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嘉定区级儿童议事会的探索实践

2021-10-30何彩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5期

摘  要:儿童议事会可以在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中为儿童提供一个开放、友好的参与平台,能够促进儿童发展和表达自己对社会议题、社区建设以及与其自身密切相关事务等的观点,它是儿童社会参与、公共参与的一种新举措,旨在培养儿童的参与能力,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及归属感。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组建了区级儿童议事会,并开展实践项目研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践项目的成效;用观察法分析探讨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在组织、形式、支持体系建构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总结经验,为儿童议事会未来的推广与深化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儿童议事会;儿童参与;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5-0115-09

作者简介:何彩平,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与家庭教育、儿童权利保护。

一、研究背景

童年社会学的阐释性再构观念[1]认为,儿童不仅在内化社会和文化信息,同时也在积极地为文化生产和转型贡献力量;即像库沃特普(Jeans Qvortrup)指出的“儿童自身共同建构了其童年体验,合力建构社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参与权指定为与其他权利并列的“一般性原则”,充分肯定了儿童的声音、需求及参与,应成为各国与儿童相关之公共政策、公共项目考量与保障的重要指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包括大力宣传儿童权利、强调儿童参与,“每個儿童和青年的声音都被倾听,他们的需求和优先发展事项都被考虑,并在影响他们未来发展的公共政策、法律、政府财政预算、项目执行和决策中得以体现。”[2]

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不断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妇女儿童友好型的文明城市。”[3]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及城市发展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相契合。让城市更加适合儿童成长,更好地保护儿童权利。让儿童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积极的益处[4]。而将一个儿童培养成能够参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主观能动者,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培养。

我国儿童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参与相对薄弱。陆贝旎直接指出,在我国城市发展中,传统的社区参与者很少包括儿童群体,儿童通常是被保护、被教育的一方,其作为社区生活的主人翁身份常常被忽视[5]。谈小燕则认为,社区治理视角下我国儿童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社区儿童受成年人影响,缺乏参与的观念;社区缺少儿童参与的针对性平台和组织机制;社区缺乏儿童参与的公共活动空间,支持儿童参与的社区社会资本也不足 [6]。

在上海市嘉定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区妇儿工委)的支持下,嘉定区高度重视儿童发展,聚焦家庭建设,着重推广与实践儿童参与的理念。经过4年的宣传普及教育,政府部门、学校和家庭认识了儿童权利,学会了尊重儿童及听取儿童的呼声和诉求;儿童本身也深化了权利意识,学着维护自己的权益,承担相应的义务。2019年,嘉定区试点筹建了区级儿童议事会,旨在先行先试,搭建儿童参与社会管理的有力平台,培养儿童参与、发现、探索、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儿童有更多渠道和方式参与到嘉定区的社区发展和城区建设;激发儿童主人翁意识,营造聆听儿童心声的社会氛围,让城区的环境创设对儿童成长更加友好。

二、研究实践

(一)项目对象

区级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的对象来自嘉定区,由通过自愿报名、团体投票选拔并自主同意参加区级儿童议事会活动的56名儿童组成,年龄跨度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其中三、四年级24人,五、六年级21人,初中一、二年级9人,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2人,男女性别比为7∶3。其中1名高二学生后因感觉年龄层差距悬殊而退出。

(二)项目架构

区级儿童议事会的探索实践研究采用组织搭建、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见图1)。区级相关部门从经费、资源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市科学育儿基地统筹并联合专业社工团队提供理论和实践培训内容,本土公益机构组织儿童代表进行社会参观,协助儿童代表开展实践活动。儿童议事会代表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参观、成长专题培训和熟悉儿童代表议事运作机制,分别培养儿童代表的社会观察基本素养、调查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议事建言等的履职能力。此次项目设计将本土公益组织与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同时纳入合作团队,目的是从专业角度培育本土公益社会工作团队,为项目的本土化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三)项目核心内容

在专业组织的帮助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课程协助儿童议事会成员了解议事机制建构与运作;通过专题学习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儿童参与、社会参与的方式方法,培养议事能力等专业素养;在培训课程期间,同时完成儿童议事会的选举、分工分组,以及《儿童议事会议事规则(试行)》和《儿童议事会章程(试行)》的制定等工作。培训内容遵循《儿童权利公约》的理念原则,结合儿童议事会的工作方式、目标等内容,项目组成员多次协商沟通,共同制订详细的实践活动计划。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及活动安排如表1。

