依靠GMV(注:一段时间内的成交总额),而是毛利率。如果毛利率不达标,规模再大也没用。总体来说,去掉物流成本后,毛利率需要达到50%,才能迈过盈亏线,如果想盈利,大概率需要超过70%。

在选品阶段,需要通过小规模测试,尽量算出毛利率和ROI。随着规模上升,后期毛利率大概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为需要投入更多的营销成本:如初期获客100人时,人均获客成本是1元,到了1000人时可能变成2元,5000人时则变成了10元,这是因为营销成本随着规模在不断上升。当然,随着规模化提升,生产端的规模效应会带来一些成本下降,可以把这些资金再投入营销,以此达到动态平衡。

整体来说,早期的毛利率很重要,如果早期到不了50%,规模化之后要想有利润更不容易。从很多品牌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在从0到1亿,还是从1亿到10亿销售规模的阶段,营销费用基本需要投入营收的三分之一,才能保持基本平衡。

那么,到底通过什么来获取利润呢?答案在复购。不少出海品牌其实都是“平着做”,前面的一系列操作其实都不赚钱,只是跟收入打平,靠的是建立品牌之后带来的复购(即自然流量),来获取最终的利润。当复购率达到10%及以上,品牌才能获得成功。

出海流量的3波红利

电商和App(包括游戏)两个行业对数字广告出海有巨大需求,其进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猎豹移动为代表,主要依靠Facebook和Google的买量红利获得成功。此阶段,了解海外广告投放就占尽了优势,2015~2016年间,尽管很多App工具的开发者开始做精细化运营,深入本地化,但游戏类依然依赖于买量红利。

第二个阶段以Shein为代表,具体体现为电商开始主动出海。这时,电商不大会大规模直接在Facebook买量,而是依赖于两种流量:其一,亚马逊、Shopee等电商平台的站内流量。前期,只要商品比较好,占据一些空白品类,就可以依靠先发优势占据这个品类关键词;后期,在品类激烈竞争下,为了获取站内流量,不少卖家通过刷单、刷评分让商品排名更靠前;其二,独立站的流量。由于Shopify让建站变得非常方便,海外消费者也有去独立站购物的消费行为,所以当时也有一大波人在做独立站,再通过Facebook、Google买量导流。

随着Facebook、Google的流量变得越来越贵,最终到了第三阶段——依靠自媒体流量,即通过“网红”投放,以内容来汇聚流量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红去消费内容,商家们也开始重视网红这一投放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亚马逊开始了大规模封号行动,促使出海品牌弱化程序化投放往营销方向转型。亚马逊的封号行动,除去中美关系的因素,另一个底层原因是同质化商品越来越多,优质商品被淹没。在很多中低端价格段,商品之间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异化,所以有很多抢流量的恶性竞争,消耗平台总流量,导致一段时间里亚马逊推荐的并不是最好的商品,而是看起来评论最多的、点击量最多的。基于这个变化,出海品牌未来不能再完全依赖于程序化的投放去获取流量,而是必须转向。

如何利用自媒体流量做推广

当前,海外的自媒体(网红)流量仍然处于红利期,利用好他们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通过网红流量推广到一定规模后,还需配合精细化运营(即偏私域的模式),现在电商出海已有该趋势,但还没发展到国内这么精细。

网红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假设底层有100万KOC,那么最顶端就只有1000个头部网红,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分母越大,整体流量聚合效应越强,金字塔也就越来越厚。

找到和产品调性相似的网红,判断视频质量、互动率、带货能力,至关重要,会直接决定ROI。人工方式去各个平台搜索,是一个艰巨且性价比很低的事情。市面上有一些SAAS服务,比如NoxInfluencer,可以帮助分析网红画像、视频质量和带货能力等,可以高效辅助这些工作。

从投放渠道来看,海外网红推广效果最好的是YouTube、Instagram和TikTok,Twitter、Snapchat等紧随其后。YouTube由于是中视频,在各平台中粉丝粘性最强,所带来的转化率也是最高的。TikTok的用户粘度还没到YouTube的量级,网红生命周期较短,很多人通过搞笑标签火起来,但持续产生内容的能力没有那么强,也就导致粉丝粘性不高,这与国内抖音、B站、微博的格局比较类似。Facebook、Google则是品牌出海绕不开的巨头,其中,Facebook是追求短平快广告主的第一选择,Google起量较慢,可以作为中长线获客的选择。Instagram的流量和广告包含在Facebook的广告后台中,由于没有捆绑销售,可作为一个可选项。Twitter、Snapchat则有各自的广告体系。上述平台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品牌需要根据各自的用户标签去打开对应的市场。一般来讲,Twitter和Snapchat相比前几个平台,流量质量和效果要弱一个量级,尤其不适合电商。

对于出海品牌来说,要想投放好这些平台,团队至少需要配置2位运营,以及富有经验的广告素材师和广告优化师。当然,到了一定规模后还需要进行精细化运营拉动复购。2014年,全球有20亿人可以上网,到了2020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34亿,全球有一半人可以去触达,其中中国占据了9~10亿,海外市场非常广阔。

小结

一个新锐出海品牌,在0~0.1阶段要做好选品,把毛利率的账算清楚,然后是建站、营销投放,通过亚马逊/shopee等电商平台、独立站等站内流量,加上YouTube、Instagram等网红流量,快速起量打造爆款。

猜你喜欢

选品毛利率品类
学会这些直播带货的选品方式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中选品的思路及技巧
百货零售企业不同口径下的毛利率计算与企业管控
干不过老大,就创造一个品类成为老大——通过GUNNAR聊聊自建品类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选品定位的“四大策略”
制造业企业毛利率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