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演性组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

2021-10-21张钰祥赵意娇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学

张钰祥 赵意娇

摘要:随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职业化发展,舞蹈教育事业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教学组合的训练成为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环节,表演性组合是其训练中的一部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而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刻画人物、反映现实,用肢体抒发言语不能表达的强烈情感。表演是将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大众的关键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民族民间舞更是要求将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民风民俗表现出来,故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表演性组合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表演性组合  中国民族民间舞  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98-03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的内涵

(一)教学组合的定义

“教学组合”,是指“在音乐或某种节奏的配合下,经过科学和艺术的构思,由若干动作串联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短小而精湛的训练性小品。它不承担舞台演出任务,只供课堂训练使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许淑媖教授作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体系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提出了“元素教学法”这一理念,让教材和教学有了新的方向,为马力学教授的“龙族律动”和马跃教授的“组合编创”等奠定了基础。教学组合的内涵逐步完善,成为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时至今日,为了使舞蹈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教学组合的选择以及编创成为了高等院校舞蹈专业培养舞蹈人才的重中之重,面对水平大相径庭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适应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组合的分类

对于教学组合的分类,目前国内多位舞蹈界知名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一书中对教学组合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以下两大类:

1.基础训练组合

顾名思义,“基础训练组合”是民族民间舞单元课程中最先引入的一部分,是一个为学生筑基的过程。它以掌握所学民族舞蹈的基本韵律、基本体态以及基本步法为目的,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锻炼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基础训练组合包括单一组合、复合组合、综合组合以及表演性组合。其程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极有训练性、代表性和系统性。本文以藏族民间舞蹈单元课的教学为例,分别解释这四种组合内容。

单一组合,例如藏族单元课中的原地屈伸组合、步法组合、体态组合等,这种训练膝盖的屈伸、单一的步法以及典型的舞姿等,仅以一个动律或一个动作为核心训练目的的组合称为单一组合。它将藏族舞蹈中的核心元素单独拿出来编创为组合进行训练,为学生后续藏族舞蹈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复合组合,组合中同时包含了屈身和步伐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或动律的组合称之为复合组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层层递进,将前面单一组合学习的内容加大难度融入更多的动作元素,其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于藏族舞蹈“根”元素的掌握以及加强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

综合组合,不同于复合组合,其难度更大,元素更为丰富。例如单一组合中的步伐组合,并未加手与其他辅助性动作,在复合元素中,步伐会配合手臂的运动、优美的舞姿以及一些技巧性元素进行训练,这样的组合叫作综合组合。综合组合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肢体能力、节奏把控都有较高的要求。

表演性组合,它与其他三类组合最大区别在于其训练目的在追求动作风格规范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生从组合训练中感受到舞蹈的深层含义以及舞蹈时抒发情感。这是学生在经过前面三类组合学习后,对他们掌握情况的考察以及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的过程。此组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在舞蹈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体会本民族的民族性格,是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过程中的一次升华。

2.风格性训练组合

“风格”一词是指具有独特于其它事物的表现和观念等。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风格”多指各民族由其特有的文化环境经过长期的衍变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个性。潘志濤教授将技巧组合、传统舞种组合以及民间原生组合列为了风格性训练组合的范畴。

技巧组合,一个民族的“风格”也表现在其所用的道具以及肢体的技术技巧。例如藏族舞蹈中热巴鼓、水袖、点步等特有的舞蹈元素,将其搜集整理并进行编创,成为了课堂中的民族民间舞技巧组合。此类组合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能力与长期的训练,方才达到运用自如。技巧训练组合对职业化舞蹈教育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是区别职业与非职业的标准。

传统舞种组合,它是一个民族舞蹈的特征与符号,提到某个民族立马就能让人想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单纯一个屈身、一个点步、一个撩步并不能代表藏族舞蹈这一个舞种,传统舞种组合强调文化原型的整体性。例如藏族“赛罗亚”和“弦子”组合,蒙古族“萨吾尔登”组合等,这些都是传统舞种组合,极具民族风格和民族个性。

民间原生组合,它是基础训练组合编创的基础,民间原生组合强调原生态,将民间“广场”中流传的民间舞蹈样式基本保持不变,整理为课堂组合,为民族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例如土家族的“撒叶尔嗬”和瑶族“长鼓舞”等。

二、表演性组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作用

不同的职业对于“表演”一词的定义各不相同。在舞蹈中,“表演”即通过表情、肢体语言或道具来塑造形象、刻画人物以及表达情感,从而反映生活。舞蹈之所以区别于杂技、武术和体操,就在于它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情感的抒发。而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表演”更是体现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以及舞蹈风格的重要手段。随着职业化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民间舞经历了“广场——课堂——舞台”的过程,“课堂”作为中间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表演性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又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一)情感表达的提升