1. 理论与实践的参与式培训

区级儿童议事会项目以为期8次的理论与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课程为核心。在项目开展期间,由成人合作者把握儿童有效参与的程度,参考儿童参与的九项基本要求:参与是透明和告知的、自愿的、尊重的、相关的、儿童友好的、包容的、由成人培训支持的、安全和对风险敏感的、负责任的[7]。培训采用参与式的方式,结合儿童学习的特点,以“开心-学习-工作”三部曲的节奏,有张有弛,在做中学。培训主要包含如下环节:团队建设环节(通过团队建设游戏互动交流,推选当日小组长)、主题教学环节(根据计划及儿童年龄特点,将培训主题内容转化为儿童容易认知和理解的课程内容)、讨论参与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由儿童代表开展相关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建议意见,并形成小组的核心见解)、分享交流环节(根据讨论内容,选派代表分享交流,提高儿童代表的组织表达能力;促进更深层次的交流,由儿童提出新的思考话题)、总结感恩环节(通过团队游戏活动,让儿童代表学会感激团队队员在每次学习交流中的努力与付出,促进团队合作意识)。

2. 社会参观与实践调研

区级儿童议事会项目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儿童对社会问题、社区发展的感知力;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素养,以做中学的方式,引导儿童代表尝试提出自己关注的社会话题。其中,社会参观以儿童兴趣点为主、由社工组织开展的自由参观活动为主。实践调研围绕参与式培训中确定的调研主题展开社会调查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以第一小组的调研主题“嘉定区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推广性研究”为例,实践调研包含如下環节(见图2):

3. 儿童代表履职

因首届儿童代表年龄相对偏小,且都是不具备儿童事务管理经验的社区儿童,多方组织秉持成人支持而非主导的原则,协助儿童代表熟悉运作机制并逐渐放手让儿童主导,学习践行不同职责。首先是儿童议事会日常运作管理,包括自主商讨儿童议事会的管理架构,儿童代表选择不同职能分工团队;商量确定培训课程时间、内容等;进行议事会会议议题和团队活动策划等。其次是讨论确定本届儿童议事会的工作目标、主题与内容,讨论通过不同实践小组的研究主题方向。最后是履行建言献策的职能,由部分儿童代表向成人阐述儿童们发现的、关心的问题及建议等。

(四)项目效果

儿童代表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以儿童喜欢的方式,向社区、家庭提出儿童的建议。儿童代表根据各自的社会实践调查情况,分析数据或访谈记录,从儿童的视角来分析社会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共形成以下6份调查报告:《嘉定区垃圾分类的原因及推广性研究——以YM社区为例》《儿童友好社区观察报告》《关于学生学习压力的调研报告》《嘉定区养犬文明的质性研究》《嘉定区青少年参与兴趣班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家长与儿童视角下的儿童玩电子产品的调查研究》。同时,儿童代表将自己关注的社区事务、与儿童相关的身边事,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情景剧、图片展、相声、故事演说、辩论赛等,向同龄人及成人展示,发出儿童自己的声音。

儿童代表对本届儿童议事会的培训内容持积极肯定态度。总体上,首届儿童议事会的项目圆满成功,儿童代表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度、对老师的喜欢程度以及自己的参与满意度等均有较高评价(见图3),不少儿童代表表示收获满满,非常喜欢实践项目。89.5%的儿童代表表示“非常乐意”参与明年的儿童议事会工作,10.5%的儿童代表因为学业等因素表示“暂时不能决定”。

三、优势与不足

此次区级议事会实践项目属于探索性尝试,总体上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取得了多赢的成效。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表现在组织、形式、支持体系建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一)搭建参与平台营造儿童友好环境,整合盘活资源各司其职发挥优势

