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21-10-25秦鹏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秦鹏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发展人的积极力量为目标的学科,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具有相同性和可借鉴性。民办高校因办学主体、生源质量的特殊性,其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的特点,运用积极心理学指导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可以助力民办高校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深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提升路径,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必须面对和重视的课题。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及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阈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积极心理学(PositivdPsybholofy)是一门新兴学科,以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2000年1月共同发表的《积极心理學导论》为标志,是对传统心理学领域一场声势浩荡的革命。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大多数普通人的美好品德,帮助他们挖掘潜在的积极力量,使他们能够获得真实的幸福生活。积极心理学确立后,被迅速运用在学校教育中,美国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如创始人之一的塞里格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他的学生泰勒2002年开设"哈佛幸福课",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2010年,网易公开课推出"国际名校公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课程长期占据热门排行榜第一名。

自2009年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一些学者对两者的融合与创新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如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讨》(2012)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困境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教育过程看,缺乏对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培育:从教育内容看,忽视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从教育环境看,缺少高校与家庭.社会的积极互动。王庆鸾《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运用》(2012)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缺失,认为主体性忽略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偏颇等。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2015)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描述为缺乏积极情绪体验的培育,忽视积极人格的塑造,教育方法僵化等。马丽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探》(2014)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进行了探讨,认为积极心理学核心理念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即坚持以人为本,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满足学生求知与情感的双重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实现从"问题"取向到"发展"取向的转变。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 教育理念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使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层次地关心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说教式,重视整齐划一,忽视差异性,重视言传,忽视身教,关注更多的是消极人性观——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品德

民办高校大学生因其自身特点,学校对思政教育的投人又不足,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是微乎其微。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从"发现问题"角度看待学生,对他们积极人格的培养缺乏感知和探索,无法对学生的心里困惑.生命发展进行关注和引导。这种落后.消极的观念,影响了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潜在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培养与塑造,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通过提升个人的自身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倦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知识再现的过程,对教育者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励大学生.以自己的道德魅力熏陶大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大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暗示.引导.熏陶和浸润效应。如果教育者缺乏良好的师德规范,难以树立教师的光辉形象,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工作压力大.学校要求高.社会认可低。他们同时担任传授思想道德知识的教育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民办高校办学声誉的维护者,这要求他们具备足够的激情.充分的耐心.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必要的奉献精神的同时,要承担专业性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情绪失控和职业倦怠。

3.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消极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育者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忙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被动治疗大于积极预防,形成了消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民办高校从事心理健康咨询的教师数量少.不专业.身兼多职,疲于应对有心理障碍和问题的学生,只能针对他们做基本的心理治疗,无法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现行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多以治疗心理问题为专题,教育者列出的都是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案例,然后根据案例来探讨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忽视积极教育和引导。

三、积极心理学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 确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不应以人的生命系统中的问题为导向,而应该充分肯定人内在的潜能,认为每个人都有向上的自我生长力,主张尊重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相信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自我内心的冲突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民办高校也要注重培养一支具有积极教育理念的思政教师队伍,教育者具备积极的教育理念,提升积极情感,才能欣赏和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和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兴趣.个性及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皮亚杰曾说过"好的教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效能,甚至加速他们的精神成长而无所损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作为连接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的重要桥梁,对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的群体,他们的性格.年龄.专业和生活环境.经历.家庭背景和遗传基因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正视这种差异,真正提升民办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要完善课堂教育,建设积极的教师队伍,创新积极的教学方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利用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建立积极的心理互助.自助.求助平台,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品德发展.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民办高校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心理环境,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调动学生潜能,挖掘他们内心的正能量,使他们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团体训练.个体咨询.专题讲座等形式提供积极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力量。

结语:

本文为秦瑛副教授主持的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基于心理教育理论与方法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为∶sJCsZD202005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