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H术结合圆韧带悬吊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PFD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1-11-02牛翠丽陈晓琳刘杏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盆底盆腔肌瘤

修 晨,李 娟,王 卓,牛翠丽,陈晓琳,刘杏巧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妇科,河北 邢台 054000)

子宫肌瘤是以子宫平滑肌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良性肿瘤,以30~50岁中年女性较为常见[1-2]。目前临床治疗中,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常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保留子宫行肌瘤剔除术等方式,但存在肌瘤剔除不彻底、术后复发等问题[3]。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女性,子宫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完全剔除肌瘤,有效降低再次手术风险[4]。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指导子宫切除术(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子宫肌瘤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临床与应用发现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LTH)容易改变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如尿频、尿失禁、便秘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降低术后PFD发生风险仍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5]。圆韧带悬吊术是矫治子宫脱垂的常用方法,其中圆韧带对于盆腔器官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可保证盆底、子宫解剖的正确复位以及有效固定[6]。目前关于圆韧带悬吊术在子宫肌瘤患者行LTH术中的应用价值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将通过实例进一步探讨,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2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年龄38~65岁,子宫肌瘤直径2~8 cm,单发肌瘤80例,多发肌瘤3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于2017年制定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7];②经宫腔镜、超声等检查手段确诊,清晰显示体积、部位,可感觉子宫内膜有突起或不平感,并且排除盆腔部位其他肿瘤;③无生育要求,可接受LTH术;④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复查,且能正常交流治疗感受。排除标准:①下腹部放疗史,盆腔手术史;②合并子宫肌腺症、宫颈恶性病变、子宫肉瘤样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③月经期、孕妇及哺乳期女性;④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如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阴道严重出血等。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LTH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前导尿并留置,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臀高头低膀胱截石位,依次对腹部、阴道等处出进行消毒,并从阴道置入举宫器。于脐上方开0.5 cm的横向切口,置入气腹针后通CO2,置入腹腔镜探查肌瘤数目、大小、部位。于下腹开3个长约0.5 cm的切口,穿刺并置入手术器械,超声刀沿穹窿分离子宫后缓慢从阴道取出。采用缝合线缝合阴道残端、腹膜,等渗水清洗盆腔,直至液体变清后便可取出腹腔镜,排CO2。观察组患者在LTH术基础上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即在切除子宫后同时将双侧圆韧带在中位1/2或者中外1/3处断扎,韧带长度以对阴道残端有良好的提拉度为宜,将双侧圆韧带断端用不可吸收线折叠并缝合至阴道残端两侧,剩余步骤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预防感染、支持治疗。

1.3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并对资料保密性负责,内容包括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便秘等。术后随访6个月,每个月1次电话随访,每3个月1次入院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内发生PFD的情况(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等)以及解剖学复发,其中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ei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分度出现Ⅱ度及以上的脱垂定义为解剖学复发。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7,PFIQ-7)评估患者盆底功能,分主要包括膀胱/尿道、盆腔/阴道、大小肠以及直肠,总分3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症状越严重[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术后PFD的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共有38例患者发生PFD,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便秘等,其中观察组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PFIQ-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发生PFD的情况比较

2.2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情况比较

2.3术后发生PFD的相关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年龄(>50岁、≤50岁)占比、糖尿病、孕产次(>2次、≤2次)、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子宫肌瘤直径(>5 cm、≤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发生PFD的相关因素分析

2.4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PFD发生情况为因变量,以糖尿病、孕产次、子宫肌瘤直径以及年龄为自变量,具体赋值见表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208,95%CI:1.457~3.345)、孕产次(OR=1.592,95%CI:1.059~2.393)、子宫肌瘤直径(OR=2.545,95%CI:1.076~6.016)以及年龄(OR=2.358,95%CI:1.275~4.364)是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4 变量赋值

