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在重要决策上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21-10-30姜海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决策者领导者决策

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进行方案选择并准备方案实施的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领导干部实施重要决策,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到决策者的素养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关系到实践效果的好坏乃至事业的成败。

一、必须掌握信息,把握大局,站在决策的制高点

一要掌握信息、弄清情况。领导者能否进行有效的决策并获得决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获取的数量、质量以及信息利用的效率。凡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决策者无不把获取信息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作为决策依据的信息,包括正面的信息和反面的信息,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现状和变化情况,必须对决策有直接意义、参考价值和实际作用。通过及时、准确和全面地获取信息,把需要决策的事情来龙去脉、现实情况以及与此件事情相关的其它因素都搞清楚,心中有了数,才谈得上科学决策,切忌情况不明随意决策。

二要理论指导、把握大局。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领导者决策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所处的大环境。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必须遵循的原则都把握不住,决策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只有具备并运用科学的理论用于指导决策,决策才不致偏离方向;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包括法律、科技知识特别是深厚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并运用这些知识用于控制决策,决策才具有较高的起点;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实践中不断积累且被证明是有效的经验,只有具备并运用常人所没有的反应能力,才能见微知著,做出超越常规的思考。

二、必须从谏如流,兼收并蓄,把握决策的出发点

领导者的一切决策都是为了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决策,就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意志。

首先要做到从谏如流。从从谏的主体讲,决策者要有一种从谏如流的博大胸怀,因为很多智慧的闪光点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从谏的客体讲,只要言路大开,会有很多好的意见汇集成流。因此,领导决策者一定要有“兼听”的胸怀,古语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领导者对于与自己不一致的意见,应当细心倾听,认真分析,如果确有道理,那就要服从科学,服从真理,而不是怕丢面子。要知道,反对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要的另一种预选方案,如果只有一种意见,那就无所谓决策了。任何好的决策,决不是在众口一词中得到的,相反,都是在激烈的沖突中选择、判断出来的。相反的意见可以相互启迪和增发,在咄咄逼人的反面意见中,领导者的思路会更加开阔。高明的领导者,在没有听到不同意见之前,是不会做出任何决策的。

其次要做到兼收并蓄。任何一个领导决策者,其生活范围、工作范围和与事物的接触范围总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客观上给领导者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领导者需要借助于智囊团这个“外脑”为其决策提供参考,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因此,智囊团在领导决策中已成为有力的帮手和后盾,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智囊人员也不是圣人,他们的意见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一个优秀的领导决策者,必须牢记自己的责任,既要善于利用“外脑”,又要有自己的头脑,在对智囊人员提出的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后,必须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三、必须多案选择,权衡利弊,务求决策的科学性

任何情况下,正确的决策方法,都是对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比较,在对照比较中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只有坚持方案的多样性,才会有选择的多样性,有比较就有鉴别,有鉴别就有优劣,这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照比较中不能是简单方案甲、乙、丙的取舍,而是甲、乙、丙方案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集各家之长,弃各家之短,方案就会日臻完善。有的重大决策之所以失误,就失误在方案的单一性,没有比较,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多案选择的基础上,要注意权衡利弊。世界上的事物往往很复杂,从哲学的观点看,一件事情常常有利有弊,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决策是很难的,任何精雕细刻的方案都有利有弊。利与不利,要在比较中利者取其大,弊者取其小。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决策的利,也考虑到决策的弊。当问题的解决只能从两个或多个都会带来某种不利后果的办法中加以选择时,必须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实际情况,慎重而果断地考虑采取造成损失最小的解决办法,两弊相权取其轻,使不利因素的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四、必须审时度势,适时拍板,务求决策的高效性

审时度势就是审慎地对待时机,深刻地分析和把握形势。时与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确把握时势不仅是决策本身成功与否的问题,而且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在决策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主要是遵循程序化的原则,如深入的调研,透彻的分析,广泛听取意见,重大问题个别协商,如果意见出现分歧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简单地少数服从多数,而应把不统一的环节找出,再次认真分析,再次交换意见,等待有利时机的出现。另一方面,在决策方案时要把握时机。此时的决策不同于彼时的决策,有的决策为什么难以贯彻落实,原因之一就是决策的时机选择不对。势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变势的过程中,总会有有利的时机。在决策方案前,一定要把握形势发展的态势,只要这一态势于行动有利,就可决定方案的实施。同时,时与势总是相互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势不利但时选得准,可以推动势朝有利方面转变,时不利但势的变化有利,又为决策提供了有利时机,这就要求决策者把握住时与势的统一,捕捉双方最佳的结合点。

决策者正确拍板,必须做到深入调查、勤于思考、善于谋略。深入调查是基础。现代领导面临的是复杂的关系和多变的环境,只有对重要决策的问题有了详尽而周密的了解,才能做出明确的分析和判断。调查是拍板的基础,拍板是调查的结论,如果凭热情和干劲想当然地盲目决策,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勤于思考是关键。拍板过程中的思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方法,领导决策者要乐于动脑、勤于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入、越周密、越成熟,就越容易产生好主意。善于谋略是保证。领导者进行正确决断,必须运用智慧,善于谋略,勇于开拓,思人之欲思而未思,言人之欲言而未言,开辟独到思路,寻求独到溪径。特别要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众谋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五、必须深思熟虑,果敢决策,勇于承担决策的风险

决策意味着责任,也承担着风险。作为领导决策者,遇到紧急事件,需要刻不容缓地做出决策的场面太多了,这种决策的风险更大一些,也是最重要、最困難的决策。因为,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些新问题,既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常规的办法,这种非程序化决策也最能体现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它通常需要决策者具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洞察力和准确的直觉。

世界上恐怕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去承担风险,因为风险可以导致一个人的事业前功尽弃;风险又是始终与机遇同在的,你放弃了风险,你也就放弃了机遇,也就放弃了成功。一个新时代的领导决策者,面前的困难可谓千重万阻,是面对困难畏缩不前,还是知难而上,是徘徊犹豫,还是勇敢决断,当然是知难而上,勇敢决断,这应该是每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具备临险不惊的承受力,具备面对风险而果敢决策的胆识和魄力;面对风险,既要大胆,又要细致,要透过风险看到有利的一面;在决策前务必深思熟虑,然后定下决心,果断地做出决策。

六、必须实践检验,扬善补拙,不断修正决策的基准点

决策总是为了实践,反过来,决策也受实践的检验。无论大大小小的决策都是这样。一项政治性决策,要受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检验,一个经济性决策,要受千变万化的市场的检验,一本教材,要受学生和教育规律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一项重大决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决策,目的不仅在于检验,还在于检验中看它的偏差有多大,这就需要跟踪问效。在渠道上,可以从信息的反馈系统,也可从群众中直接了解;在效果上,可从当初提出的预期目标上找差距;在原因上,可从周围环境、宏观形势的变化中进行分析,从而在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决策的效果。决策的正确与否是相对的,一个好的决策要经过较长过程的实践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扬长弃短,扬善补拙,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有比较好的决策效果。同时,对一些重大决策也可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情况好则推广之,情况差则修正之,这本身也是重大决策不可缺少的过程。

作者简介

姜海洋,1973年10月生,重庆市云阳县人,1996年6月入党,经济学博士,解放军上校军衔,绵阳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国防与经济。

猜你喜欢

决策者领导者决策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微软CEO纳德拉MWC演讲:伟大领导者的三大特质
决策大数据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诸葛亮隆中决策
论决策中的信息辨伪
决策过程的三个伦理问题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你是否胜任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