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非洲“五位一体”联动发展模式

2021-10-27尹昌洁黄磊孙连明王建明

油气与新能源 2021年4期
关键词:几内亚西非五位一体

尹昌洁,黄磊,孙连明,王建明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0 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非洲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1]。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背景下,中非能源资源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也是中非合作重点方向。2020年12月,中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委员会(简称非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其中“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被纳入该规划,列入“中国非盟合作重点项目和任务清单”,项目名称为“西部非洲‘电-矿-冶-工-贸’五位一体项目”,归入“设施联通”合作领域,为中国西非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合作平台。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西非各国出台了各种政策,把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吸引投资、支持就业、提振经济的措施。随着疫情初步控制,大宗商品价格逐步恢复,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速度加快,非洲经济复苏前景日趋明朗,西非各国不断加快经济转型步伐,以实现经济“绿色复苏”。本文以“电源点+输电线路+负荷消纳中心”为项目策划重点,在西非各国原有规划和西非电力池《西共体2019—2033年区域发电和输电基础设施发展总规划》研究基础上[2],提出了“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3]及项目推进步骤。该模式的运用和实践将有力推动西非经济“绿色复苏”,助推西非自主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推进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

1 制约西非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西非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是,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各国经济体量小、投融资能力弱,区域缺乏一体化发展规划和资源开发协调联动方案,已成为制约西非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1.1 电力基础设施差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4],西非国家电气化率只有约50%,人均年用电量约500 kW∙h,而全球人均年用电量为3 260 kW∙h。西非国家平均电价为0.25美元/kW∙h,是世界上电价较高的地区之一,其发电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此外,其电力供应稳定性很差,平均每月停电约44 h。

众所周知,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于1999年设立了WAPP(西非电力池),旨在促进和发展电力基础设施,协调西共体成员国之间的电力交换,优化区域内能源发展,提高电网互联和电力交易,降低无电人口。过去十年来,西非电力池一直努力建立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电力市场,但进展较为缓慢。截至2020年,西共体14个大陆成员国仅9个实现电网互联,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3.3 GW,2020年总发电量为75.3 TW∙h,其中跨国互联交易6.2 TW∙h,占比8.2%,且仅限为两国购电协议基础上的双边电力交易[5]。

1.2 经济体量小、投融资能力弱

2019年,西非国家GDP总量为6 879×108美元,GDP增长率为3.6%,人均GDP仅1 778美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1/5。根据非洲开发银行《2021年非洲经济展望》报告[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西非 GDP增长率为负 1.5%,让本就脆弱的西非经济雪上加霜。

据非洲开发银行统计数据[7],2018年,西非国家政府平均总债务占GDP的24%,比重最大的佛得角达到 100%,比重最小的尼日利亚占比也达到了17%。西非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低,政府担保能力有限,投融资能力很弱,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西非各国均向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中国要求减免债务[8-10]。

1.3 缺乏各行业协调联动思路

西非各行各业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铝土矿、铁矿储量均居世界前列[11],但95%以上的矿产只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口,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经济大国,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石油产业在其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占该国出口收益逾94%,占财政收入62%[12]。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油价暴跌[13],根据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数据[14],2020年GDP增长率为负1.92%。

西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仅靠单个国家、单个行业是无法实现的,需要以更全面的思维、从更高层面提出系统性协调解决方案。

2 “五位一体”联动发展模式

关于产业协同发展理论及其实践应用,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和分析。Jegatheesan V等[1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协同效益,有助于降低自然资源消耗速度,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Byoung-Kyoo K等[16]分析了技术、经济和政治因素在促进光伏产业发展中的协同效应。国内学者主要从区域共同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京津冀[17-18]、长三角[19]、珠三角[20]和粤港澳[21]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非洲各国一直追求相互合作,通过产业协同走上可持续增长和发展的道路,2001年提出了“非洲发展新伙伴”等产业协同发展振兴计划[22],但进展缓慢。非洲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例反而从20世纪70年代的3%下降到2015年的1.5%[23]。

本文深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理论,认为西非区域的发展需要更加实际、基于产业链的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在调查研究西非矿业发展现状、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其总的思路是以西非丰富的清洁能源和矿产资源为基础,加快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产业园基地开发,打造电力、采矿、冶金、工业、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形成上下游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实现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出口创汇的良性循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支柱产业,增强发展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推动西非走上可持续发展新道路,也就是“以电为中心、把矿当原料、靠冶来转变、用工来提升、凭贸获创汇”。

