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达开”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2021-10-23廖佩伶

旅游纵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廖佩伶

摘 要:近年来,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位于川渝陕边界区域的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因山水相连、人文相依,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而具备协同开发的基础。但目前三地红色旅游受外部条件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基于此,本文提出依托现有的红色资源、政策支持,通过加强红色旅游资源跨区域合作,共建共享以促进该区域红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万达开”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课题(SLQ2020CB-06)。

一、理论基础

(一)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体性旅游活动。所依托的载体主要是在近现代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遗留的战斗遗迹、纪念馆、标志物、重要人物,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其核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红色精神[1]。

(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际上是在一个大区域内谋求生产力和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景区、场地、市场、人才的有效整合与共享[2]。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是在一个大的区域内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包括了产品、市场、管理的协同。

二、开展“万达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一)区域规模经济价值性

万州、达州、开州三地处于革命老区,城市经济发展体量一直不高。2020年万达开三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分别为970.68亿元、2 117.8亿元、535.81亿元,在重庆、四川分别排名第10位、第7位、第20位;2019年人均GDP分别为5.88万元、5.59万元、4.53万元,在重庆、四川分别排名第26位、第19位、第32位。近年来,红色旅游在旅游行业占比越来越大,帶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万达开”三地红色资源丰富,但目前三地红色旅游发展受外部多种条件制约,资源条件单一、市场潜力欠缺,单个来看,三区域红色旅游发展力量薄弱,不足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旅游对当地的价值贡献。目前,红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对于提升区域经济成效显著。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个旅游目的地外来游客的多寡,与本地的吸引力和可进入性密切相关,可进入性由政策主导,而这个地区本身的吸引力则是先决条件。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对达州而言,周边地区的广安、南充、巴中的红色旅游资源都比其更加丰富和独特,而且开发和建设水平都强于达州。而万州和开州的最大竞争则是重庆主城的红岩。因此万达开三地实际上是川渝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洼地”,缺乏比较优势。同时,万达开三地红色旅游存在利益冲突,市场相互分割、基础设施难以共享、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较严重。目前,区域协同发展已然成为新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全域统筹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弥补自身不足,三地联合可提升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共赢红色旅游市场,是一个明智之举。

(三)现实基础条件

推进“万达开”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良好。一是地理位置相近,达万、达开、万开相距分别是100 ㎞、90 ㎞、40 ㎞左右;二是交通网络便利,成达万、西达渝高铁贯通区域,万州、开州开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三是三地政府积极建立合作机制,已经签署了《万达开统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协议,并推出红色旅游经典路线;四是三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达州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战斗过的重要场地,留下了无数红色遗迹。达州共有328处革命遗址,其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4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州的刘伯承故居和刘伯承纪念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万州有11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万达开”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面临的阻力和障碍

(一)红色旅游产品内涵挖掘不足、缺少精品

“万达开”三地属于川渝陕红色旅游区组成部分,达州属《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5)》中提出的“伟人故里”“长征丰碑”两大红色旅游目的地组成部分,但均位于边缘区域。从传统的红色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分布角度看,万达开缺乏如延安、井冈山、遵义等区域所拥有的著名红色事件和红色名人,若按传统资源分析评价方式,在四川及重庆红色旅游中的资源价值地位不高。万达开三地经济水平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够丰富,缺乏资金来深度挖掘红色旅游产品。三地红色旅游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资源开发也仅仅停留在史料整理、遗址遗迹参观这一初始层面,对故事的感动性和传唱度缺乏研究。未能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精品。

(二)缺乏情节纽带将三地红色文化联系起来

近些年,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相继出现,但前提基础是相互之前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存在着党史事件或者人物线索的联系。万达开三地已经推出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但三地红色景点之间缺乏故事情节纽带,表现为孤立的个体。达州主推川陕革命根据地战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红军精神,开州主要以刘伯承个人为主线,万州主要是三峡移民的奉献精神。三地在红色旅游联合中对于三地之间的关联性挖掘不够,各景点之间没有形成错位发展和整体合力,红色文化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对于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利益协同机制不健全,协同开发力度不大

目前,“万达开”三地的协同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宣传推介这一浅层次。区域协同发展之间存在行政壁垒问题,实际是长期固化的利益结构造成的[3]。在探索“万达开”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三地区之间的利益机制与风险机制还未建立,特别是红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成本分担、收益分配机制,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缺失,导致激励和约束不足,在资源共享、人员配合、工作协作等方面步调不齐。如若使万达开红色旅游协作得到快速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问题。

四、推动万达开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基于政府主导的、相关利益主体合作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1.成立旅游协同发展领导小组

笔者建议由万达开三地区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成立旅游协同发展小组,专人负责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成立专家咨询库,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原则,制定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统一发展目标,引领万达开三地区按统一方向和目标加强系统谋划与体制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实现旅游要素优化配置[4]。