嘉定区首届儿童议事会由多部门联合主办,在机制上、政府管理理念上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为儿童参与社会管理、社区治理等营造积极友好的环境,也为区级儿童议事会的顺利运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区妇儿工委选择在儿童培训和儿童参与指导方面具备丰富、专业之实操经验的市级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在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开展过程中,稳定的社工团队与儿童代表建立了信任关系,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项目既定的培训内容及目标。同时,考虑到培育当地专业团队的需要,实践项目同时整合了当地的区级公益组织,该组织在当地社会资源方面有着自身优势,为儿童议事会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社会实践内容;其负责人有着丰富的儿童管理经验,能够高效、灵活地调动家长志愿者资源和儿童代表的积极性,起到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作用。

实践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儿童议事会代表家长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关键。实践前测数据表明,选择参与儿童议事会的儿童大部分来自积极关心社会问题、重视儿童社会参与能力的家庭。这些家庭中,家长会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参与、商讨、决策等的机会。81.4%的儿童表示听说过“儿童权利”,远高于父母64.3%的知晓率。18.6%的儿童代表表示是“自愿报名”儿童议事会,58.2%的儿童代表表示“父母与我商量后一起决定”报名儿童议事会。儿童参与儿童议事会之后,家长对儿童参与的态度更加积极,85.7%的家长表示“更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参与活动”,71.5%的家长表示“亲子间更多协商沟通”。

(二)在做中学,丰富形式,尊重儿童特点,激发参与内驱力

为实现实践项目目标,项目采用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的“在做中学”的理念。在儿童议事会的开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与学习特点,遵循发现和探究的原则,从身边的事务激发儿童代表对社会问题的兴趣。项目采用专题培训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儿童议事会的活动内容,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学活用专业知识的机会。

在专题培训中,以“开心-学习-工作”三部曲的方式,让儿童在欢乐中掌握知识,促进儿童代表主动建构专业知识、参与议事履职。在边学习边实践中,强调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全程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和专注力。

拓展儿童参与考察领域,获得家长与儿童的欢迎。在儿童议事会活动期间,组织方提供并整合了多方社会资源,组织儿童实践考察,用实地观察、专题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各领域,让儿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从实践活动的受欢迎度以及儿童的反馈来看,这样的活动深受欢迎,儿童喜欢程度排第一。

(三)尊重儿童自主性,体现儿童参与,内外搭建儿童参与支持体系

专业的社会组织以支架式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儿童代表理解儿童议事会和儿童参与的意义,逐渐放手让儿童自行探索,从外围支持儿童代表开展团队调研活动。作为支持体系的几方组织达成共识,充分尊重儿童权利,体现儿童参与,尽量减少成人干预或参与。在儿童代表的调查过程以及形成的调查报告等方面,组织者均尊重儿童代表们的意愿,调查报告虽成文有些稚嫩,但确保是儿童代表的心声。此次儿童议事会活动中,组织者充分听取儿童意见,采纳了网络会议等新媒体技术,突破空间上的局限。因儿童代表业余活动、学业安排较满,无法实现全员参与儿童会议,组织方最后借助新媒体技术,由议事会会长们通过微信群召开网络会议。该举措获得儿童代表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也可以节约时间,确保大家的充分参与。

同时,项目通过混龄参与建梯队的方式实现内部支持,促进儿童组织可持续发展。此届儿童议事会儿童代表年龄跨度略大,从9岁至15岁不等。总体上大部分儿童倾向混龄,6成的儿童代表表示“混龄挺好”,2成的儿童代表表示“无所谓”,另有2成的儿童代表期望“分年龄开展”。从活动效果来看,混龄参与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各有成长。对年龄较大的儿童代表来说,他们可以锻炼管理、组织、协调等能力,尤其是个别佼佼者能够独当一面,实现儿童组织的自治管理;年龄较小的儿童代表非常乐意与年龄较大的儿童合作,并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儿童代表,从而学习并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参与既有助于低龄儿童的成长,也有利于儿童议事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首届区级儿童议事会是重要尝试,尚有改善与提升的空间

此届儿童议事会是多方组织者的首次合作,相互了解不够,早期规划相对粗线条,但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定期沟通协调弥补改善彼此传达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儿童代表的社会实践参观与专题培训内容尚缺乏有机结合,未充分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成效。此外,组织支持系统与儿童代表团队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届儿童议事会的儿童均为首次招募、首次参与的儿童,年龄以小学中高年级与初中为主,社会经验与能力相对较弱,且处在学习和熟悉议事机制的过程中,故其主体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尚需成长发展。

