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药联合芪葛正颜方及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疗效观察

2021-10-30赵婧张帅李霞王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
关键词:经筋风邪特发性

赵婧,张帅,李霞,王蕾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355;2.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 泰安 271000)

0 引言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1],表现为眼睑闭合不能或不完全、口角流涎等症状,病因未明,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为面神经水肿及脱髓鞘病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70%患者预后较好,30%遗留病理性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及鳄鱼泪征等后遗症[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和工作质量。其中医病名“口僻”,又称“僻”“卒口僻”“面瘫”“口㖞”,民间俗称“吊线风”。口僻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多责之于风门[3],素体亏虚,风邪客脉入于阳明之经,则目不合,颊筋急纵而致本病。针对口僻“虚、风、筋不舒”病因病机,笔者拟芪葛正颜方以补气、养血、舒筋、搜风通络。本方已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应用多年,疗效颇佳。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芪葛正颜方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积极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①西药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0岁,平均(35.93±10.1)岁,病程1-10天,平均(3.5±0.6)天,12例右侧单侧患病,18例左侧单侧患病。②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48岁,平均(36.43±8.95)岁,病程2天到10天,平均(3.3±0.4)天,16例右侧单侧患病,14例左侧单侧患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面瘫侧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的《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4]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石学敏教授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5]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单侧发病。③年龄18-50岁。④发病<10天,可配合中药及针灸治疗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

西药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参照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4]应用醋酸泼尼松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0647,规格:5mg/片),30~60mg/d po qd,之后于5d内逐步减量至停用;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31,规格:0.1g/片),0.4g po tid,应用5的后停用。维生素B1(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307)10mg po tid;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43107,规格:0.5mg/片),0.5mg po tid。眼睑闭合不全者合理使用眼罩,日间玻璃酸钠眼药水(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248,规格:5mL:15mg(0.3%)适量滴眼,每日4次。夜间红霉素眼膏(辰欣佛都药业(汶上)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025,2g/支)眼睑内适量涂敷[4]。

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葛正颜方(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口服联合针灸治疗。芪葛正颜方免煎中药配方颗粒(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黄芪20g,葛根20g,当归12g,全蝎6g,僵蚕6g,防风12g,甘草6g,所有免煎颗粒充分混合后温水泡服,早晚各1次,日1剂。针灸处方:风池,合谷,足三里,颊车、地仓、下关、阳白、四白、攒竹,随症加减。常规消毒,无菌针刺针,患侧地仓透颊车,平补平泻;刺患侧阳白、四白、下关、攒竹,留针10min,每日1次;风池、健侧合谷穴直刺0.5寸,不留针;足三里留针30min,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采用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面神经病委员会采用的House-Brackmann 面瘫评定标准[6]。面瘫恢复评定标准:①痊愈:达 H-BⅠ级;。②显效:达 H-BⅡ级。③好转:由H-B IV~V级经治疗后改善为Ⅲ级;④无效:经治疗后仍停留在H-BⅣ级[6]。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人数+显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 结果

2.1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均改善;且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口僻病名首见于《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于经脉络属,目、颊、口均由足阳明之经络连,阳明病则口僻、颊筋纵、目不合。《扁鹊心书》曰:“贼风入耳,口眼歪斜。”《诸病源候论》谓“偏风口㖞,是体虚受风,风入于颊口之筋也。”“风邪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㖞僻……。”历代医家多把口僻病因病机归入风门之中,认为风邪客脉或者气血不足、体虚受风可导致本病[3]。《类证治裁》云:“口眼㖞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针灸集成·卷二》云:“醉后睡卧当风,不避贼风,窜入经络,痰饮灌注,或怒气伤肝,房事不节,故得此证。”肆意“睡卧当风”“怒气伤肝 ”“房事不节 ”为发病诱因,造成素体气血亏虚,平素不避贼风,风邪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而致目不合,颊筋急纵之卒口僻。风邪势急,且多兼邪致病,故卒口僻卒然发病,见症多携寒湿热邪。综上可见,口僻病机责之于“虚、风、筋不舒”,治疗当以补虚祛风舒筋为主。

针对口僻“虚、风、筋不舒”病因病机,笔者拟芪葛正颜方以补气养血舒筋,搜风通络。本虚之时,风邪入于阳明经,颊筋急纵而致卒口僻,治当从阳明经入手。本病本虚,阳明与太阴相表里,故治疗时需兼顾太阴肺之卫外固表与脾之补益柔筋之功。方中黄芪升阳益气固表,健脾补中,固素体肺脾气之虚,避邪风之侵袭胶着,兼具补虚与防风功效。葛根味甘、辛,性凉,解表生津、解肌透邪柔筋,共为君药;当归善养血活血,补血活血,行中有补,补中有行,为血中之要药,取“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之义。全蝎搜风通络;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散结,善解络中之风。《黄帝内经》云: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病多由患者体虚、卫外不固引起,倍用黄芪,加用防风固其表,《本草纲目》云:“防风能治三十六般风,尤善治头面之风”,故取其益气固表祛头面风之力,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气血得补运行,风邪疏散,经筋得养,络脉得通,手足阳明经之邪气自除。

针灸治疗可以畅达局部经气,直达病所,具有不良反应少、疗程短、疗效好等优势。石学敏院士宗《灵枢·经筋》病因病机原文,提出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筋的治疗方法—经筋刺法,结合现代经络研究,认为口僻亦属于经筋病候, 经筋刺法“以痛为输”取穴运用于本病 , 取得显著疗效[8]。风池可疏六淫在表之邪,《四总穴歌》云:“面口合谷收”,合谷为治头面疾病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有补益强壮之用。《灵枢.官针》曰:“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颊车、地仓、下关、阳白、四白、攒竹等俱为面部局部取穴,可恢筋急,愈筋痹,有搜风、舒筋、活络之功。故本针灸处方为治疗口僻常用选穴,临床多在此基础上据病情加减取穴。

沿袭《灵枢·经筋》口僻病因病机原文,口僻病机责之于“虚、风、筋不舒”,笔者拟芪葛正颜方以补气养血舒筋,搜风通络。在单纯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芪葛正颜方及针灸治疗,临床疗效颇佳,可显著改善患者面瘫症状,改善患者因面瘫带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其效果优于单纯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西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筋风邪特发性
梁清华教授扩肛法治疗肛肠经筋病经验探析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腹痛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