2.1 “电”是中心

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长期电力短缺不仅严重限制采矿、冶炼、轻重工业等产业发展,还减少了西非人民接受医疗、教育、培训等机会,导致贫困、健康、安全等问题。同时,高额电价也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投资欲望,丧失了市场活力。在对尼日利亚232个大型公司的调查中显示,97%的企业在公用配电网接口处采取了额外技术手段以保证电能质量;94%的企业认为电力基础设施匮乏是工作生产的最大障碍。如果采取最佳电力供应,则将导致生产成本直接上升,根据不同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该成本在5%至35%之间[24]。以电为中心,就是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电源开发,加强各国电网建设和跨国跨洲互联互通,实现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以保障西非人民用上稳定经济的电、工业园用上稳定充足的电。由此,应构建西非能源互联网,扩大跨国跨区电力贸易规模,将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2 矿是原料

有了稳定充足的电,就能打造以铝土矿、铁矿、铜矿为重点的矿产开发基地,为西非经济工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材料。但许多矿山位于交通、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山区,例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该矿山位于距离首都科纳克里约 650 km处的西芒杜山脉,矿区面积为738 km2,是世界级的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已查明资源储量超过20×108t,总资源量预计高达100×108t,整体矿石品位约66%~67%。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被视为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品质最高的尚未开发的铁矿,但该地区尚未通电,陆地交通设施不完善,还需修建一条长约650 km的铁路和一个深水港,供铁矿石运输和出口[25]。

2.3 “冶”是转变

有了电,有了矿,就要大力发展氧化铝、电解铝、电炉铜、电解铜、炼铁炼钢等冶炼工业,由西非传统的原矿出口向高附加值的冶金工业产品转变,充分发挥矿产的经济价值优势。尼日利亚Ajaokuta钢铁厂设计年产钢量为 300×104t,1976年开工建设,1994年设备安装基本完成,此后项目一直停滞,至今未投产,除了政局动荡、政权更迭等政治因素外,原材料供应存在巨大缺口、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该项目停滞的原因之一[26]。

2.4 “工”是提升

建设电力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培育钢铁、建材、机械设备等重工业支柱实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促进工业化发展,提升人民就业率,打造和谐社会。西非各国目前的工业园区主要设置在交通方便、电力充足的首都附近和经济发达地区,但仍以初级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例如,一些跨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拉各斯州以外的东南部建立了次级制造业中心,但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尼日利亚长期缺乏电力供应的阻碍,导致了部分主要制造商的离开,而电力缺乏仍继续阻碍着投资者对尼日利亚的投资。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在几内亚博凯、加纳阿瓦索等地建设铝加工产业园区,在塞拉利昂弗里敦、尼日利亚科济等地设立钢铁冶炼工业园区。

2.5 “贸”是创汇

打破传统的开展原矿贸易思维,形成“电-矿-冶-工-贸”联动的思维。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国际贸易规模,加强出口创汇能力。2018年,中国与西非贸易规模为415×108美元,G20国家与西非贸易规模为2 196×108美元[27],而中国与德国的贸易规模则达到了1 839×108美元[28],可见西非对外贸易规模较小。此外,G20各成员对非洲出口以中技术产品(工程行业)和初级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较少;而G20各成员主要从非洲进口初级产品,尤其是农矿类原材料。

3 西非资源分布及“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内涵

“国家要发展,电力要先行”[29]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发展中国家。“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电力生产,而且电力生产和需求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西非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储量丰富,为“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3.1 西非各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

西非地区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丰富。几内亚拥有丰富的铝土矿和铁矿;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铁矿;几内亚、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马里拥有丰富的金矿;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加纳和尼日利亚沿海地区以及尼日尔内陆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30]。西非各国矿产资源分布和主要优势资源见表1。

表1 西非国家主要优势资源[31]

3.2 西非各国潜在电力资源

3.2.1 太阳能

根据全球太阳能地图数据[35],西非光伏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靠近撒哈拉沙漠地区,其中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光伏资源较好,区域内平均年水平面总辐射量在2000 kW∙h/m2以上,利于大型光伏基地开发。

