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场人眼中的共同富裕

2021-10-29殷晓丽

人力资源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管理企业

殷晓丽

共同富裕,这一早在1955年首次被提出的概念,近期因国家定调再度成为关注话题。那么,大家眼中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从字面理解,共同富裕就是口袋里的钱多了。在物质极大丰盈的时代,仅仅钱多了,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富裕。笔者在和身边人交流时,他们眼中的共同富裕可谓五花八门:“共同富裕是工资差距别太大。”“共同富裕是少一点加班,多一点人文关怀。”“共同富裕是有工作可做,有工资可拿。”“共同富裕是,通过奋斗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可见,人们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更多是追求一种公平的、开放的、民主的、可奋斗的幸福生活。本文就具体解读一下,职场人眼中共同富裕的样子。

打破平均主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员工的最大潜力。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时候,不能追求大众化和普遍化,企业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借此激发其他人的积极性,从而由先富带动后富,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

平均主义属于人类社会的客观现象,有一定的优势即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出现较多负面影响。首先,不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中若是采用平均主义的管理模式,员工在工作中会缺乏积极性与创新。付出再多,工作表现再好,与其他员工获得的福利是同等的。这样的状态下,更多的员工不愿创新与努力,更想坐享其成。企业的员工工作缺少激情与奋斗的精神,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不利于企业员工正向价值观的形成。根据心理学原理,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上的鼓励,同时也需要企业在精神上给予赞许。而平均主义下,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员工,不仅物质上得不到相应的等价分配,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心理上便会越来越消极。当员工长期处于心理失衡与消极的状态下,会造成价值取向的错位。

当下,在一些企业内部,依旧存在着工作上的平均分配主义,企业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内部各人员岗位的公平公正原则,努力创造着全员和平相处的“假象”,例如,到年底平均发放奖金、平均发放福利、人人都可以参加旅游,看起来是皆大欢喜,却没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殊不知这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正慢慢吞噬着员工的进取心、积极性、创造性,在他们看来做多做少公司待遇都一样,于是,每天浑浑噩噩度日,月底照拿工资的员工大有人在。企业陷入“死水”般的状态,毫无活力。

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公平理论与平均主义的优势与不足,将二者的优势有效结合应用到实际管理中。依据公平理论,恰当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使员工能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使工作在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同工同酬,即使员工间进行比较时,也可有据可循。令每位参与企业管理的员工,被认可与公平对待。而企业在运用相對科学的制度标准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公平、公正都是相对的,制度再科学,亦不可能使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消除职场内卷

出于组织维稳心态,一些管理者粉饰矛盾,通过扩大管理团队来加强管理:不断地查缺补漏,出台更多的规章;却拒绝利益机制的变革,在低层次上努力解决高层次上的问题。有管理专家说,“事后管理是下策,事中制衡是中策,事先机制是上策”。

注重单点效率而非系统效率是内卷。比如公司对复杂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几项KPI考核,而不对整体负责;员工满足于内部一个小的博弈结构内的竞争,缺少对团队的协同;简单性的工作流程不断重复,引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懈怠问题;管理者所能发挥的作用也越发微弱。

在物质生产丰富的前提下,人类社会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生产不足,而是分配不均,而且如果没有合适的调配机制,这一状况将会持续恶化下去。

共同富裕,不单单是财富分配问题,是要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需要构建一个最大限度解放人类潜力的机制,解开内卷的束缚,奔向星辰大海。从企业自身角度讲,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维系和提升富裕水平。如何判定管理是不是内卷式了?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标准是“边际生产率递减”。管理是有成本的,考核、统计都是有成本的,产出不足以弥补成本的管理都是内卷。今天许多企业还在强调加强管理,精细化管理,由此可见,内卷的不良局面很多企业都存在。

很多企业组织僵化时间太长,山头林立,关系网庞杂,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成了变革绝缘体。实际上,企业要打破“内卷”困境,必须有自下而上的动力。

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虽然深得宋神宗信任,但是王权仍不足以瓦解文官阶层的反对势力,更无法触及泱泱民间的反抗情绪,所以失败了。商鞅立木为信,先取得群众基础,后虽有王子犯法,但与庶民“同罪”,没有妨碍新法的实施。

丹尼尔·平克有《驱动力》一书,书中提及“驱动力3.0”的概念很有参考价值。驱动力1.0指的是生物技能驱动,饮水解渴、进食止饿。驱动力2.0则是外部的“他驱动”,或者他激励。当激励对象做出特定行为时,环境会给予奖励或惩罚,也就是管理学常说的“胡萝卜+大棒”。驱动力3.0简称内驱力,或者自激励。

员工为自己奋斗才是最高等级的激励。改革内卷化组织,必须激发员工从打工心态上升到自组织、自管理、自激励。腾讯今天之所以市值冠绝港股,多半也要归功于自组织、自管理;在腾讯,内部创业是被鼓励的,试错是被允许的,“谁提出,谁执行”是其内部不成文的规定,而一旦做大,则独立成军。因此,它不仅可以自运行,还是个自我进化的组织,微信的出现就是其进化例证。