在形式内容方面,首届儿童代表初次接触儿童参与,缺乏关于社会视角、社区治理以及社会调查的知识。在开展专题培训时,尤其是涉及社会调查方法方面的内容时,仍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转化为更适宜儿童认知和理解的课程内容。参观活动是儿童代表最喜欢的内容,但此次的参观活动因前期规划不足,未将参观内容与儿童参与、儿童社会调查等进行紧密结合设计,故尚停留在低层级的儿童参与(即由组织方安排,儿童报名参加),也未与主题培训学习内容紧密结合。

在儿童参与的支持体系中,由于儿童参与式教学对象的混龄问题,对授课老师在内容讲解、授课方式、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把控上略有挑战。儿童参与方面明显的问题是儿童议事会出勤率较低,课外学习、学习压力或成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儿童代表缺勤原因,与学校比赛、社团安排(68.1%)或补课(48.9%)等冲突是首要原因;其次是家庭旅游或活动冲突(19.1%)。在与儿童代表的访谈中也发现儿童的补习情况非常普遍,双休日经常会安排满各类补习班、兴趣班、参观活动等。临时调整的儿童议事会活动往往会与原定安排冲突,儿童不得不放弃参与。在未来放弃儿童议事会的可能原因中,学业为重(儿童52.6%/家长42.9%)、与补课/兴趣班冲突(52.6%/39.3%)成为儿童及家长选择最多的原因;25%的家长表示“儿童主观上不想参加”就会选择放弃,儿童较少选择这一项,仅5.3%。在询问主观上不想参与的原因中,仍然是“学业为主/没有精力”排在首位(47.4%/50%)。其次,父母认为是“内容不感兴趣”(32.1%)导致儿童主观上不想参加;而儿童表示是“其他同学不参加影响自己的积极性”(26.3%)。从儿童感性的不舍社会参与和理性的判断学习重要性中可以看出,儿童代表对自己的事项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学有余力或安排适当的情况下,儿童乐意参与议事会、参与社会事务,凸显了儿童的独立意识。因此,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的设计规划需要考虑议事会活动时间安排,避免出现因补习、旅游计划等冲突而导致出勤率不高的现象,继而影响儿童的参与体验。

四、儿童议事会未来实践的建议

“政府应该认识到在决策环节中儿童具有潜在能力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并将这个认识融入公共事务中”[8]。儿童议事会是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参与机制之一,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创建中儿童参与的有力平台,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一)资源整合,提前规划,清晰职能,充分合作

在儿童议事会工作启动前,合作多方应就儿童议事会的目标、方向、形式、内容等进行充分研讨规划,抱以开放、融合、合作、共赢的态度,提前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做好项目方案,清晰各方职能,更好地推动儿童议事会发展及儿童友好城区创建。

相关部门或组织应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合作机制,以确保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有序开展,为之保驾护航,提供有力支持。儿童议事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儿童自主的参与、发声和倡言。但儿童仍属于弱势群体,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主体,仍需要家长等的监护,在资源获取等方面仍需要依赖成人世界。因此,可以采用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合作机制,由部分积极参与、乐于服务儿童的家长代表、学校教师、社会志愿者、政府或社区工作人员或专业社会组织组成支持体系网络,营造儿童友好环境的同时,帮助儿童实现真正地参与。同时,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有利于盘点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参与内容,牵动家长的需求神经。从目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实状况分析,父母非常重视儿童的学业学习,儿童也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补习和作业上。但家长对一些专业性强、技术性高、有社会影响的儿童活动内容仍会比较看重,认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增长儿童的见识,拓展儿童的眼界。因此,相关部门或组织可充分挖掘区域范围内可供儿童参与、体验的资源,设计开发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参与的内容,积极推动儿童议事会在空间友好、社区友好、文化友好、社会网络友好等各领域充分参与。

实现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的可持续长效发展,需要依靠本土社会组织。从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长远目标考虑,本土社会组织更具穩定性和长效性,在互惠性利他方面(也是利己动机,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更有主体责任意识。因此,建议在借助专业外力的前提下,引导本土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儿童议事会项目的实践运作,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育更多的本土公益组织。在培育本土社会组织的同时,本土公益组织也应充分挖掘潜能,提高自我造血功能,以保证社区服务项目的长效发展。

