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构学校教学,推进社会情感学习

2021-10-29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1年41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幼儿

本刊编辑部

从幼儿教育阶段起步,学校角色的发挥深深影响着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当前,已经有学校引进了社会情感教育课程,并把它纳入了正规课程。如何将单点式的实践经验升级为规模式的系统方法,广泛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如何为儿童提供支持,以备其应对各种阶段的挑战?学者们提供了他们的视角与思考。

《教育家》:再好的课程方案必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在学校中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

沈伟:美国学术、社会情感学习联合会(Collaborative of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CASEL)通过梳理发现,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学校SEL改进计划:将发展SEL作为全校倡议,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SEL贯穿于学校各类活动中,学生在亲社会的氛围中获得社会与情感能力;实施特定的SEL课程:比如引进、改编、开发培养儿童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课程;整合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术学习:将SEL融合在语言、数学、社会等学术类课程中;以SEL为教学策略:融合在合作学习、项目学习中,促进儿童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上述四种方式是相互交织的。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其获得的社会情感能力可在不同的情境、课堂中迁移。然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当社会情感学习作为“新事物”成为学校教育中的特定课程时,教师常常将其等同于学科类的课程,以知识加工的方式对待非认知学习,希望学生通过概念的理解、运用掌握“情绪的识别、管理”“共情”等,这恰恰违背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初衷。在学校中进行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教师是否理解社会情感学习的意义,认同社会情感学习的价值,明晰社会情感学习的运行原理,将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方式、方法。当教师理解了社会情感学习是认知学习的“燃料”,明白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体验”“交往”等途径达成时,教师会主动参与到友好的学校文化建设中,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项目学习、学科学习、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中巧用社会情感的力量,巩固社会情感学习的成果。

肖二平:幼儿是通过亲身体验来发展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考验的是教师对活动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

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通过“时间”创建了一个共同的、可预测的社会性活动。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幼儿在同一时间从事同一类型的活动时,会自然形成一种集体归属感,促进社会性互动。因为一日常规活动的可预测性,幼儿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时间、顺序等重要概念,还能感受到安全感和可控性,从而发展其社会与情感能力。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个性化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构建新知识的参与度。个性化指导的策略包括给予幼儿游戏线索,进行演示和示范,提供练习机会等。当幼儿看到教师理解他们的情绪,能巧妙地解决冲突,敢于承认错误,他们就会学习教师的行为。重复和实践对社会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幼儿有机会不断实践他们学习的社会技能,并应用到不同的场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了解他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以此设置后续活动目标,帮助他们顺利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

此外,教师要帮助幼儿与同伴建立相互信任且稳定的关系,营造以安全和信任为前提的心理氛围。教师还应联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为幼儿创建安全而温暖的生活空间,支持幼儿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

《教育家》:SSES首测数据显示,15岁组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低于10岁组。如何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为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

李泽林:好奇心是人天性之流露,是创造力之源泉。儿童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后期的好奇心不如学龄前或小学低年级那样活跃的现象。一方面,这与人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消极影响有关。

就课堂教学而言,如果过于结构化、强调知识本位,会固化儿童的思维,影响儿童对问题可能性的探究。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优化教学方式提出了相关要求,比如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等,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教育环境而言,学校要立足“三全育人”理念,加强育人环境氛围建设,创设丰富的校园活动,倾听儿童的声音,给儿童更多参与校园活动的机会;加强校长和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培训,建立全纳的教育支持与服务体系,防止“只育分不育人”的教育模式,着力于以儿童为中心的能力建构。

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要创造宽松、民主、愉快的家庭氛围,比如带孩子探索自然的奥秘,让孩子能够大胆表达自我;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或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满足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要防止因视听媒介的使用不当,而过早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创造性。

肖二平:对于幼儿来说,创造力和好奇心的保护离不开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空间的布置、区域规划、游戏材料投放、墙面装饰等。为了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应创设安全、多元和自然的活动空间。比如,教室的布置应允许不同规模的小组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移动,以此促进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在不同的季节种上不同的植物,让幼儿感受、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研究表明,当幼儿能够获得丰富的材料时,他们会有效地进行游戏,较少發生社会冲突。我们在小班可以侧重于投放外观新颖、颜色生动,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到了中、大班,随着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可以侧重于投放操作性强、有利于开展深入探究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情感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台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幼儿画刊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