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素心’蜡梅切枝催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021-10-21李思瑾陈龙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切花保鲜剂可溶性

李思瑾 陈龙清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省功能性花卉资源及产业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33)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是蜡梅科(Caly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的落叶丛生灌木[1],花开于冬季,极具芳香,在园林中应用广泛。此外,蜡梅也是春节花卉市场所追捧的优质插花材料。近年来对于蜡梅切枝的保鲜有很多报道,在其预处理[2-3]、采收期[4]、激素添加[5]以及保鲜剂[6]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并且蜡梅切花中的水分胁迫、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内含物及激素变化、落花生理等相关生理变化[7]也有所阐明。而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蜡梅切枝催花保鲜上的运用则较为少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的蜡梅切枝采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于2019年12月选取‘素心’蜡梅现蕾期的枝条(如图1)进行实验。采摘时间为上午10:00,所采切枝长20~30 cm,迅速以湿毛巾包裹切枝基部后用小塑料袋扎紧,随后用报纸作为缓冲物裹紧枝条,尽快运至实验室,在清水中浸基复水1 h,再将花枝置于水中剪去基部2 cm左右后开始实验。

图1 蜡梅切花相关形态Fig. 1 Related forms of C. praecox cut flowers

1.2 试验方法

1.2.1 蜡梅切枝在不同催花保鲜液中的瓶插处理

前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催花保鲜剂基本成分配方:30 g/L 蔗糖+300 mg/L 8-HQ+300 mg/L Al2(SO4)3,在此基础上,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类物质6-BA和 GA3,设置7个处理如表1。将1.1中采摘好的蜡梅枝条以瓶插的形式,插于装有150 mL催花液的500 mL培养瓶中,放置于实验室内,瓶插期间室温15~20 ℃,相对湿度60%~70%,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每个重复3~5枝切花(每个重复花蕾总数约40个,花枝数根据每花枝花蕾数而定)。每隔2 d更换1次瓶插液,每天进行表型观察,主要为瓶插寿命、花朵开放率、催花时间、最大花径、花枝鲜重变化率;每隔1 d进行1次采样用于生理指标测定,每个处理中每个重复采2朵花混合后进行测定,重复3次。测定指标包括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表1 各处理成分配比设计表Table 1 Design of composition ratio of each treatment

1.2.2形态观测指标的测定

1)开始瓶插后,每天称量切枝质量[14],按公式(1)计算花枝鲜质量变化率(X)。式中:Gn为当天的花枝质量,Gn+1为后1 d的花枝质量,n≥ 1。

2)蕾的花瓣微张,可见花蕊,即算开放,如图1b,按公式(2)计算花朵开放率(F)

式中:S为开放的花蕾数,C为初始总花蕾数。

2020年2月公布分级结果,2020年分级包含的年份是2018、2019、2020、2021、2022。为了监控葡萄酒品质的保持,在分级包含的5个年份装瓶前进行两次随机检查。若质量没有达标,已获得评级的酒庄可能会被取消分级。

3)以瓶插日起至剩余开花数占总花蕾30%时的瓶插天数为瓶插寿命。

4)以瓶插日起至开放花蕾数占总花蕾10%时的瓶插天数为催花时间。

5)瓶插期间每天对开花的各处理分别取6~10朵开放至最大的花,通过游标卡尺(精确到0.05 mm)准确量取外层花瓣的最大花径,计算出每个处理每天的平均最大花径。

1.2.3 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1)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使用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测试盒(比色法),进行测定。称取新鲜的待测样本0.1 g,按照m待测样本质量∶V蒸馏水=1∶10比例研磨成匀浆液,离心稀释制备上清液备用。按说明书加入试剂充分混匀,置沸水浴反应10 min,冷却后放入1 cm光径4 mm内径比色皿,分光光度计波长620 nm,蒸馏水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2)MDA含量的测定 使用MDA测定试剂盒(TBA法),进行测定。按说明书加入试剂,离心后开盖煮沸40 min,取出用流水冲凉冷却,进行

3 500~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进行吸光度值的测定。

3)SOD活性的测定 使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测试盒(羟胺法),进行测定。样品称取0.1 g,制备成4%的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按说明书加入试剂混匀,室温放置10 min,后在波长550 nm处,用1 cm光径比色杯,双蒸水调零,进行比色。

4)POD活性的测定 使用南京建成公司POD测定试剂盒(测植物)(比色法),在冰水浴条件下制备组织匀浆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备用。按说明书加入试剂混匀,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420 nm处,用1 cm光径,双蒸水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1.2.4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用Excel 2007进行原始数据整理及制图, 用SPSS 19.0软件进行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及Duncan 法检验显著性差异。

2 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开花相关形态指标的影响

由图2~3可知,在基本催花保鲜液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GA3和6-BA,在第2天时蜡梅切枝的观赏品质均有较好的效果。CK的切枝开花少,加入催花保鲜液基本配方(JS1)的切枝开花较多,特别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切枝开花率有更高的提升,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添加的催花保鲜剂能够有效促进蜡梅切枝开花。

图2 蜡梅切枝在催花保鲜剂中瓶插后第2天开花情况对比Fig. 2 The flowering conditions of cut branches i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on the second day

