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天儿童易发生这些意外专家支招安全过假期

2021-10-21柯笛

农民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游戏币磁珠急诊科

暑假已至,孩子们滑板、单车、游泳、打球等各项活动玩得热火朝天,但与此同时,暑期也是儿童相关的各种危险、伤害集中高发的阶段。

面对高坠、磕碰、误服窒息、溺水、动物咬伤等意外伤害,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安全度过暑假?危险发生时又应当如何紧急处理?对此,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娄庆为预防暑期儿童意外伤害支招。

外伤:车祸、磕碰、高坠等

专家建议:尽量避免儿童独处

几日前的一个早上,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接诊一起车祸受伤儿童:父母都出门了,留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孩子急着出门找朋友玩,刚刚踏出家门就被电动车撞倒。

“对1 到14 岁的儿童来说,活泼好动是天性,在嬉戏打闹中发生磕碰在所难免。”娄庆表示,车祸伤、磕碰伤、高坠伤在急诊科中是非常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从接诊情况看,这些意外伤害多数是在脱离家长监护时发生的。近段时间以来,类似案例不在少数。

对此,娄庆建议,家长最好让孩子在视野可见范围内活动,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家中,避免独处时发生意外;对家中桌椅柜台等家具做好“安全角”保护,减少尖锐拐角可能带来的伤害;窗边不堆放杂物或摆放椅子,以免孩子攀爬;给家中所有窗子安装防护网等。如果发生意外,要第一时间送医检查,严重时可拨打120 急救电话求助,避免擅动造成二次伤害。

“内伤”:吞服异物、误服等

专家建议:学习一定急救知识

吞服异物也是儿童意外伤害中的高发状况。娄庆说,急诊科曾经接诊过许多稀奇古怪的案例,拍片一检查,有钉子、回形针、笔盖、游戏币、磁珠……三四岁的孩子把游戏币吞进喉咙,只能通过胃镜取出;有孩子咬碎体温计,不慎吞进水银;还有孩子曾吞下3 颗磁珠,磁珠彼此相吸,结果因摩擦导致肠壁破了,经过紧急手术才捡回一条命。

误食药物、有毒液体等意外状况也时有发生。娄庆建议,家长应把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药品、刀具、热水瓶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把有毒害的药物、液体装入易引发误会的饮料瓶、无包装容器,一旦发现误食,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如吃饭时不要说话——人说话时,气管是打开的,食物容易卡进气管引发窒息并危及生命。此外娄庆表示,学习一定的急救知识也十分有必要,如进行海姆立克救治法、心肺复苏实操手法、AED 使用方法等培训,可以在意外来临时增加抢救成功率。

季节性高发伤害:溺水、动物咬伤等

专家建议:提高防范意识

夏季炎热,游泳戏水成了孩子们热衷的活动。娄庆表示,发生在游泳馆、海边、湖边的溺水伤害也较为常见,需要引起重视。儿童应当在家长视野可见、可以快速触及的范围内游泳,家长尽量做到眼不离人、加强看护,同时尽量选择安全措施完善的游泳场所,发生意外时可以快速发现、快速救治。

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也格外喜欢逗弄动物,在急诊科,娄庆接诊过不少被动物咬伤的孩子。“被兔子、豚鼠以及猫狗咬伤,或在户外活动时被蜂蜇伤。”娄庆解释,高温天气里,人和动物都易感到烦躁,小朋友逗弄小动物时一旦没掌握好分寸,就可能被反击。他表示,跟动物亲近要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合适的刺激强度,一旦被咬伤,建议立刻用肥皂水清洗伤口,保持伤口暴露,不要捂住,然后尽快送医检查。

猜你喜欢

游戏币磁珠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利用外挂制造、销售游戏币的行为性质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破解”游戏
抓娃娃也有大道理
磁珠绑定DNA分子在纳米孔中易位研究
一种捕获磁珠及光纤检测装置的研究
街机也能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