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抢救室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2021-10-30赵继军马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
关键词:伤情存活颅脑

赵继军,马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宁夏 银川 750004)

0 引言

随着机动化时代的出现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创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已然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第五位死亡原因,是45岁以下青壮年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1-2]。多发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具有早期死亡率高的特点,Trunkey等[3]提出了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三个高峰,即刻、早期(伤后数h)、晚期(数天),多发伤患者的死亡大多发生在伤后24h内,即第二死亡高峰,这一时期是急诊救治的关键时期,称为“黄金时间”[4],对于多发伤患者早期识别、快速有效干预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创伤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040例多发伤患者,分析其早期(24h内)死亡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了解其死亡特点,提高早期救治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多发伤患者1040例。纳入标准:(1)外伤明确,诊断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5];(2)年龄≥16岁;(3)受伤后至转入我院急诊时间≤24h;排除标准:(1)急诊入院时已死亡的患者;(2)入院后24h内自动出院的患者;(3)数据不完整及数据存在明显错误的病例资料;(4)既往伴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终末期患者。

1.2 分组方法

所有多发伤患者以伤后24h是否死亡分为早期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92例,存活948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呈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进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Q25,Q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并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伤机制的比较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率为8.85%,损伤人群中以男性为主,占80.19%,男性死亡率为9.23%,在性别比较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总体年龄为47(34,56)岁,死亡组年龄为49.5(32.5,63)岁,损伤患者中以46~55岁为主,占27.12%,早期死亡组以56~65岁为主,占23.91%,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机制中以交通事故所致车祸伤最为常见,占64.71%,其次为高处坠落伤(18.0%),而死亡患者中车祸伤占72.8%,其中跌摔伤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在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发伤患者院前时间比较

多发伤患者来院方式主要以外地转入为主,占比87.4%,伤后入院时间为4.0(3.0,6.0)h,院前时间主要分布在伤后1-6h(62.98%),其中以院前时间≤1h、1-6h在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多发伤患者院前时间的比较[n(%)]

表1 多发伤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损伤部位与死亡关系比较[n(%)]

表3 多发伤患者伤情评分比较 M(Q25,Q75)

2.3 多发伤患者GCS评分与ISS评分的比较

多发伤患者入院后计算GCS评分,总体中位数为13(8,13)分,多发伤早期死亡组为5(3,7)分,两组间比较死亡组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 意 义(P<0.001),见 表3。ISS评分在存活组中位数为25(20,34)分,死亡组为29(21,34)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伤是瞬间高能量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创伤,常涉及多个部位或脏器损伤,其具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死亡主要集中在伤后1-6h内,在伤后早期识别出高危患者,并给予快速、高效的干预及治疗可有效降低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急诊室就诊的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率为8.85%,主要以46~55岁男性为主,有向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损伤机制以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为主,损伤部位大多同时伴有颅脑和胸部损伤,与当前研究一致[6]。

结果也显示发生颅脑损伤与跌摔伤是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考虑发生跌摔伤的患者以老年患者为主,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机能减退,对代谢紊乱代偿能力有限,对缺氧、酸中毒反应较迟钝,且易发生颅脑及骨盆、四肢受损,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出血等相关。同时又研究结果表明出血与严重颅脑损伤是多发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7-8],合并颅脑损伤时死亡率为普通多发伤患者的3倍,因此对于伴有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需仔细评估及早期干预,避免继发性脑损伤严重影响多发伤患者死亡及预后。

多发伤患者伤情危重,病死率高,其救治具有时间依赖性,早在20世纪末Trunkey等[3]首次提出了创伤的三大死亡高峰,第二死亡高峰发生在伤后1~6h内,本研究纳入的急诊救治患者伤后就诊时间中位数为4h,伤后1h内就诊死亡率相对较低,1~6h就诊死亡率显著增加,这就要求加强院前急救,多发伤伤情发生后及早就诊并转运至有条件的创伤中心进一步救治。

ISS评分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多发伤伤情评估系统,本研究中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组IS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随着ISS评分的升高,多发伤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伤情越重,更易出现严重应激、高代谢反应,死亡三联征等严重病理生理代谢功能紊乱,加重患者病情[9-11]。颅脑损伤是多发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死亡原因,GCS评分用来评估伴颅脑损伤患者伤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死亡组GCS评分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llis的研究[12]发现GCS评分为3~8分的患者早期死亡率显著增加,每下降1~2分,颅内病理学病变发生率为三分之一,颅内出血的可能性为二分之一,评分越低住院时间越长。

综上所述,急诊接诊多发伤患者时尽早了解多发伤患者的伤情特点,进行早期评估筛出高危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可显著降低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率。

猜你喜欢

伤情存活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