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

2021-10-29何艳斌周信杰黄伟添林倩敏

大医生 2021年14期
关键词:俞穴肺部针刺

何艳斌,周信杰,黄伟添,林倩敏

(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颅脑损伤康复科,广东广州 510440)

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病,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急救医学的发展,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肺部感染患者逐年增加,给社会资源和家庭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1]。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反复的肺部感染会导致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下降,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肺部感染患者而言,治疗中控制、减少感染提高肺功能至关重要。治疗上除药物的对症处理,临床也常使用中医和物理因子康复方法,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并有研究表明,针刺配合膈肌起搏康复治疗对肺部感染有积极的作用[2]。因此本研究选取37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额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69 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观察组37 例和对照组32 例。纳入标准:符合《2011 年美国胸科学会成人呼吸与重症监护患者真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3]中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观察组男26 例,女11 例,平均年龄(50.4±10.1)岁,对照组男17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49.7±1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参照指南接受常规治疗[4],包括调节水及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祛痰及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均进行药敏实验,药敏实验前给予广谱抗生素干预,药敏实验后根据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干预。对于有菌血症、脓毒血症、急性呼吸衰竭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刺背俞穴治疗。具体操作为:取患者俯卧位,消毒针刺和患者皮肤局部消毒,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取双侧穴位。斜45°刺进针1.15~3.3 c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7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针刺背俞穴方法同对照组,膈肌起搏治疗具体操作: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广州雪利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LO-GJ13A),取患者斜窝位,将膈肌起搏器电极负极在双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下的1/3 处,参考电极正极贴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处,在电极处均匀涂上导电糊。调节参数使刺激强度逐渐增高,强度为10~25 mA,每日20 min,10 次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仪(意大利MIR 公司:型号:MIR-SpirolabⅢ)检测第1 秒肺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②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③采用格拉斯哥昏迷(GCS)检测患者意识障碍,总分15分,评分越低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MV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肺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肺肺功能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FEV1.0%:第1秒肺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MVV: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组别例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7 32 FEV1(%)治疗前42.12±10.4 42.36±9.8 0.098 0.922治疗后62.60±13.4*53.42±12.3 2.947 0.004 FVC/(L)治疗前1.91±0.21 1.90±0.25 0.181 0.857治疗后2.63±0.6*2.40±0.58 1.612 0.112 MVV(L/min)治疗前58.3±12.3 57.8±12.1 0.169 0.865治疗后75.30±18.0*65.02±17.6 2.390 0.019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T、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计数。

组别例数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7 32 PCT(ng/mL)治疗前5.27±3.50 5.03±3.42 0.287 0.775治疗后0.28±0.09*0.55±0.17 8.401 0.000 CRP(mg/L)治疗前30.06±9.4 29.42±10.2 0.271 0.787治疗后9.47±2.3*11.22±3.0 2.738 0.008 WBC(×109/L)治疗前12.5±0.9 12.4±0.8 0.484 0.629治疗后6.40±0.5*7.5±0.5 9.113 0.000

2.3 两组患者GC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7 32 GCS评分治疗前8.2±1.1 8.3±1.4 0.332 0.741治疗后12.5±2.5*9.3±1.3 6.512 0.000

3 讨论

肺感染病情进展快,急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机体失控,可引发全身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导致患者肝肾等多种器官衰竭。因此治疗肺感染患者需要注重改善肺功能和减轻炎性反应。随着病情进展,肺部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治疗,患可累及其他脏器,导致多脏器功能下降,需长时间卧床。中医学认为,患者元气损伤,气机雍滞,血脉瘀阻,脾胃通降失调;另久卧伤气伤脾,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异常,“脾为生痰之器,肺为生痰之器”,因此需要以通为顺,以降为和。针刺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中常用方法,中医针刺具有灵活、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针刺背俞穴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使患者免疫力提高。膈肌起搏通过电刺激膈神经或膈肌使膈肌收缩,维持患有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自然负压呼吸,对膈肌无力、萎缩和损伤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对37 例肺部感染患者行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MVV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背俞穴中肺俞、脾俞、肾俞可以治疗肺部感染,培土生金,以断绝生痰之源。肺为声音之门户,肾为声音之根本,针刺肺俞、肾俞可补肺益肾[5]。同时背俞穴位于背部膀胱经,可以振奋一身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脏腑疾病。膈肌起搏通过电极对膈神经的刺激,促进收缩,膈肌收缩可以维持正常的肺通气功能,膈肌收缩力增强,胸廓容量扩大进而增加潮气量,改善肺功能[6]。近年来发现PCT、CRP、WBC 可以作为新炎性指标,当发生严重感染时PCT、CRP、WBC 水平升高[7]。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T、CRP、WBC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肺部感染患者可显著降低炎症反应。有关文献报道,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功能,针刺不同穴位后,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产生针刺协效益[8]。有学者研究发现,针灸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产生,阻断炎性反应,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9]。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意识水平。背俞穴靠近脊神经后根,脊神经阶段与背俞穴的分布大致吻合,针刺背俞穴可作用于神经末梢,调节支配内脏植物神经的平衡[10]。背俞穴中心俞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功效,针刺心俞穴可以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针刺背俞穴联合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提高肺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意识障碍,提高生存质量,且效果确切。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为单中心研究,后期我们将继续扩大样本量,为肺部感染患者提高更科学及多元化的治疗。

猜你喜欢

俞穴肺部针刺
拔罐治疗脂肪肝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