(二)议事形式多样创新,吸纳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儿童议事会实践项目的参与率与吸引力,实践项目可采取主题集中与灵活参与相结合的运作方式。根据儿童代表的学期时间安排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闲暇时间特点,可将儿童议事会的重点工作安排在寒暑假时间相对充裕的时间段中,参考国际儿童、青年议事会的经验[9][10],采取“主题夏令营”或“专题工作坊”等工作模式,将每年确定的核心主题议事内容设计在相对集中的几天时间内,方便家长及儿童代表提早了解和安排假期,确保儿童议事会工作的参与度。在学期期间,可与儿童代表在年前商量,除确定主题核心工作内容之外,另外计划灵活参与性更高的参观考察活动或社会调研工作。活动频率和周期相对固定,每次活动时长不超过半天或一天,以确保儿童代表充分参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等提前规划,用年度活动清单的形式提前推送。儿童代表可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提前报名。

面向社会不定期招募的方式选择有意向、乐于社会公益和社会参与的儿童代表,以确保儿童议事会人力资源的长效性。因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存在学业压力渐长、离开居住地、年龄达到项目上限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人员流失的现实问题。可参考中国香港及西方国家一些儿童议事会的做法,在儿童议事会的网站或官方平台上开放自愿报名渠道,面向社会招募新的儿童代表。报名儿童可参与灵活性活动或主题培训,择优录取合适的儿童代表。

(三)支持儿童自主参与,畅通纵横沟通渠道,参与社会治理

支架式的培训实践中,应确保儿童代表全程参与,培育提升儿童自行运作管理团队的能力。儿童议事会的目标是创设儿童参与、儿童倡言、儿童管理的议事建言平台。建议成人支持力量与儿童密切合作,真正体现儿童参与理念;同时鼓励儿童代表自行商定并提出其关心关注的领域或议题,提高儿童的主体责任心,培育儿童议事会核心骨干团队,提升自行运作管理能力。

兒童议事会项目应建立并畅通纵横沟通渠道,发挥发声、谏言、采纳的强化作用。儿童议事会与其他儿童组织存在相似性,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对儿童参与能力的提升、儿童发声渠道的畅通,儿童议事会与其他儿童组织有着相似的作用;但儿童议事会的参与对象来自社区中自发参与的儿童群体,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居住社区,其能力水平、家庭环境等也存在异质性。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将有助于儿童构建自己的社会文化。同时,建议畅通向上沟通谏言、采纳落实的渠道,真正实现儿童议事会“童参与,议身边事;共行动,促儿童友好”的核心目标。儿童参与并推动社区建设、城区发展的有效举措,将极大地提升儿童的自信心,强化家长鼓励儿童参与的决心。

区级儿童议事会成功地验证了儿童有意识、有能力参与社会事务,而这一机制能够提高儿童能力,促进儿童公共参与,拓宽儿童表达心声的渠道,有效增强儿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属于先行先试,儿童议事会在各方面尚有待提升改善,未来能否走得更远、走得更广阔,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A·科萨罗.童年社会学(第四版)[M].张蓝予,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15-25.

[2] UNICEF. CFCI framework [EB/OL].https://childfriendlycities.org/cfci-framework/.

[3]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6-06-21).http://fgw.sh.gov.cn/

ggwbhwgwj/20170605/0025-27714.html.

[4] Day D M, Peterson-Badali M, Ruck M 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attitudes and young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 children's

rights [J].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6, 29(2): 193-207.

[5] 陆贝旎.哈特阶梯理论观照下的社区儿童参与探究——以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青少年协会"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4(3):52-56.

[6] 谈小燕.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J].中国校外教育, 2018(07):6-10.

[7] Parigi F. Guidelines on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R]. Italy: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Aid to Children, 2015: 15-18.

[8] [澳]布伦丹·格利森,尼尔·西普.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M].丁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80.

[9] Shephard M, Patrikios S. Making democracy work by early formal engagement? A comparative exploration of youth parliaments in the EU [J].

Parliamentary Affairs, 2013(4): 752-771.

[10] Masala G B, Mugochi Y P C, Gambiza K, et al. "Our right to be heard": Voices from child parliamentarians in Zimbabwe [M]. Zimbabwe:

Save the Children (UK), 2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