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词析句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

2021-10-25徐燕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语文味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让语文教学更加有“语文味”的方法:教师可以从文本主题、课文重点、文本语境、比较阅读、联系生活等方面引领学生感悟和品味文本,以提升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 品词析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20-02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而没有真正静下心来体悟文本内容,那么,也就很难习得文本的精髓。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读懂文本中的词句,品出这些词句的“真滋味”,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来说,常用的品词析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依托主题品词析句

统编语文教材是按照一定的主题编排课文的。不管是单篇课文还是整体单元,都是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展开的。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或者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主题来推敲和品味课文中的好词佳句,那么,学生就很难感受到主题及相关词句的“真滋味”。教师只有紧扣文本主题引领学生去发现、品析文本内容,才能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学习感受。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的描写“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单独读这句话,学生很难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主题来品味。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而《乡下人家》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对能够用自己的双手装点美好家园、建造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这一课的写作主题来品析、感受,使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表面的意思,而且还从中感受到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最终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感作者之所感。根据写作主题,学生从青瓜、绿叶的裝点中真切地感受到乡村生活气息浓厚,并由衷地赞扬这种自然乡村之美,得到了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入选统编语文教材的文章更是字字珠玑。但是,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逐字逐句地分析,不仅达不到让学生掌握好词佳句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品味和感受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就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的学习印象深刻,进而通过“重点”学习其他知识。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老麻雀在猎狗面前为了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无畏精神。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笔者并没有逐字逐句地教学,以及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感受,而是有所选择,抓住了最能够体现老麻雀形象特点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引领学生品味感受,让学生阅读句子后谈谈自己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是如何品味、解读这句话的。经过仔细品析,学生发现这是一个能够体现老麻雀无畏的语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能充分体现老麻雀救小麻雀心情的急切、老麻雀飞过来的迅速以及老麻雀坚定保护小麻雀的决心,另外,从“挓挲起全身的羽毛”这句话可以看出老麻雀此时非常愤怒,已经做好和猎狗拼命的准备。这样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来品味,学生对老麻雀的无畏形象有了更深的体会与感受。

三、联系语境品词析句

语境即语言环境。一些文章的词句如果不联系语境来看,很难理解这些词句背后的意蕴。学生如果忽略了语言使用的现实环境,就根本无法讨论语言的具体含义,也无法准确地分析语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细品慢嚼,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文本情感和文章语言表达的魅力。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对“鼻子一酸”一词的理解,如果从字面来看,它主要是指伤心、想哭、难过等,但如果学生只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他们恐怕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为什么作者却感到伤心难过,想哭呢?”他们很难感受到这个词语背后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鼻子一酸”的意思,如让学生联系文本语境找出文中让作者鼻子一酸的词句,然后反复朗读和品味,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内涵。在学生找到了上文中“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的句子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作者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难受、心酸、感动……)当学生从中体会到这是一种酸楚的感动,也是“我”鼻子一酸的缘由时,对文本情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单纯品读词语,学生很难感受到作者“鼻子一酸”的原因,而通过联系语境进行品味,学生很快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酸楚以及对母亲的敬佩,这种感受油然而生,学习印象非常深刻。

四、比较阅读品词析句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只有经过比较才能感受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对语言进行慢嚼细品,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这是一个拟人句,“湿润”“走过荒野”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六月的美好,“吹着口笛”可以看作对花儿的欢迎,整个句子的语调是欢快、高兴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精妙呢?笔者把原句改为:“湿润的东风吹过来了,在竹林中发出‘呼呼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比较阅读,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学生经过比较阅读,发现改动后的句子只写出了东风吹来了,发出了“呼呼”的声音,整个句子中“东风”是没有思想与灵性的,是单纯的一种自然界现象。而在原句中,“走过”“吹着”这些词语赋予了东风人的动作,使得东风好像具有了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整个句子显得生动形象。这样比较阅读,学生既真正读懂了句子的内涵和意蕴,又能够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妙,还知道精妙在什么地方,得“意”又得“言”。

五、结合生活品词析句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意识,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和运用,把自己生活中的原始经验融入阅读中,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理解、品味,从而更好地感受这些词句的真正内涵和意蕴。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法国梧桐树叶在水泥道上展现出的美,尤其是“熨帖地、平展地”这些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呢?如果单靠查字典和联系语境,学生恐怕很难感受到作者表达的精妙。对此,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回想平时在水泥道上见到过的落叶情景,再结合字典中“熨帖”的意思(贴切、妥帖)来想象树叶贴在路面上那平展的样子。这样结合生活来品析词句,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更真切,理解更为透彻。最后,笔者出示一道填空题:    ,    ,熨帖地、平展地     。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联系生活现象来造句。通过练习,学生既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现象,又进一步感受到文本语言运用的精妙。文本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总之,对文本中的精妙语言,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品词析句,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简介】徐燕萍(1971—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专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玉州区新联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语文味小学语文
借助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口语交际内容之新变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统编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