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过硬的基本功与协调的肢体是最基本解决的问题,“工匠”与“舞蹈家”的区别在于对舞蹈的理解以及自己独特的表达。在民族民间舞单元课基础训练组合部分,单一组合、复合组合以及综合组合都是对于舞蹈基础动律与体态舞姿的训练,只有表演性组合涉及到了情感的表达。尽管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是很纯粹的,例如喜悦、悲伤、生气以及深沉等等,但这是学生主动表达自身情感的初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将自身的情感自然融入舞蹈之中,深入体会所表演民族舞蹈的内在性格。

(二)从“课堂”到“舞台”的过渡

在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学组合的训练解决学生的身体规范性以及肢体协调性。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开发学生的肢体,而是在此基础上,训练形象塑造、情节表演以及情感表达的能力。表演性组合不同于其它组合之处在于它不仅要求肢体动作的规范,而且还要求学生把握不同的人物性格形象,表达组合编创者所期待或自身真实的情感,这是学生进行剧目学习的准备之一,也是学生从“课堂”过渡到“舞台”的关键之一。舞台的环境不同于课堂,需要精湛的肢体技术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才能打动观众,而表演性组合正是在中间起到这样一个过渡作用。

三、当下表演性组合在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反思

笔者曾在三所综合类大学进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总结以下三点问题并进行反思:

(一)教师自身对于表演性组合的挑选以及编创

对于大部分综合类大学来说,教学组合的挑选以及编创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综合大学学生的专业水平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其本身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套用中央民族大学或者北京舞蹈学校的表演性组合是不合理的,这些组合本身是非常优秀的,但针对学生基础部分所学组合的内容与掌握的情况,需要对组合的敲定进行斟酌。教学应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并不根据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教学内容切忌根据教师自身的喜好来选择,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组合的编创也是一样的,笔者在组合的编创中始终遵循前面所授基础组合内容的规律进行发展,并结合所教授班级整体的性格选择整个表演性组合的基调,这样才能尽可能的使学生对所学民族舞蹈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学习。

(二)学生怯于表演

当今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表演能力有待挖掘,还停留在肢体的开发和技术的训练上,导致学生表演舞蹈时怯于表达,面部毫无情绪。笔者认为这和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学校课程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当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强调对表演性组合的训练以及剧目表演课程的开设。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在本科期间没有机会登上舞台或者没有挑剧目的意识,在本学期学习某一民间舞单元课的同时,应给学生布置相应民族的剧目片段学习,呼应课堂所学内容,并加强学生对于情感抒发以及其风格性的把握。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取鼓励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渐进入舞蹈世界,通过自由的即兴或者轻松的交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舞蹈是令人享受的过程,学生应在舞动的过程中释放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三)表演性组合在不同舞蹈专业中起到的作用

目前国内高校舞蹈专业基本开设有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教育专业以及舞蹈编导专业,每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不相同,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开设,其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本专业的提升。以下针对教师面对不同专业学生教授表演性组合时,应进行的思考进行总结:

1.舞蹈表演专业

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善于把握本专业各种题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风格,这是此專业最基本的一项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强调学生有过硬的基本功以及准确的肢体表达。就如前面所讲,表演性组合是学生情感表达的提升以及从“课堂”到“舞台”的过渡,这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前期基础元素组合的大量训练为学生舞蹈水平的质变进行了量的积累,教师在进行表演性组合教学时,应着重强调学生情感的抒发以及面部的表情管理,这样才能使他们区别于其他专业,从而为学生未来登上舞台表演或就业提供准备。

2.舞蹈教育专业

教育专业比起其他专业,更加需要理论的学习以及教学方法的掌握。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递汉字的艺术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涵义,舞蹈教师也是一样的,准确的舞蹈肢体语言以及背后各种促进其形成于此的因素,这些都是教育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需要注意的。对于民族民间舞来说,每一个动律、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个造型,它们能成为代表这一民族的符号都是有原因的。他们在学习组合的同时,不仅要注意动作的规范要求,还要深入了解它的文化。相比较表演专业,舞蹈教育专业也强调肢体的要求以及表演,但不像表演专业要求那么苛刻。因为舞蹈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学生在学习时首先需要教师直观展现在他们面前,有些东西只能言传身教,所以基本的示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表演性组合在其中同样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身有了对舞蹈的深层感受,才能更好的教授给学生同样的内容。

3.舞蹈编导专业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对很多舞蹈编导专业学生来说算是一门选修课,现代舞与编舞技法是他们的主修科目。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作用在于积累动作元素、掌握基本风格以及培养舞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够将所学民族的舞蹈动律以及动作元素合理融入自己的编创中,这就达到了其教学目的。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动作的规范以及基础组合的细化,往往通过综合组合以及表演性组合的学习,进行大量的素材积累以及风格训练,对表演水平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学习过后,应布置相应的编创作业,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身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丹曲.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3]刘旭东.浅谈中国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训练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7(09).

[4]王力蓉.中国舞蹈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5]黄斯.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风格演绎[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5).

[6]蒋荆子.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高校舞蹈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45.

[7]王思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方法探讨[J].戏剧之家,2015(20).

[8]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297-298.

[9]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304.

[10]于萌.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现状及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