表5 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良性子宫病变常用的术式之一,研究发现子宫切除过程中会同时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组织(如盆底结缔组织、肌肉、韧带等),从而影响盆腔其他脏器营养供应和神经支配,导致盆底结构异常、盆底脱垂等,增加PFD发生风险[9]。PFD主要包括阴道顶脱垂以及膀胱、直肠、性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为便秘、排尿困难、尿失禁、下腹部坠胀感、阴道肿物脱出等,明显增加了患者LTH术后心理、生理痛苦以及经济负担[10]。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女性盆腔少了一个重要的脏器,破坏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影响阴道穹窿固定。尽管目前越来越多的盆底修补、重建手术(如骶韧带、骶棘韧带、圆韧带悬吊术)可解决以上女性盆底脱垂的问题,但不同韧带悬吊术各具优缺点,如骶棘韧带、骶韧带悬吊术会导致阴道轴后移,减弱阴道对前壁的支持力度,导致术后可能发生前盆腔缺陷。增加韧带固定力度、加固前盆腔以及降低术后PFD(特别是阴道脱垂)发生率已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方向[11]。从子宫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解剖学分析,圆韧带的强度、刚度以及应力仅次于骶韧带,且相较于骶韧带及骶棘韧带易于暴露,悬吊安全、简单,可避免分离骶棘韧带、骶韧带时出现的坐骨神经、输尿管、直肠静脉丛损伤等问题,已运用于子宫切除术中[12]。

子宫圆韧带、骶韧带、主韧带构成了盆底解剖支持结构的第1水平,从解剖学分析认为LTH术切断了韧带,破坏了支持结构的第1水平,故而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LTH术后均容易发生PFD。LTH术后随访6个月,共有38例患者发生PFD,其中观察组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LTH术基础上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可有效降低术后PFD发生风险。圆韧带解剖位置可有效维持患者子宫前倾状态,术中将阴道残端悬吊于圆韧带上,可与骶韧带协同上提阴道残端,抵消了骶韧带或骶棘韧带的后向拉力,使阴道残端向前、向上移位,从而恢复、维持阴道上段的空间位置,降低了盆腔器官脱垂风险,有效恢复盆底的解剖和功能[13-14],故而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PFIQ-7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另外,圆韧带悬吊术通过矫正子宫后倒,可进一步提升会阴体、直肠,改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从而缩短排气时间。行圆韧带悬吊术时,需将圆韧带终端打磨毛糙,并“Z”型缝合,可有效加强圆韧带的强度和应力,同时将阴道残端悬吊于圆韧带时则需保持适宜的松紧度,从而避免过紧而导致术后严重牵拉感和韧带撕裂,以及避免过松而导致无法悬吊。

本研究针对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进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孕产次、子宫肌瘤直径以及年龄均是引起PFD的独立危险因素。50岁以后的女性大多处于更年期、绝经期,且伴随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降低,高龄女性患者的盆底组织厚度有所降低,盆底支持功能减退,故而LTH术后容易发生PFD。胡洁媚等[15]研究显示,全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增高40%,而60岁以上的患者增高可达60%,进一步证实年龄的增加可增加PFD发生风险。阴道分娩时盆底支持结构肌肉和筋膜容易发生损伤,且分娩完成后修复难以恢复最佳状态,孕产次越多则损伤越严重,故而容易发生PFD。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营养流失,从而导致肌肉松弛、体力衰弱以及盆腔内筋膜萎缩,引发盆底支持功能的减退,故而增加了PFD发生风险。LTH术联合圆韧带悬吊术可降低PFD发生率,利于盆底功能的恢复,对于轻度症状患者,可术后开展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等方法,促进盆底血液循环,唤醒盆底肌肉、神经,并加快其的功能恢复,从而使得阴道恢复至紧缩状态。若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阴道脱垂等症状,则可通过术后凯格尔锻炼指导患者加强耻尾肌的支撑和括约肌功能,锻炼耻骨-尾骨肌群,从而提升盆底肌力和增加尿道及肛门阻力,降低排尿困难、尿失禁发生率[15-16]。因此,需充分利用LTH术式的微创优势,以解剖力学为理论依据开展圆韧带悬吊术,并针对特定患者(糖尿病、高龄、多产次等)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护理,从而有效降低PFD发生率。

综上所述,糖尿病、孕产次、子宫肌瘤直径以及年龄是子宫肌瘤患者LTH术后发生PFD的危险因素,LTH术结合圆韧带悬吊术可降低术后PFD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盆底盆腔肌瘤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盆腔积液怎么办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