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发展

2021-10-30任凯丽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和平共处共同体情怀

任凯丽

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际社会新秩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任何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都有其活水源頭。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国以来的外交实践,他是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

一、理论维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根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源,主要集中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它经历了从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然的共同体”到资本主义的“虚假的共同体”再到“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过程。可见,马克思眼中“真正的共同体”,是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共产主义,成为我们今天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命运的理论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种价值追求。它站立在全人类的角度,以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为指向,追求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建、共享、共赢和共荣的世界。其基本价值蕴含包括:对本国负责也对他国负责的责任共同体、“利本国”也“利他国”的利益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和“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价值共同体、将本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命运共同体、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命运联系到一起的发展共同体等等。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高度契合的。

二、文化维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哲学根基。以“和合”理念为核心的发展观和以“天下情怀”为核心的世界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重要的文化来源。二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构,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一)“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观的思想来源

“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和合”理念最初研究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后来发展成思维主体的自省和外察的平衡问题,进而作为一种价值观推广至国际之间交融互鉴的处理原则。孔子侧重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谈及人与人之间的和合关系。老子认为“和”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和万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是所有矛盾的集合体,主张“万物负阴而抱阳”。这些充满朴素辩证思维的中国哲学,将和合理念理解为一种包容和开放的体系。

总书记指出,“和合”理念“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强调用和合理念去调试、协调各种关系,形成和谐的状态。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上的追求。

(二)天下情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观的思想来源

天下情怀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独特意识。总书记曾对“天下观”作过细致说明:“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也就是说,“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天下大同”的中道智慧,共同构建起中国人的天下情怀。大同社会是天下情怀的突出表现,寄寓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衷共济、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盛世画卷,既有家国情怀,又有世界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继承和超越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下观”和“大同社会”的构想,更以实践向度的发展带动上述理念的传播。

三、实践维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多年的外交实践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就西藏问题与印度代表团交流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整体概念,他将“互不侵犯”和“平等互惠”等原则融入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进而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科学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灵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总书记总书记几乎在每一次对外主旨演讲、会谈、国事访问、通电中都会强调和平共处的相关原则。他说“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多赢”。

(二)“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构想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即“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意识形态对立挤压下,毛泽东基于各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落后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即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轴,带动各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1974年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完善了“两个中间地带”设想,提出“三个世界”划分。“三个世界”的划分使中国在美苏争霸格局下能够团结大多数国家,为中国和世界发展稳定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理论的落脚点在发展,主要方式是建立“统一战线”,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友好合作与往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毛泽东和平发展思想精髓,认为以合作共赢为旗帜,发展与世界的关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运行机制上,建立统一战线;用寻求最大公约数和凝聚共识手段,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用共赢发展理论取代零和博弈,促成各国均衡发展。

(三)“和谐世界”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一种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但不意味着必须推翻现有秩序,而是寄望于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平等方向推进。这是中国向世界提出的建设方案。“和谐世界”概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2005年,由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和谐世界”的定义由四个世界构成,即“和谐世界”是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以及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并创新发展了“和谐世界”的内涵,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用“五个世界”概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猜你喜欢

和平共处共同体情怀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最忆是杭州 何日更重游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