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客观公正,检测鉴定任重道远

2021-11-03闻宝联

商品混凝土 2021年9期
关键词:活载鉴定人出庭

闻宝联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 100024)

前段时间,某省级工程质量鉴定中心找到我,希望我能给他们即将发出的鉴定报告把把关,看看鉴定结论是否准确。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提出必须大改,否则会被推翻,因为作为省级单位的鉴定报告,大概率会被提交法庭作为证据。在打质量官司的时候,由于法官和律师都不精于技术,往往要找“专家辅助人”出庭解答技术疑难。不同的司法解释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和“专业人员”含义一样,在学界被称作“专家辅助人”。“专家辅助人”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方面具有专门的知识或经验,为了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就诉讼中涉及到的专业性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审判者对案件事实进行准确认定的人员。刑诉法第 192 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鉴定意见(结论)也是证据的一种。是指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称之为鉴定意见。《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七)鉴定意见;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1)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代表当事人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或者对案件事实所涉及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法庭上就专业问题提出的意见,视为当事人的陈述。(2)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经法庭准许,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询问,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对质。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得参与专业问题之外的法庭审理活动。鉴定人拒绝出庭的,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也就是说,出了鉴定报告或结论,就要负责解答质疑,这就要求鉴定方和鉴定人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报告论证要严谨,结论要可靠。否则,盖了章的报告一样会被推翻!老实说,我在法庭上就直接否掉了两个,其中有一个还是由国家级的鉴定中心出具的!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走访我们的会员单位,遇到一件棘手事情:车库顶板开裂严重,施工方一股脑推给搅拌站,要搅拌站负责加固,而且业主方还请了某省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公司对车库顶板裂缝进行鉴定。检测方也到了现场勘查,最后出了报告,鉴定结论是:

(1)可裂缝对结构安全及承载不构成影响。

(2)裂缝成因为温度裂缝。

我也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询问了一些当时状况,初步判断,开裂对承载不构成影响,这一点我与鉴定方结论一致。但因温度原因产生裂缝是不可能的。

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本体内外温差过大,或是混凝土本体温度与环境气温或养护水温温差过大,因为热胀冷缩原理,内外变形不一致,超出混凝土抗拉极限而开裂。

温度开裂一般产生于最小截面尺寸超过 800mm 的大体积混凝土(当然这也不绝对),而车库顶板 C35强度等级,厚度不过 300mm 左右,顶板混凝土底面为竹胶板,顶面裸露于大气环境,单面散热条件充分,根本就不具备产生温差过大而开裂的条件!

如果是因为混凝土材料本身造成的自发热过高,收缩大,那么就材料本身而言,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发热量,应该是整体大面积裂缝无处不在,但现场勘查和检测报告后面附的裂缝分布图并不支持这一点!(图1 框内几乎没有开裂现象,源自检测报告),而且因为梁的厚度更大、强度等级更高、水泥用量更大,更容易产生温差过大,但现场极少发现梁的开裂。

图1 裂缝分布图(曲线为过车线路)

开裂的主要原因应是过早承受荷载。另外养护的不及时、时间段也是促成开裂的诱因。(因无法获得图纸,以下简单分析)

地下室顶板区域分主楼地下室和非主楼地下室(纯地下室车库顶)区域,纯地下室车库顶一般有覆土,覆土上有景观或消防车道,设计院在进行地下室顶板结构计算时,一般确定原则为:(1)覆土为恒载,假如覆土厚为 1.5m,容重取 1.9t/m3,则恒载面荷载为 28.5kN/m2,即 2.85t/m2;(2)主楼下顶板施工活荷载取 5kN/m2;(3)纯地库顶板施工活荷载一般取5kN/m2,这个荷载不与其他活载(含消防车活载、园林景观活载等)叠加,当其他活荷载小于 5kN/m2时就是5kN/m2,当其他活荷载大于 5kN/m2时,取其他荷载。在进行顶板裂缝和强度计算时一般不区分施工荷载,统一按 5kN/m2取;最终的地下室顶板活载,在园林景观区域,取施工荷载与园林景观活载的较大值,一般为10kN/m2,在消防车道区域,取施工荷载与消防车活载的较大值,一般为 26kN/m2,也就是 2.6t/m2。动荷载静荷载折算叠加一起允许值不超过 6t/m2。

经现场勘查,发现车库顶板的开裂区域主要在图 1红线两侧内,这也是施工方运料行走车辆的路径,对照实景图就是图 2 划线部分。

图2 裂缝主要存在区域(也是主要行车路线区域)

裂缝产生主要是因为过早承受过大荷载,分析如下:

(1)现场发现过早承受荷载痕迹

从图 3 可以看到后浇带钢筋被压弯,说明荷载过大、早期混凝土强度也偏低、钢筋握裹力不足,致使钢筋滑移以致弯曲,且从图 4 可见深凹车轮印记明显(已经被杂土填埋,但印记明显)。

图4 明显车轮内陷压痕

现场发现明显车轮内陷压痕,深度达到 100mm 以上,内填杂土。

(2)现场裂缝主要分布在行走车道区域,而角部没有车辆行走部位几乎没有裂缝产生。施工方后来也承认上装载机较早,装载机装上钢筋、模板等材料重达几十吨,分散在几个车轮上,应力过于集中,远超楼板所能承受的荷载,特别是施工早期,混凝土强度不足,不采取垫土和钢板分散应力,必裂无疑。

车库顶板由于承受早期荷载,如图 5,无论是双向板还是单向板,都发生中部挠度过大,造成以板块区域中部为主的裂缝发生,现场裂缝符合荷载过载产生特征,而不符合温度开裂特点。

图5 车库顶板受力变型示意图

作为以客观公正为己任的检测鉴定单位,必须技术过硬而且中立的,否则,势必会产生更多冤假错案!

猜你喜欢

活载鉴定人出庭
大跨度铁路悬索桥活载加载模式研究
编组NS1600型起重机的救援列车通行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梁荷载效应分析
沪通长江大桥静载试验车辆编组及加载轮位分析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的问题探析
鉴定人可否参加开庭?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拉加德出庭
鉴定人出庭经验谈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