2.用好政策,建立制度协同机制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对于万达开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是一个有利时机,有利于依托红色资源联合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黄金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成立红色旅游数据库,建立假日旅游、旅游景区大客流预警等信息联合发布机制,探索推出“畅游万达开”“惠民一卡通”等产品,能改善游客旅游体验。

3.完善利益协同机制

利益协同机制完善是推进万达开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力。要制定制度保障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财政保障机制,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均衡使得3个区市能够合理、均衡地实现客源共享、品牌共享、要素共享。

(二)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实现区域产品、线路有效整合

1.深挖红色资源、培育经典景区

达州的红色资源分布广泛,但只有牌坊和红军标语被列为四川省重点的红色资源,应当抓住国家建设长征文化公园、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的契机,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建设。以人物故事情节及重要战斗为点,以点带面精心打造体验与参与结合的沉浸式旅游,具体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还原出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场景,让游客去切身感受,使革命文化精神与当代市场需求达到有机结合。将景区建设成为内涵丰富、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服务水准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以人物为主线,联结“万达开”三地红色资源

达州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主战场为红色旅游主题,开州以伟人故里为红色旅游主题,万州以三峡移民精神为红色旅游主题。三地发展主题不同,实现了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可以避免游客的审美疲劳,为三地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实现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也要找准三地红色资源的联结处。三地同为革命老区,同时三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依,在革命战争时期,三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以人物战斗足迹为导线,深挖三地红色资源的联结。

3.找准切入点、打造精品路线

要以人串线或以物串线,从资源关联度和差异化程度、交通、地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由传媒和中介机构有效连接不同景区(点),突出主题统一、内容丰富的线路特征,满足游客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价值的心理。要围绕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中心设计线路,使其成为深受旅游者欢迎的精品旅游路线。

4.文化叠加,实现“红+绿、红+巴”融合发展

达州的万源及宣汉不仅红色资源丰富,而且生态旅游资源富足。以“红色润心、绿色润肺”为主题,加快形成红色融入景区、红色融入城镇、红色融入乡村、红色融入业态、红色融入产业五大融合发展战略,坚持“红绿融合、红巴融合”,促进叠加和整体效应,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复合型的红色旅游项目。

(三)以区域合作为抓手,共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1.完善交通服务体系

目前,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点地处偏远。例如,一些战斗遗迹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因此,要积极引进资金或合作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旅游交通设施的改善,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铁路为支撑、航空为辅助的立体网络化的对内对外开放式旅游交通服务体系。不仅如此,还要增加停车场车位、完善交通导引标识系统等,完善道路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红色旅游设施建设。

2.共同保护红色资源

笔者通过调查现阶段红色文化资源现状,发现诸多红色遗址、遗迹等红色载体正在逐步消失。重点发展红色遗址创新展示、红色文创、红色体验活动、红色演绎等体验类红色旅游产品,才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纪念价值,得以形成保护与发展互补的良性循环。

3.共建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旅游”是形式,“红色”是内涵和底色,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在重要的项目、节点、遗址遗存地的旅游产品规划中,增加红色教育、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展陈、凭吊先烈活动等体现教育功能的项目[5]。红色旅游研学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研学类型之一,“万达开”红色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丰富,具備打造中国红色革命全时期研学教育的优势,要结合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景点、红色故事以及其他资源,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和研学旅行点。

4.提升讲解质量,实现讲解革新

红色旅游的灵魂是讲解。讲解质量高低决定着参观者在红色旅游中体验的好坏,要提升讲解质量包括内容、培训、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6]。第一,优化讲解词。要加强理论研究,构建起符合新时代特点的红色旅游发展理论架构和话语体系,引导讲解词创新。第二,加强讲解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讲解员理论功底的培训,做到不仅可以讲,还可以答。另一方面对讲解方式方法技能进行培训,例如,人际沟通表达、音乐、播音、文学创作等形式。以此达到讲解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经历,完成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感的讲解,提升感染力和吸引力。第三,优化讲解队伍。要重用老年讲解员,活用青少年讲解员,稳定专业讲解员队伍,吸纳红军后代担任讲解员,规范义务讲解员队伍等。

参考文献

[1] 谢爱良,刘佳.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5):537-543.

[2] 李悦昌.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3):52-55.

[3] 郜俊斌,李静宜.晋陕边界区域红色文化旅游协同开发[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32-36.

[4] 陈爱兰.闽西北红色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J].海峡科学,2020(11):81-85.

[5] 杜嘉文.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中共会宁县委党校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9):191-192.

[6] 邓昭明.“十四五”时期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初探(上)[N].中国旅游报,2020-10-23(3).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