3.2.2 风能

风电场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6 m/s以上(60~70 m高度)。根据全球风能地图数据[36],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沿海、马里北部、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北部山区以及东部山区的风资源条件优异,50 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6 m/s以上,利于开发大型风电基地。

3.2.3 天然气发电

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加纳等国天然气储量丰富,均在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未来可以成为主要的电力输出国及电力调峰国。

3.2.4 水能

几内亚、科特迪瓦、加纳和尼日利亚水能丰富,但各国有明显雨旱季之分,发电量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几内亚高原是冈比亚河、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等众多河流的源头,水能资源丰富;沃尔特河几乎全部在加纳境内,所以加纳水能资源丰富;尼日尔河下游及其最大支流贝努埃河位于尼日利亚境内,雨量充沛,尼日利亚水能资源丰富。西非区域主要河流径流量如表2所示。

表2 西非主要河流径流量[37]

3.3 矿冶发展与电力开发相结合

依托西非各国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矿产开发和冶炼为基础,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打造铝、钢铁产业示范工业园区;在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打造钢铁、机械产业示范工业园区;在尼日尔、布基纳法索打造化工化肥、日用品产业示范工业园区。由于西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冶炼开发商和加工制造商面对“电荒”和高电价,担心无法得到充足的电力保障和较好的利润收益[38]。

西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将在未来扮演重要角色,可优先加快水电开发。例如建设几内亚水电基地;充分利用西非太阳能、风能资源,在布基纳法索、马里、尼日尔建设太阳能基地;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沿海建设风电基地。通过电力源网协调发展,实现水、光、风电的互补互济和大范围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发电竞争力日益增强,发电成本将逐步低于化石能源。2019年,非洲水电、光伏、陆上风电平均每度电成本分别约为6.5美分/kW∙h、9.3美分/kW∙h、6.7美分/kW∙h[39],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基本接近,部分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每度电成本甚至已经超过化石能源。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会进一步推动西非电力迈向现代化和清洁化。由于西非工业发展落后,面对以原矿出口的矿业发展现状,电力开发商也担忧电力生产缺乏消纳市场、无法得到投资回报。

“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是将发电方和用电方打包一起,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支持的利益共同体,双方签订合约或相互投资占有股份,发挥各自在能源电力、采矿冶炼方面的优势,统筹建设发电站、输配网、采矿场和冶炼厂。以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园区,深加工矿产品,提升附加值,扩大工业制成品出口,提高外贸创汇能力,实现五位一体、协同有效发展。下文以几内亚为例,提出“‘电-矿-冶-工-贸’五位一体”联动发展示范项目。

4 几内亚“五位一体”模式介绍

几内亚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是西非尼日尔河、冈比亚河和塞内加尔河的发源地,号称“西非水塔”,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为 600×104kW,已勘探水电装机潜力为375.5×104kW,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148.7×104kW[1]。水电站及电网互联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几内亚及周边国家水电站地址和互联互通线路图

2019年,几内亚电网负荷峰值为50×104kW,在矿产业高速发展情景下,预计 2025年负荷峰值为180×104kW[1]。几内亚具有明显的雨旱季季节性气候,旱季时几内亚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其目前的电力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而“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能有效解决此问题。

4.1 模式介绍

“电-矿-冶-工-贸”开发建设几内亚西部库哈维勒(图1中标号1,装机容量13.5×104kW)、费罗(图1中标号2,装机容量 8.2×104kW)、普达勒得(图1中标号3,装机容量9×104kW)和提奥坡(图1中标号4,装机容量12×104kW)4个水电站及外送225 kV双回线路,输电距离约300 km,如图1黑色虚线所示。该地区光伏资源较好,旱季太阳能辐照每日 5.0~5.4 kW∙h/m2,可建设装机容量10×104kW太阳能光伏电站。旱季依靠太阳能光伏供电,雨季依靠水电站供电;白天太阳能供电、水电站蓄水,晚上水电站供电,水电站与太阳能光伏电站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4.2 模式优点

一是4个水电站靠近几内亚西部博凯、桑加雷迪高品位铝土矿区,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潜在矿业电力需求。4个水电站装机容量总计 42.7×104kW,在几内亚矿业高速发展情景下,足以满足几内亚2025年峰值负荷需求,为矿区供应优质稳定电力。

