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技术模块化教学的探讨

2021-10-21童跃春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处理策略碎片化建构

童跃春

摘要:技术课程作为选考课后,技术课堂的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着纵深、高效方向不断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碎片化的现象,即将一堂课原本完整的知识體系割裂成若干碎片,阻碍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导致教学目标的缺失。本文论述了碎片化教学的现象和剖析了碎片化教学的原因,并深入探讨了应对碎片化教学的处理策略。

关键词:处理策略;碎片化;建构

课堂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层出不穷,为通用技术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但笔者也发现,在当前的通用技术教材及许多教师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碎片化现象。技术课教学的碎片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本该完整的理论、整体化的教学演讲过程人为地拆解为零散的知识细节与过程阶段的现象。解决碎片化教学现象应该是一个打破学生原有认识平衡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知瓶颈得以突破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教学碎片化的剖析

1、教学功利化的影响

技术选考以后,学生、教师与以前的学考状态完全不一样。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知识就只教什么知识,考试完全左右了教学,自然地屏蔽了与考试无关、无直接效果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过程,于是情境碎片了,思维简缩了,情感体验也缺失了。应试性教学就是将学习等同于训练,而训练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就是碎片化,将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割裂成若干碎片,使学生的学习开始于一个个的知识点、训练点。

2、学生思维过程了解的缺乏

学习就是建构,就是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由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当教学中的某一内容独立呈现时,逻辑思维缺乏连贯,思维的整体性没有被充分反映出来,形成了各个知识点的散落、孤立,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容易出现片段化现象,部分教师思维现场的调控能力弱,不会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问题分析,对思维细节、思维现场的把握没有底,潜意识中就想对无序的思维现场进行控制,从而出现课堂教学中的探究纯粹是个过场,就是一种“伪探究”,学生在老师铺垫好、设计好的问题链轨道中轻松滑过,表面是经历了思维过程,而实际是记忆水平层次、条件反射式的应答。更有甚者,教师直接了包揽问题分析的思维关键点,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建构。

二、碎片化教学处理策略

在有明确目标、具有现实场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一脉相承的通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碎片化现象不可取。用碎片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的知识点犹如人体的各个部件,一旦脱离人体这个有生命的整体,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失去意义。因此,笔者主张将教学中的“情景设计、过程推演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有效重构,用“主题”贯穿并引领教学全过程,提升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实践情景建构,用一事多层的情境来安排全课

实践情景建构,即将散落于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材料通过一定的主题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或通过对现实材料进行主题情景的再创造,使之与教材诸多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式多功能教学情景。通过这种情景的设计可以将原本孤立的材料相连,既能包含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又能内蕴学生思维中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对接学生实际生活体验中的困惑,诱发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

比如:控制系统的复习,可以通过马路上红绿灯两种控制方式的分析,时间控制和车流量控制。分别了解开、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工作过程。设问:(1)说出该控制系统中的输入量、输出量、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分别是什么?(2)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3)分析开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与联系。(4)控制系统中干扰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优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应用题就整体而言知识点比较零碎,各知识点的关系程度较低。在情景选材上,选择了与学生熟知的红绿灯为载体,以红绿灯的两种控制形式为主题,把两种控制系统的各个要素,两种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控制系统存在的干扰因素,以及如何提高控制系统的精确度放在一个情境中。这些情境构成了一条情境链,自始至终地起到了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对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最终上升为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既可以有效地避免碎片化的出现,又能提高课堂效率。

2、实践思维过程建构,认真分析思维过程,组织学生深度参与

在课堂的具体内容与教材宏观知识的衔接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忽视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导致思维断层而呈碎片化,让本可以生动嫁接的知识面目可憎。此时学生学起来比较生硬,教师讲起来也索然乏味,教学过程因缺失内在联系而失去衔接的自然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厘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线索,让学生深度、主动参与到技术活动中来,并在课堂中及时提炼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处、闪光处,并通过梳理形成思维发展的逻辑线索,让学生理解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3、确立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要求与微观性的教学相结合

碎片化教学现象的出现,表面上看是教学方法出现问题,但实际上是支撑方法的理念出现了偏差。为此,确立教学目标时克服碎片化现象,必须确立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要求与微观性的教学内容实现形式的结合。整体上,要注意教材以事物发展逻辑为基础的立体网状的内容综合体,从大单元的宏观主题出发,实现内容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系;微观上,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采用探究等方式对原有体系进行重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材内容系统各要素协同作用使教育内容成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统。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标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是否真正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通用技术常态教学中只有克服碎片化,打造主题式课堂,才能更好地展示其科学和人文融合的魅力;让三维目标统一起来才能优化碎片化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激活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达到优质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吉成.拒绝碎片化,呼唤语文味——以《像山那样思考》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3(07);

[2]高慧燕.反思“碎片化”教学,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09) ;

[3]沈静.高中历史教学的“去碎片化”策略例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6(05)。

猜你喜欢

处理策略碎片化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浅析财务会计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想象力都去哪了
药源性心绞痛的处理策略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