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艺服务技能实训课程融入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案例探讨

2021-10-29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冲泡茶艺绿茶

张 莉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全育人”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如何培养人指明了道路。“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正是对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育人要求。茶艺服务技能实训是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其他专业的拓展选修课程。学生通过茶艺练习,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茶艺练习,感悟茶德,提升个人素养;通过茶艺练习,认识茶艺师岗位,为职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搭建桥梁。这门课程是践行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渗透的典型案例。

茶艺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知识内容按教学大纲分三部分:一是茶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包括茶的起源发展,茶的分类,茶的价值功效,茶与水、器皿以及环境的关系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知识;二是茶道理论内容,具体包括古今中外饮茶过程中的精神感悟,即茶道、茶德、茶礼等;三是茶艺理论与实践,主要是以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为代表的茶艺冲泡流程实践练习。茶文化、茶道、茶艺,这三者都是课程思政的理想载体,保障这些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途径。本文以授课过程中的茶艺——绿茶冲泡技能为例,简单探讨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茶艺训练的知识元素与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相结合的具体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提升学习茶艺的积极性

(一)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的整体特征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但求知欲强,动手能力较强。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分析

茶艺服务技能实训课程注重技能操练,是传统文化的课程载体,通过茶叶冲泡的技能点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绿茶冲泡技能操练的前置学习内容有绿茶的概念、绿茶的分类、绿茶的加工、名优绿茶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教师要通过讲解绿茶知识引导学生懂茶理、顺茶性,得出绿茶冲泡的理论依据。绿茶是“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茶汤如青山绿水,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所以冲泡器皿宜选择可视性强的玻璃器皿茶具,敞口的玻璃器皿可以突出绿茶清爽的高香,致密的器皿材质可以使品饮者获得更好的口感。教师在授课中,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兴趣培养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走进茶学科的桥梁。在绿茶冲泡技能训练课程导入中,教师可以使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集中的一段视频,即演员张国立饰演的纪晓岚为太后吟诵的一段卢砼的文章《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通过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可激发学生冲泡茶饮的迫切性。教师在解读这首茶诗时,要对绿茶、阳羡茶等茶叶知识进行普及,为绿茶冲泡铺垫茶理。同时,也可以对唐代饮茶方式做简单回顾,启发学生感悟人生不得志之事十之八九,要不计世俗、抛却名利、修身养性,追求开阔的精神境界,学习绿茶“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品质。在教学实践中,以这种方式导入课程内容是行之有效的。

二、优化茶艺课的教学环节,提升茶艺课程思政渗透的有效性

关于绿茶冲泡技能点学习的课程安排有两个学时,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培养目标——了解绿茶的概念和冲泡流程;能力培养目标——熟练使用杯泡法冲泡绿茶;素质培养目标——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并怀有探索的兴趣。课程实施过程具体包括:布置课前任务,朗读《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使用学习通上传作业;课前十分钟播放音乐《平湖秋月》;课中点评课前作业完成情况,插入诗词内容讲解,以微课形式介绍阳羡茶、茶文化知识如采茶、 制茶、泡茶以及历史背景下“茶税”的概念,再用一段视频引出教学内容,学习绿茶冲泡。学生分小组学习,创设“以茶绘艰、以茶思友、以茶言志”的上、中、下三段不同内容的意境,让学生“原汁原味”地感受作品原有的思想感情,这三个意境的创设都以绿茶冲泡技能为核心。

(一)课前思政渗透

茶艺服务技能实训课程在《琵琶行》《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传统茶乐中缓缓拉开序幕。茶艺的音乐不同于一般的通俗音乐,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大多旋律静雅,以反映自然之美、人文情怀为主,可以很好地营造泡茶气氛。学生可以很快地从浮躁中沉静下来,专注于当下。学生学习的专注让每节课都充满了仪式感,慢慢体会茶性精神,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针对绿茶“色绿、味醇、香幽、形美”的四绝特色,在茶乐选择上,建议选择节奏较为简洁明快的曲目如《高山流水》,也可以选择《平湖秋月》,在音乐中江南美景跃入眼帘,享受做个在草木间行走的茶人,体会“天人合一”的饮茶境界。

(二)课中思政渗透

茶艺是一门美学艺术,注重礼仪礼节,讲究规矩,仪式感由此升华。上课时,教师认真地给学生鞠躬行礼,学生大声地向教师问好,传统的尊师重教思想在这一声声问候中成为良好的习惯。

绿茶冲泡的茶席是有讲究的,茶盘中的茶器,左面是干器,右面是湿器,中间是主泡器,需认真地码放,教师既要有科学严谨的治学原则,也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膜拜。抛开学生的唏嘘声,教师要反复强调静心,做到眼观鼻,鼻观心,同时娓娓道来茶艺流程:翻杯、赏茶、温杯烫盏、注水、醒茶、冲泡、分汤,按照流程一道道工序下来,有如一帧一帧慢镜头的电影回放,整个茶室安静如水,阳光洒落在茶室的茶席上, 音乐缓缓地包围着每一个人,在这样极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每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恬静的微笑,大家都沉浸其中,专注于当下。一泡结束,心静如水,安之若素,此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生的内心和谐是构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绿茶冲泡环节是学习的重点,按照国家茶叶协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绿茶冲泡标准》,其基本程序应包括14个环节,即备具—布具—行礼—翻杯—赏茶—温杯—置茶—浸润泡—摇香—冲泡—奉茶—品茶—续水—收具。每个环节都需要注重细节,冲泡者要谨言慎行,久而久之,这些环节打磨的是人的耐性,做人做事亦如冲泡,条理清晰又井然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在绿茶冲泡的14个环节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重要认识”,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把学习、观察、实践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茶艺服务技能实训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宗旨,从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学术志向和专业伦理等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本文以绿茶冲泡为例,通过技能要求体现了价值引领,具体的实施途径如表1所示。

表1 绿茶冲泡技能要求与价值引领

一节优秀的茶艺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仪式感不同于形式感,课堂中仪式感的力量在于“塑造”,而不是“灌输”。

(三)课后思政渗透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就是回家泡杯茶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在学习平台上分享冲泡一杯茶的感悟。业广惟勤,通过多个场景的反复练习,在教学中收到的反馈也颇多,这是师生共同收获的人生感动。有的学生分享空杯心态,“满招损,谦受益”;有的学生分享茶事致知,精行俭德;有的学生分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茶艺课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泡茶,如何品饮;学生在冲泡、品饮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冲泡的乐趣,感悟人生哲理,在茶叶的起起落落中懂得人生也需要拿得起、放得下。

三、锤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茶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有用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尤其是技能型课程。学习绿茶的冲泡技能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加茶艺大赛、取得茶艺师证以及在顶岗实践中施展技能,也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延展,在上述环节中,需要学生进一步精炼技艺,自我提升,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品茶,如品人生。真正的好茶,能经得起沸水的考验;真正的人品,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用茶艺滋养每个人的心性,用茶德规范人的言行举止,用茶礼重构有序的环境,用茶文化增强每个人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冲泡茶艺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茶艺
白毫银针与平阳黄汤紫砂壶冲泡法研究
维生素C泡腾片应该怎么喝呢?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红樱绿茶两相欢
泡茶水温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