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与矫治策略

2021-10-30徐倩如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社区矫正女性

摘要:近年来,社区矫正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女性社区矫正对象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规定需成立专门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方法,这进一步说明了其特殊性,本文作者通过访谈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分析出其犯罪动机是由于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财物获取不当等原因,多为被动型犯罪,主观恶性不大。且由于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以及身体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社会融入更加困难,社区矫正工作者需要根据其特殊的心理以及生理状态来制定矫正策略。

关键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

在中国,社区矫正作为主要的非监禁刑罚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1]。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法案中明确提出要有专门针对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方法[2]。我国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由于其生理上的柔弱性和心理上的脆弱性,其有区别于男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3],她们在矫正过程中存在着特殊困难[4]。社会工作将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归类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在实务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女性服刑人员的特殊心理、生理和社会发展需求[5]。

1.相关概念界定

在我国,官方确定的社区矫正定义为: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6]。

2.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特殊性分析

2.1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的心理状态

2.1.1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承受力弱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相较于男性而言较为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更不易接受自身犯罪事实,她们承受着较大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急躁、易受挫、自卑、消沉等不良情绪[7],不利于其社会融入。

2.1.2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防备强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相较于男性社区矫正对象而言防备心理较强,她们在心理矫正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排斥与不信任,她们对心理医生的不信任感致使其不愿接受心理干预,无法得到心理医生的有效帮助,加之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有限,消极悲观的心理情绪无法排解,最终导致出现心理问题[8]。

2.2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的生理状态

女性有着不同于男性的生理结构,其在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期、孕期、绝经期等男性无法体验的特殊生理变化时期[9]。且由于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内分泌,她们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10],这些因素较难进行人为控制,都是由女性自身特殊的生理结构所导致。

2.3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的犯罪动机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多属于过失犯罪、被动犯罪、激情犯罪,主观恶性不强[7]。女性社区矫正对象主要的犯罪原因有经济原因、情感原因与法律知识欠缺和法制观念淡薄等几大类。

2.3.1知识欠缺与法制观念淡薄导致犯罪

经研究发现X市中,近五年来因诈骗以及非法经营而被判处缓刑的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她们的学历普遍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当访谈中问及为何犯罪时,许多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表示她们在被抓捕前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她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接受过完整的法制教育,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未成年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她们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卷入了这些案件之中。

“我初中就辍学了,许多公司因为我年纪太小不收我,只有A公司收我做会计,还有专门的师傅带我,我在那里做了两年没想到最后因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被抓,我真的什么都不懂,就是跟着师傅做,感觉自己很冤枉,要是我多读点书就好了。”

“我们家从小就穷,家里除了我还有两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观念很重,他们认为女生读书没有用,反正都迟早是要嫁人的,所以便不让我读书,不仅如此父母还让我供我的两个弟弟上学,我没文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朋友说他那里薪水高而且不累,所以我就去他那里工作了,直到被抓之后我才知道这叫网络诈骗。”

2.3.2经济原因与情感原因诱发犯罪

部分女性由于对物质的追求而诱发诈骗、卖淫等违法行为,她们对财富的渴望与自身实力不匹配最终失足。部分女性由于对养家糊口的需要而被迫求生,通过销售违禁品来支撑家庭开支。情感因素诱发犯罪主要由于因为情感陷入与受挫后无法排解导致伤害事件发生,或是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导致的发泄型伤害。

“我们家有两个小孩,全部的生活来源就是我与丈夫的夫妻店,因为要养育孩子不得不售卖一些利润高些的商品,没想到因为这个被抓,派出所的民警说我们销售有毒有害食品。”

“我实在不能忍受丈夫在我怀孕期间出轨,心里的苦闷没有办法排解,我在他手机上装了定位。那天发现我丈夫又去找情人了,气急攻心便拿刀桶了他,我真的非常后悔,不知道孩子长大会怎么看我这个母亲。”

2.4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的社会融入

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心思细腻且较为敏感,被判处刑罚后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易感受到排斥[11],此類排斥分为社会排斥与自我排斥。在访谈中,多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表达出了这种强烈的自我排斥与羞耻感导致其不愿在自身社区里进行矫正。大量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表示感受到了与社会的隔阂与脱离,这进一步加剧了其自我封闭,阻碍了她们社区融入的步伐,也使其再社会化屡屡受挫。

“从公安局里出来后感觉大家就不拿正眼瞧我,我感觉在这里都待不下去了,因为这个事我换了几份工作,总是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真的挺害怕走在路上被别人认出来或者指指点点,每次想到这些我就晚上睡不着觉,真的很后悔也很伤心。”

3.矫治策略

3.1普法认知是前提

面对许多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存在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法律知识稀缺等问题,应当提升其法制意识与法律素养,进行认知普法教育。让其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有害性与违法性,对其偏差与错误性认知进行矫正。应当坚持集中原则与个别化原则相结合,广泛开展普法课堂,提升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对于集中教育中出现的个别无组织纪律、无视法律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开展个别化教育,提升其法制意识。

3.2心理辅导稳状态

心理矫治工作应当从多角度多维度入手,一方面提升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情绪稳定性与适应性。入矫后,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将面临许多适应性问题与社会融入困境,这些现实困境易引发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社区矫正工作者可以传授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稳定控制情绪的办法帮助她们控制此类不良情绪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另一方面,许多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都是由于认知偏差所导致,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了解女性社区矫正对象不良认知的根源,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社区矫正工作者应当注重运用同理心、接纳、尊重等社会工作技巧,耐心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纠正错误观念,提升其认知水平,稳定其情绪状态。

3.3适应训练促融入

许多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由于自身技能不足,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在社会上寻求到满意的工作,回归社会后易重操旧业造成二次犯罪。社会工作者针对由于工作原因回归社会受阻的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帮扶时,可以一方面帮助其提升个人技能与文化素质以谋求更高层次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讲座或谈话的形式改善部分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对于工作要求与自身能力的错误认知,帮助其寻求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付立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与和谐社区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4):125-128.

[2]王恬恬.社会工作介入女性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0.

[3]曹颖.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模式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03):47-51.

[4]邢红枚,刘一珂.社会力量在女犯社区矫正机制建设中的作用[J].净月学刊,2016(03):102-106.

[5]熊贵彬,王梦一.司法社会工作介入女性服刑人员情绪管理研究[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03):49-57.

[6]陈姝宏.社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7]谭飘.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8]毛镜澄,杨婧.社区矫正中女性罪犯“再社会化”研究[J].法制博览,2016 (21):44-45.

[9]刘兰娟,司虎克,刘成.国际瑜伽研究演进脉络与前沿动态的体育竞争情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02):105-113+125.

[10]陳美玲,张会然,兰光华,杜向东,陈文.原发性失眠患者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6):1071-1073+1091.

[11]佟向杰.女性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及社会工作的介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100-101.

姓名:徐倩如,1998年11月16日,女,汉,籍贯:江西丰城,研究生学历,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单位: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社区矫正女性
循证矫正视角下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研究
浅析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罪犯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之展望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