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2015-02-05水波明

科学生活 2015年1期
关键词:疖肿耵聍真菌病

水波明

采访嘉宾:

王卫华,上海市东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上海市耳鼻咽喉科分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鼻病专家学组成员。2009—2011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从事上气道炎症分子机制及鼻咽癌治疗等相关基础研究,参加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培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

人体神奇的外耳道

《科学生活》:王医生,您好!外耳道起到怎样的作用?因为外耳道对外开放,很容易引起婴幼儿、儿童的好奇心,甚至成年人也会忍不住清洁外耳道,这样做有怎样的弊端呢?

王医生: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其另一端被鼓膜封闭。我们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声音是通过耳廓的收集并经外耳道传至鼓膜,从而引起鼓膜振动,使听觉产生成为可能。通过声学原理,我们知道,像外耳道这样一端封闭的管腔对声波波长为其管长4倍的声波有最佳共振作用,通过换算可知,这些共振波频率正好与人们日常言语声波的频率相近,因此更有利人们言语交流。

外耳道皮肤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能分泌耵聍,俗称“耳垢”。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自行从外耳道排出,不需要自己清洁。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时不时的掏耳朵,这样不仅增加了外耳道感染的机会,甚至还会造成外耳道及鼓膜的损伤,影响听力。

外耳道炎的防治

《科学生活》:外耳道特别容易出现瘙痒,甚至发炎的情况,患外耳道炎的病因是什么呢?一旦患外耳道疾病有怎样的症状呢?

王医生:外耳道痒多为外耳道不够清洁,或外耳道炎症所致。外耳道炎较常见的原因为挖耳后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易被病原菌侵入;此外,洗澡或游泳后外耳道聚积脏水,伴有耵聍膨胀、潮湿,更容易滋生细菌:还有,化脓性中耳炎脓液长期浸渍外耳道,也会导致外耳道瘙痒。另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内分泌紊乱、贫血等也可诱发外耳道炎症。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胀痛逐渐加剧,甚至坐卧不宁,咀嚼或说话时加重。同时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分泌物。慢性外耳道炎常使患者感耳痒不适,不时有少量分泌物流出。外耳道不清洁或损伤后可转为急性感染,具有急性外耳道炎的症状。

《科学生活》: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如何治疗更有效?

王医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迁延不愈会转变为慢性炎症。急性外耳道炎起病急,耳痛明显,常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外耳道皮肤高度肿胀时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从而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病情严重者常伴有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症状。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较长,多有耳痒、闷胀、异物感,有些患者伴听力轻度减退。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急性坏死性外耳道炎,破坏外耳道结构并向颅底扩散,引起颅底骨质的骨髓炎和颅内并发症,也可侵犯邻近的腮腺、血管和神经等软组织,甚至危及生命。

患有外耳道炎时,要保证外耳道局部清洁、干燥和引流通畅,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敏感抗生素滴耳液治疗。严重的外耳道炎需全身应用抗生素,耳痛剧烈者应给予止痛和镇静剂。对于坏死性外耳道炎患者,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有免疫缺陷者应增强抵抗力及加强相应治疗,必要时还要手术彻底清除外耳道坏死组织。

外耳道真菌病的防治

《科学生活》:除了外耳道炎,外耳道也很容易受真菌感染。外耳道真菌病患者有怎样的症状?既然是真菌感染,是否容易病情迁延不愈,又该如何治疗呢?得了外耳道真菌病以后该注意哪些方面?又该如何预防再次发作呢?请您具体谈一谈。

王医生:外耳道真菌病又叫真菌性外耳道炎,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致病菌繁殖而引起的外耳道炎性病变。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较常见的症状是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当真菌团块阻塞外耳道时可引起阻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甚至眩晕。如病变范围较大或较深时,可有局部疼痛和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外耳道局部环境改变如耳内进水、不当用药、中耳炎脓液刺激、全身性慢性疾病均容易诱发外耳道真菌病。近年来,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外耳道真菌病以局部治疗为主。清除外耳道内的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局部应用敏感的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者要给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另外,平时要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外耳道疖肿

《科学生活》:有不少人都会有外耳道疖肿的经历,外耳道疖肿分外疼痛,很多时候不得不立刻上医院治疗。外耳道疖肿的病因是什么?该如何治疗?

王医生: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外耳道皮肤含毛囊、皮脂腺和耵聍腺,若细菌侵入这些皮肤附件,容易感染而形成脓肿。常见的病因有挖耳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并长时浸泡,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等。另外,全身性疾病使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是引起外耳道疖的诱因,如糖尿病,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等。

根据疖肿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局部治疗方法。早期可用鱼石脂软膏敷于红肿处,每日更换一次:也可进行局部物理治疗、微波治疗,促进炎症消散。疖肿成熟后尖端有白色脓栓,可轻轻刺破并用棉棒将脓液压出。如疖肿较大,应在局麻下切开引流。用3%的双氧水将脓液清洗干净,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逐日或隔日换药非常重要。严重的疖肿除局部治疗外,另需口服敏感的抗生素。

外耳道疖肿也是外耳道炎的一种,病因也基本相同。平时尽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清理污秽时切忌粗暴或反复重擦,禁止掏挖耳朵,及时治疗中耳疾病,注意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营养不良等,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关注以上环节,可有效预防外耳道疖肿的发生。

猜你喜欢

疖肿耵聍真菌病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耵聍栓塞怎么办
妙用伤湿止痛膏治皮肤病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赵国岑主任中医师治疗疖肿经验*
鸭鹅常见真菌病的防治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真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治疗早期疖肿一方
防治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