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青春的所有色彩都已隐去

2021-10-27徐福伟

北京文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解构矛盾建构

徐福伟

读完文本后,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篇成长小说,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一段青春的感伤行旅,那些青春的质感和痛感,和已经隐去的青春岁月紧紧缠结在一起,无法抽取。巧合的是《十八岁出门远行》最初也是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是在1987年第1期。从这个角度而言,此篇堪称向经典致敬之作。

成长小说肇始于西方。关于成长小说的界定,评论界莫衷一是,但比较通行的是莫迪凯·马科斯的提法。他说:“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由此可见,成长小说的核心矛盾是建立在年轻主人公与成人世界的对抗基础上的走向人格、心智成熟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三种矛盾关系的建构与解构:年轻主人公与家庭(最主要的是父权)的关系;年轻主人公与社会的关系;年轻主人公与自身内心的关系。无论是与家庭、与社会的矛盾关系,最终还是指向与自身内心的矛盾关系。

《溢出月光的海》这个小说文本,主要讲述了两个离家出走的青年男女在路上偶遇,一起来到大海边,互相倾吐心声、慰藉,最终各自实现了与家庭、与社会、与自身内心“和解”的故事。

如果此篇的叙事仅仅停留在此层面,这无疑是一个烂俗的故事,但作者的叙事锋芒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试图通过建构与解构两位年轻主人公与家庭、与社会、与自身内心的三种矛盾关系,来说明成长过程中所要经受的内心生命体验,并写出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代人的精神景观:外在表现形式的逃离、叛逆、追求绝对的自由与独立,其实都难以掩盖与自身内心矛盾冲突的焦虑情感等内在生命体验。在大海边,两个陌生的青年人互相倾吐了隐秘情感,得到了心灵的疗救,完成了生命体验的升华。年轻女主人公回归家庭,继续学业,并最终得到了教师的稳定工作,达到了内心的和谐与稳定,汹涌澎湃的青春暴风雨已然倾泻过了,随之而来是心灵的澄澈与明亮;年轻的男主人公则接受现实的惩罚,完成了炼狱之痛,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却依然无法平息内心的青春躁动,最终选择随海逐流,实现了人生的终极自由。两者殊途同归,都在青春暴风雨下完成与自己内心的最终“和解”。

小说应该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体验,应该挖掘出人的灵魂最深处的情感独语,这样的小说才具备生活的质感与痛感,才能达到与读者的“共情”,成為一群人甚至一代人情感的同频共振器。《溢出月光的海》无疑是深刻揭示一代人成长情感体验的同频共振器。

从这篇处女作中,我们看到了叶尘小说写作的新的可能性,直面当下,关涉昨天,又指向未来,致力于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相对恒定的情感空间的建构与解构。诚然,本篇并非无瑕,作为处女作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叶尘如若能在未来的写作中,避免因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对单一而带来的人物对话中屡现说教与金句的现象,文本可能会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 侯 磊

猜你喜欢

解构矛盾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还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