内卷的本质是博弈,是机制层面的问题。企业永远无法用内卷的行为挣脱内卷,也无法用管控的办法彻底解决管理问题。与其困于内卷不能自拔,毋宁上溯到机制层面,建立一套自下而上自管理的机制,把大多数问题解决于萌发之前,通过激发员工的内驱力,打造成不断自我进化的组织。

激发内在创新

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离不开全体职工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汇聚职工智慧,激发职工创新活力,企业才能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实践一次次证明,企业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员工中。要尊重员工创新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在美国,没有人敢轻视车库里的公司。因为对于有梦想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创造奇迹。在国外,车库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象征,鼓励着每一个有创业精神的人努力尝试并勇往直前。车库精神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它崇尚自由交流、通过商议而非高压手段来解决冲突,以及理性平衡个人抱负和公司目标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

惠爾和普克德在加州租了一间车库,成立了惠普公司;拉里·佩奇和塞吉·布林在车库中创建了谷歌;接下来,苹果、微软、YouTube的诞生则延续了美国车库的神话。乔布斯曾说过:“只要拥有技术,怀抱目标,仅仅在车库里的3个人就可以超越微软公司里200个人的成就。不夸张地说,是大获全胜的超越。”自信、野心、独立、颠覆——这就是车库精神。

为了鼓励创新,谷歌曾允许工程师用20%的时间开发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早在2012年,苹果就推出了 “蓝天计划”,某些苹果员工可以最多花费两周时间研发自己感兴趣的项目。Facebook不仅拥有专门的移动设计智囊团,员工们还经常有规律地进行“角色互换”,工程师、管理层和其他团队经常变换工位,从而更好地进行讨论并激发创意。

而在一些公司里,早就失去了车库精神。每个公司里都有一些具备创造性思维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员工,但他们却未在企业里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栽培,致使其才能无用武之地。根本原因还是企业没有建立激发员工创新的环境,创新不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能压迫出来的,它只能是依靠创新文化来激发。具体而言,需做到以下几点:

1.赋予员工自信,提供学习和成长机会,按照员工的优势设置职位,发挥员工的招牌优势。告诉员工做什么,别规定怎么做,鼓励员工定义自己的工作角色,独立解决问题,让员工承担责任并对结果负责。

2.鼓励员工从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克服使用自利偏见的观点和语言。引入不同视角的人才,鼓励员工各抒己见,确保团队有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才。领导者需站在管理者角度听取员工的意见,让员工参与到决策制定的流程中,制订切合实际且以工作为核心的工作计划,与员工分享任务背景并基于此提供任务之间的关系,预见障碍以保证发展,让员工建立更广阔的企业发展视野和驱动力。

3.鼓励员工质疑企业的现状,发现公司的不完美。在工作中不断注入新鲜感,引入外部刺激因子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为员工创造有挑战性的体验。让员工在工作中最大化参与,承认员工的贡献并表达感谢。培育员工企业家般的战略眼光和手段,让员工摒除“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思维模式,为实现企业发展愿景而努力。

4.在激发员工创新的过程中,领导者要树立个人榜样,体现和强化与下属员工所信奉的一致的价值观念,唤醒员工的创新动力,鼓励员工从工具理性取向转为道德取向,从关注个人所得转向关注为集体所作的贡献。

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一些机构发布了社会薪酬增长相关数据,数据显示各行业“薪情”不错,每年都有小幅增长。然而,这些机构发布数据经常引来一些网友吐槽,薪酬真的增长这么多么?笔者也曾进行过几次薪酬调研,情况如下:调研地区大部分HR反馈公司薪酬年度增长在5%以下,有些公司3年没有进行调薪,甚至还有一些公司5年没有调薪。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年度增长情况不容乐观。(由于调查样本有限,本观点仅代表笔者调研地区)笔者认为,作为企业主,在销售收入增加,利润总额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应考虑给予员工进一步的薪酬福利激励,企业发展成果应与员工共享。

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让大家看不见、摸不着。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还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有真实可感的收获和幸福。

企业设立了再高远的目标和再长远的规划,也需要员工去干事创业。让员工更多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员工才会有职业成就感,才能愿意更好地立足本职做好工作,在内提升科创水平、产品质量等,对外提供优质产品服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企业要积极构建与员工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为员工打造理想家园,只有员工心情舒畅了,产品才有质量的保证,企业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光辉的明天。因此,作为企业,更要不断提高一线员工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拓展员工成长空间。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不是少数人富,而应是共同富裕。一家企业要实现共同富裕,一定要重视千千万万的一线劳动者。这不仅要靠政府作为,也要靠广大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和员工一起奋斗,和员工一起共享发展成果,这样的企业发展会更好,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会更大。

作者单位 大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