二是几内亚政府计划在博凯大区投资建设“博凯经济特区”。该线路可与OMVG(冈比亚河流域开发组织)在建的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冈比亚-塞内加尔四国联网项目在博凯互联,促进“博凯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园发展。

三是该线路与OMVG在建四国联网项目在拉贝互联,形成环网,有助于增强几内亚供电可靠性。

四是4个水电站都位于冈比亚河流域,是OMVG推动项目,中方、非盟可与OMVG联合开展设计研究,减少项目推进阻力。

4.3 效益探讨

根据几内亚矿业与地质部数据显示[40],2020年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为8 777×104t,而氧化铝产量仅为43.9×104t,由几内亚唯一一家属于俄罗斯铝业的氧化铝厂生产,且全部用于出口。其实几内亚拥有开发氧化铝的广阔市场、先天优势和效益前景。尽管在几内亚投资开矿的外资公司承诺在矿区就近建设氧化铝厂,且几内亚政府批准的百万吨级氧化铝厂多达7个,但氧化铝的规模化生产时代一直未到。以下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开展探讨。

4.3.1 经济效益

一条100×104t氧化铝生产线的建设成本在50×108~60×108元人民币之间(约 7.2×108~8.6×108美元)。几内亚的土地、人力、矿产开采和运输成本较低,拥有发展氧化铝产业的成本优势。根据目前行业情况,100×104t氧化铝可产生30×108元人民币(约 4.3×108美元)的年销售收入。如果几内亚能在2025年实现500×104t氧化铝产量,将产生150×108元人民币(约21.5×108美元)销售收入。按照2020年几内亚GDP总量156×108美元估算,预测氧化铝产业将提高几内亚GDP 15%,对几内亚的GDP作出很大贡献。

4个水电站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及外送线路建设成本约为 90×108~100×108元人民币(约 14×108~15×108美元),可根据电力需求分批次、分阶段统筹建设。随着供电稳定性的提高,可进一步考虑建设电解铝项目,逐步发展铝加工产业,大幅拉动几内亚GDP增长。

4.3.2 环境效益

开发水电站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是清洁能源利用的有效形式,可减少几内亚重油发电,有助于碳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防止空气污染。

4.3.3 社会效益

一个产量100×104t的氧化铝厂直接创造1 500余个就业岗位,水电站修建也将显著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低技术工人逐步向高技术工人转变,提升个人职业技能。工人薪酬水平提高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促进社会稳定。此外,还可推动制造业产业集聚、厂房周围的商贸发展。

4.4 推动建议

首先,由中方、非盟方成立联合工作研究小组,开展“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模式的初步研究,推动OMVG和几内亚政府批准该模式的建设。

其次,联合OMVG和几内亚政府向相关金融机构申请资金开展项目预可研、回报收益分析和项目开发形式探讨,对项目进行孵化,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兴趣。

再次,联合在几内亚的中铝、国电投、特变电工、电建、三峡、河南国际、赢联盟等企业组成联营体,签订发电、输电、用电三方长期合约,形成利益共同体。

最后,融资建设。依托项目内生价值、企业资本金和联营体信用,向银行、财团、社会资本、政府投资等进行公私合营融资,形成合力,可分批次分阶段统筹水能太阳能发电站及输配网、矿山冶金基地、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推动“电-矿-冶-工-贸”在几内亚落地实施。

5 结束语

中国和非盟签署的《合作规划》将“西部非洲‘电-矿-冶-工-贸’五位一体项目”列入“中非盟合作重点项目和任务清单”,为中国与西非国家的具体合作指明了方向。本文提出的几内亚“电-矿-冶-工-贸”联动发展示范项目,通过统筹水电等清洁能源基地、矿山冶金基地、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形成“发、输、用”一体化的电力市场,可有效解决工业发展缺电力、电力开发缺市场的问题,保障电力供应,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社会民生,促进西非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创建和发展。

猜你喜欢

几内亚西非五位一体
西非热恋
16世纪的沉船,诉说着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西非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储层连通模式表征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无国界医生组织援助西非三国抗埃行动概述
几内亚爆发流血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