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引器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0-23孙朋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4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骨膜外耳道化脓性

孙朋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 (辽宁 沈阳 110499)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吸引器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8年12月~2019年8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8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采用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不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2000Hz、1000Hz、500Hz不同等级的频率的听阀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上表现严重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认为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致病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和肺炎球菌等。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存在复发的特点,发病之后很容易导致患者遗留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后遗症,对患者健康产生的影响较大。本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多为儿童,发病之后会存在耳内流脓和穿孔,患者会存在耳痛以及鼓膜充血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迁延,治疗方法不当或者不及时,则可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而导致听力减弱。目前临床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治疗方面有较多的治疗方法。吸引器治疗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能在对该病症的治疗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并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8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所有病例来源均为2018年12月~2019年8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通过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8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7和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6和22例,观察组的年龄1~56岁,平均(8.25±3.0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1~67岁,平均(8.48±3.41)岁。本文所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认可,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经统计学软件进行一般资料检验后,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文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诊断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符合该病症的标准;②所有患者发病急、病程短,在耳道当中存在流脓的表现[1];③所有患者经过耳纤维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骨膜部位存在搏动性的溢浓;④吸净分泌物以后能够观察到骨膜穿孔;⑤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中耳炎患者;②耳部长时间存在流脓或长时间间断性流脓的患者;③经过影像学检查,存在有骨质破坏的患者[2];④合并鼻炎和鼻窦炎的患者;⑤合并腺体肥大的患者;⑥因中耳炎而导致患者合并颅内外合并症;⑦应用其他滴耳剂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⑧对本文治疗方案不耐受的患者;⑨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本文治疗工作而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耳道当中的脓液吸除干净或进行擦拭,然后为患者选择滴耳液,可选择氧氟沙星滴耳液(0.3%浓度),使患侧耳朵朝上,然后将滴耳剂滴入,儿童大约每次3~4滴,成人每次6~10滴,然后耳浴大约10min,选择采用正压滴注氧氟沙星滴耳剂5mL+布迪奈德混悬液2mL混合剂,每次滴3滴。然后应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3mL+2mL布丁奈德混悬液经患者的鼻腔进行雾化吸入,每日进行2次治疗,同时选择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周,之后为患者改用头孢地尼分散片治疗1周,持续对患者进行10d治疗作为1个疗程。

所有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首次就诊的时候选择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首先应用吸引器将外耳道的分泌物吸出,在外耳道应用1mL注射器连接听力筛查所用的耳塞,另一端连接脚踏吸引器,并予以相对应的高负压(压力维持在20~35kPa),每次负压吸引2~3s,反复进行3次负压吸引,之后再应用负压吸引器将外耳道的少许分泌物吸出。每日通过外耳道高负压吸引器吸除外耳道内脓性分泌物两次,当分泌物被吸引干净之后,此部分治疗是否对照组也有实施?否则两组治疗基础不同,无法证明观察组疗效是“吸引器”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统计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外耳道内没有脓性分泌物,致病菌消失,骨膜没有溢浓表现,骨膜也没有充血的情况,存在鼓膜穿孔的时候可见鼓室内黏膜没有充血,说明临床显效;②如果治疗以后外耳道内没有脓性分泌物,致病菌基本消失,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膜充血,有鼓室穿孔的患者可观察到鼓室内黏膜潮红,但无渗液,则说明临床治疗有效;③如果未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治疗无效[3]。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迷路炎、耳鸣和听力减退。

经过不同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的2000Hz、1000Hz、500Hz等不同等级的不同频率的听阀水平做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对所有统计学数据进行检验和验证。对文中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样本率或构成比做非参数验证时通过采用χ2检验,对样本率及构成比的非参数验证通过n、%表示;文中关于单总体数据或双总体数据均通过应用t检验(Student’s test),并通过以±s作表示;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显效20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显效16例,有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65.79%,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耳鸣1例,听力减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出现迷路炎2例,耳鸣3例,听力减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P<0.05;经不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2000Hz、1000Hz、500Hz不同等级的频率的听阀水平,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38,±s,dB)

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38,±s,dB)

项目 2000Hz 1000Hz 500Hz观察组 22.06±3.89 19.82±3.06 19.82±3.06对照组 28.46±5.03 24.93±4.13 22.89±4.01 t 6.2045 6.1283 3.7518 P 0.0000<0.05 0.0000<0.05 0.0003<0.05

3.讨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这种病症发生后会累积患者的咽鼓管和鼓室等区域,患者发病早期存在疼痛、发热等相关症状,甚至患者存在鼓室积脓的表现,如果患者反复发作,还容易导致病症引发成为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群体,临床有研究认为该病症多出现在早产儿当中,5~16岁的学龄儿童发病率为3%,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发病率为5%~10%,严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甚至会永久性失聪。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骨膜外伤或全身感染,就会导致细菌通过外耳道进入患者鼓室,这会导致患者出现中耳炎,因此这种病症表现严重。通过本文的治疗能够得出,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应用外耳道高负压吸引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提升整体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改善患者的听力。

猜你喜欢

骨膜外耳道化脓性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骨膜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