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对102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10-25曹凯楠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颌骨组间有效率

曹凯楠

(凌源市中心医院,辽宁 凌源 122500)

颌骨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具体发病与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有关,导致颌面损伤,发生骨折后出现张口受限、咬合错乱、口腔生理功能障碍等情况,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微型钛板应用不断推广,组织相容性较高,治疗效果理想。但亦有研究[1-2]证实,微型钛板固定力不足,临床主张联合辅以颌间牵引钉治疗,提升了治疗的稳定性,但目前具体应用情况尚无定论,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探究了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4例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男54例,女48例,年龄23-72岁,平均(48.73±4.93)岁,骨折至就诊时间:3-14小时,平均(8.13±1.43)小时;观察组男56例,女46例,年龄24-71岁,平均(48.11±4.43)岁,骨折至就诊时间:4-13小时,平均(8.43±1.22)小时。上述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2 治疗方法:2组患者术前均进行CT检查,明确骨折部位、移动方向,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对照组采取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引导患者仰卧,常规消毒铺巾,在CT引导下确定血管组织、解剖结构、神经状态,确定后视骨折位置,设置口内、口外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到达骨膜组织下段,保证骨折端充分显露,并将其血块、碎骨、肉芽组织进行游离,并清除,进行手法复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微型钛板,与骨折方向垂直放置,保证骨面与钛板完全贴合,使用钛钉固定,将切口冲洗,逐层缝合;后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治疗,确定患者牙根尖下端或者牙根之间位置,将其设定为牵引钉植入点,对其进行常规消毒,于上下颌之间顺时针旋入,置入8-10枚,上下对应置入,取橡皮圈,进行牵引、固定颌间,保证咬合状态正常。

3 观察指标:(1)临床治疗效果评估,参考标准[3]:①显效:治疗后患者切口Ⅰ期愈合,咬合功能恢复良好,颌骨解剖形态基本恢复,颜面外观恢复正常,无畸形情况;②有效:治疗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颌骨形态、颜面外观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者切口Ⅱ愈合,颌骨解剖形态恢复不完全,咬合不佳,总有效率为前2个等级占比之和;(2)牙周各项指标评估[4],具体包括: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8周评估;(3)不良反应率统计,包括:疏松移位、吸收肿胀、感染。

5 结果

5.1 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90.20%,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5.2 2组牙周相关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I、PI、GI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比较

5.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疏松移位、吸收肿胀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与对照组的3.9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颌骨骨折是常见口腔颌面骨折之一,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具体受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所致,发病后会影响患者口腔生理功能,若治疗不当还会导致面部畸形,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意义重大。临床上针对颌骨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尚存争议,值得进一步探究[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20%,P<0.05;2组患者治疗后2组DI、PI、GI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7-9]:在颌骨骨折治疗中,传统治疗以钢丝股内固定术为主,能够控制骨折移动度,满足复位需求,但实际操作较为复杂,且容易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预后质量不佳,同时目前我国骨折固定材料不断发展进步,为颌骨骨折治疗提供了新动力,其中微型钛板应用价值较高,其生物相容性较好,且抗压抗弯性能好,同时容易塑形,应用价值较高,且术中对神经、血管、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理想,但单纯此模式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患者会出现松动移位情况,引起咬合错乱情况,疗效欠佳,而辅助颌间牵引效果更为理想,颌间牵引钉牵引能够提供较大牵引力,对内固定后牙齿、骨段进行调整,更好地调节咬合关系,进而有效预防术后移位情况,为骨折愈合提供稳定环境,同时还可缩减组织剥离范围,缓解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进而强化治疗效果和预后恢复效果,应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能够促进患者口腔状态及牙周情况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颌骨组间有效率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不同矫治时机对Fr(a)nkel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牙合疗效的影响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很有效率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尼古丁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影响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