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1-10-31沈洋

老区建设 2021年17期

“哨前好风光、百亩荷花香,才饮高山茶,又食有机米!”走进哨前村,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百亩荷塘,微风一吹碧波荡漾,在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九岭山脉衬托下宛若一幅山水画。哨前村地处靖安县罗湾乡西北部,距县城54公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就是对哨前这个曾经的典型深山贫困村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期间,哨前村深入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2017年底经省扶贫办检查验收实现脱贫攻坚整村退出,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贫困发生率由建档初期的6.36%到0%,实现全面脱贫。

党建引领,筑牢脱贫根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任务,2015年6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派驻第一书记宋海涛和工作队扎根哨前村,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村党支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把讲政治、有文化、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班子引路、党员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哨前村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抓手,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优势,在现有的150亩水稻田、100亩水蜜桃采摘园、150亩湘莲种植观赏基地、3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等产业发展基础上,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推进“农业+”多业态发展,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业态,同时积极探索稻田养鱼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地方良好生态环境。前进组、哨前组利用250亩高标准稻田开发稻田养鱼项目,并积极尝试农业订单生产,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整村的农业产值达一千两百万元。成立哨云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哨云有机大米品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切实发挥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成为产业发展攻难关、聚人心、强经济的“尖刀利器”,哨前村村民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被评定为贫困村的人均不足2000元,到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2000元,高于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产业为本,激活造血功能

哨前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指示要求,以打造“4A”级乡村旅游点为目标,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挖掘本地特色饮食文化、乡风民俗、农耕文化等优质资源,深挖特色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创办了一桌地方菜,一台非遗戏,一处古树群等多种休闲体验活动,通过与旅行社、夏令营等机构对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康养民宿、摄影基地,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旅游收入近十万元。2018年以前,村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人陆续选择回家乡就业创业,发展民宿旅游。如今,哨前村共有9处农户自发成立的精品农宿,拥有床位近150多个,同时经营着十大休闲旅游项目:八角尖徒步登山游、休闲垂钓、民宿体验与休闲度假、湘莲种植采摘体验、水蜜桃种植采摘体验、亲子嘉年华体验、民俗文化长廊及创意DIY乐园、客家美食体验及生活馆、戏水乐园和艺术家工作室参观,构建了农旅融合的新格局。

环境整治,擦亮乡村底色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走在笔直的柏油路上,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座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犹如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远远望去仿佛勾勒出绿树村边合的诗情画意。哨前村以美丽乡村、村庄清洁、污水治理、戶厕改造、道路美化为抓手,大力开展美丽村居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三通”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哨前村的“颜值”和形象。先后获得“AAA”级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宜春市和谐秀美村庄、最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哨前村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积极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设施配套、产业培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全员动手,抓实抓细,投资350万元硬化道路,实现了户户通、巷巷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村路边、宅院旁,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各家各户共管理、共护、共享,栽植了大量红叶石楠,美化村居环境。同时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了哨前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娱乐设施,投资60多万元安装路灯,今年以来,按照“三拆一清”工作要求,拆除危旧闲置附属房100多处,同时加强村内绿化以及道路设施,做到了拆除一处清理一处,改造一处提升一处,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作者简介:沈洋, 靖安县官庄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