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致复发性血管性水肿1例

2021-11-01杜青青钱妍范国荣熊学惠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重庆4000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上海00080

中南药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帕胺培哚吲达

杜青青,钱妍,范国荣,熊学惠*(.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重庆 40000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上海 00080)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65 岁,身高162.5 cm,体质量84.1 kg,体质指数(BMI)31.85 kg·m-2。因“发作性上唇肿胀3月余,加重伴口齿不清及全身散在皮疹2 d”于2019年11月12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 余年,最高达200/100 mmHg(1 mmHg=133.3 Pa),服用坎地沙坦降压7年,平素血压未监测。否认食物和药物过敏史。2019年4月,患者将坎地沙坦更换为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商品名:百普乐,规格:4 mg /1.25 mg,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623)1 片 qd降压治疗,后反复出现干咳。8月出现右侧上唇肿胀,1~2 d后自行缓解。9月出现左侧上唇肿胀,1~2 d后自行缓解。11月11日,患者晨起后出现舌头伴唇部肿胀致口齿不清,伴散在全身皮疹、瘙痒,立即至本院急诊科就诊。血压高达202/96 mmHg,生化:尿酸369.9 μmol·L-1,谷草转氨酶40 U·L-1。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头颅血管MRI平扫:双侧基底节区、双侧脑室旁多发腔隙灶、缺血灶。颅内MRA未见异常征象。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晚间患者皮疹再次加重,上下唇明显肿胀,口齿不清症状稍有减轻,血压173/95 mmHg。为进一步诊治,拟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皮疹”收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4 次·min-1,呼吸18 次·min-1,血压139/66 mmHg。神志清楚,舌唇肿胀、口齿不清;全身皮疹,淡红色,高于皮面,压之不褪色。入院诊断:荨麻疹,高血压3 级(极高危)。11月12日查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见窦性心律;头颅MRI平扫见双侧基底节区及额叶缺血灶,脑白质病。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患者口齿不清系舌肿胀所致,与脑缺血无关。停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考虑到患者血压较高,给予氯沙坦钾100 mg po qd降压;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 mg ivgtt qd,氯雷他定10 mg po qd,异丙嗪注射液25 mg im st抗过敏,余对症治疗。11月14日,将激素调整为泼尼松片20 mg po qd,加用依巴斯汀10 mg po qd抗过敏。11月17日患者全身皮疹消退,舌唇部无肿胀不适感。11月19日出院。后随访1年,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2 分析与讨论

2.1 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

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肥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突发口齿不清,不能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可能,但患者头颅CT、MRI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临床药师结合病史及用药史,进行不良反应药物相关性分析:①血管性水肿(AE)及皮疹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1];②舌唇肿胀、全身皮疹于用药后出现;③患者未停药,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且有加重趋势[3];④停药并对症治疗后,水肿和皮疹消失;⑤患者平素常用药为普伐他汀,未见相关不良反应报道。采用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3]进行评估,得分为7分,见表1。即具有客观证据支持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很可能是造成AE和过敏反应的原因。

表1 诺氏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及得分情况

2.2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按发病原因可将AE分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HAE)和获得性血管性水肿,ACEI诱导的血管性水肿(ACEI-AE)属于后者。至今尚无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来帮助诊断。2014年欧洲变应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更新了血管性水肿指南[4],目前认为ACEI-AE的发生机制与缓激肽有关。缓激肽是血管舒张和血管通透性的有效局部介质,半衰期非常短,可被组织和血清中的肽酶[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迅速代谢。ACE抑制剂(ACEIs)阻断ACE活性,影响缓激肽的降解,引起缓激肽等水平增加,毛细血管扩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亦有研究证明P物质参与AE的发展[5]。由于ACEI-AE不是IgE介导,故独立存在时不会引起皮疹、瘙痒症状,临床上可见AE与过敏症状单独或同时出现[6]。本例患者在服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后同时出现AE和全身过敏反应。患者在用药后还反复出现干咳,亦可能与缓激肽水平增加相关[7]。

2.3 ACEI-AE发生的特点与治疗

研究表明,ACEI-AE的累积发生率为0.1%~0.7%[1,8]。ACEI-A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黑人患者、吸烟、女性、>65岁等[5],频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容易过敏人群(常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哮喘药等)发生AE的概率也相对增加。此外,mTOR抑制剂可以使肾移植患者中ACEI-AE的发生率增加到6.6%[9],口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与ACEI联用时可使AE的发生率增加4.6倍[10]。

ACEIs治疗与AE发作之间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年变化很大,但更常见于治疗早期[11]。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过ACEI-AE的患者仍继续服用药物,导致AE反复发作[12]。本例患者服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后第4、5、7 个月均有AE发作,发作频繁。

ACEI-AE多发生在面部、口唇、舌部等,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脸、嘴唇和舌头肿胀,无瘙痒或疼痛。症状一般持续数小时,如果不治疗,可持续48~72 h。ACEI-AE一般是自限性的,约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气道阻塞,应立即对症治疗。较少发生在四肢、胃肠道、生殖器等部位。

本例患者服药后反复出现唇舌肿胀、全身皮疹、瘙痒,考虑AE合并过敏性皮疹。药师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既往仅出现唇部肿胀,本次发生舌肿胀导致口齿不清,不排除继续服药出现喉头水肿的可能。

2.4 ACEI-AE的治疗措施

一旦怀疑ACEI引起AE,应立即停药。多数情况下,停药可预防或减少AE复发,但并非完全有效,与机体缓激肽慢代谢有关[13]。

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对缓激肽介导的AE疗效不佳。既往将新鲜冰冻血浆用于AE的治疗[14],但作用有限。近年来,FDA相继批准多个药物用于HAE的治疗,亦有研究将这些药物用于ACEI-AE的治疗,如C1抑制剂浓缩物[15]、缓激肽受体拮抗剂艾替班特[16]、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艾卡拉肽[17]等,有一定疗效,但仍具争议。在降压药选择方面,一项来自丹麦的全国性百万人群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与其他降压药相比,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不会增加既往已有ACEI-AE患者AE的发生率,可用作替代治疗[18]。

药师在识别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的不良反应后,建议及时停药,并推荐氯沙坦钾暂作替代治疗。另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对症处理过敏性皮疹。出院时患者症状好转。在随访1年时间内,AE未再复发。

猜你喜欢

帕胺培哚吲达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培哚普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表达的影响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Δ
糖肾宁胶囊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