由表2可知,CK的瓶插寿命最短,为4.33 d;而JS5的瓶插寿命最长,约10 d,瓶插寿命较CK延长了6~7 d的时间,效果最佳;JS6的插寿命仅次于JS6,为9 d左右。同时,除JS1外,其他处理组的开花率均显著高于CK(P<0.05),其中,JS5的开花率最高(69.46%),是CK的3.04倍。此外,JS5的蜡梅切枝的平均最大花径显著高于CK(P<0.05),增长了76.64%,催花时间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处理组(P<0.05)。因此,JS5即加入了120 mg/L GA3和120 mg/L 6-BA的瓶插液在瓶插寿命、开花率、催花时间3个形态观测指标中表现较好。

表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处理组的瓶插寿命、开花率、最大花径和催花时间Table 2 Vase life, bloomed ratio, max flower diameter and flower forcing time of bottle insert under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hormone concentration ratio

图3 蜡梅切枝在催花保鲜剂中花蕾开放数量Fig. 3 The number of open flowers of C. praecox i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2.2 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开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由图4可知,CK蜡梅切枝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瓶插天数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瓶插的第4天之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总体来看,添加了生长调节剂的处理组糖含量均比CK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JS5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在第10天达到最高。因此,JS5催花保鲜液对瓶插过程中切枝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最大,有效增加了蜡梅切枝中的糖含量,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

图4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Fig. 4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hormone vase treatments on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petals of cut flowers

2.2.2 不 同 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 花 瓣 中MDA含量的影响

由图5可知,蜡梅切枝在不同催花保鲜剂中瓶插的2~10 d,CK及JS1的MDA含量均较其他处理高,且在后期呈上升趋势,表明JS1基本催花配方和CK细胞膜过氧化损伤较为严重。与CK和JS1相比,JS4、JS5在前8 d的MDA含量变化较小,均是所有处理组中最低的,但在第8天之后迅速升高,表明这2组切花在前期的细胞过氧化损伤较低;而JS3、JS6、JS7的MDA含量变化较平稳,且在第10天时时含量最低的。

图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瓶插液对切枝花瓣中MDA含量的影响Fig. 5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hormone vase treatments on MDA content content in the petals of cut flowers

2.2.3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6可知,CK的蜡梅切枝内SOD随瓶插天数增加呈下降的趋势,表明其抗氧化能力越来越弱,花枝加速衰老;其余处理组中JS4、JS5的SOD活性随瓶插天数增加而先在第2~6天降至最低,随后在第6~10 天升至最高。

图6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Fig. 6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hormone vase treatments on SOD total activity content in the petals of cut flowers

2.2.4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7可知,随瓶插天数增加,蜡梅切枝花瓣中的POD活性总体变化趋势为逐渐增加。说明所有处理均提高了POD酶的活性,增强了抗衰老能力。而其中JS2、JS4、JS5和JS7的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抗衰老能力迅速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蜡梅切枝衰老后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而CK中的变化则较为平缓,抗氧化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图7 不同催花保鲜剂对蜡梅切枝花瓣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Fig. 7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hormone vase treatments on POD activity content in the petals of cut flowers

3 结论与讨论

切花采后开花及衰老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变化不同于在完整植物上的开花与衰老[15]。在激素水平上来看,切花体内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激素环境,在瓶插过程被打破,细胞分裂素(CTK)类、GA3类等延缓衰老的这一类激素合成量在逐渐减少,而脱落酸(ABA)等促进衰老的激素含量则在逐渐的增多。在切花催花保鲜液中,其他切花上均有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GA3处理[16-18]和6-BA[19-21]可延长瓶插寿命、促进开花,对切花催花保鲜效果及生理特性均有较好的影响。并且盛爱武等[22]也通过处理证实,可利用CTK类及GA3处理蜡梅切枝,达到保鲜促进开花的效果,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前期理论支持。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7种不同浓度配比的GA3与6-BA的催花保鲜液对其外观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JS5(30 g/L 蔗糖 +300 mg/L 8-HQ +300 mg/L Al2(SO4)3+GA3120 mg/L +6-BA 120 mg/L)在形态方面效果最佳,瓶插寿命约为10 d;开花率最高(69.46%);最大开花直径为1.89 cm,与CK相比增大76.64%;催花时间最短(2 d)。在前人的研究中,浓度蔗糖30 g/L+赤霉素150 mg/L的配比,能够显著的提高迎春切枝的开花量,催花效果较为显著,这与本研究得出的最优配方120 mg/L GA3的浓度是接近的,但周琦[10]曾做过关于催花保鲜技术在梅花切枝切采后的应用后发现,添加了10 mg/L GA3和50 mg/L GA3催花液处理的催花保鲜效果较好,这与本研究中的浓度则相差较大,可能是因为植物不同,并且因其切枝的长短、粗细、花量不同,催花保鲜过程中每种植物的开花对赤霉素浓度的需求不同;并且每种试剂的浓度配比不同,效果也有所不同。对于蜡梅切枝的催花保鲜剂方面尚无前人研究,但在保鲜剂方面,章志红等[23]认为2 000 mg/L维生素E对蜡梅切花的保鲜作用最好,最大花径比CK花径促进了76.5%,开花率在60%以下,这一结果与本实验相比,花径增加率、开花率均低于本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催花保鲜剂的保鲜作用较好,且兼顾催花的效果。

在生理方面,JS5有效缓解了可溶性糖的降解,则提高了细胞膜的稳定性,改善了花枝内部环境,提高了蜡梅切枝催花的开花品质。JS5可溶性糖含量随瓶插天数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的这一变化结果与在梅花[10]和切花菊[11]上是一致的,在催花和瓶插过程中由于呼吸强度增大,体内可溶性糖类的消耗也逐渐增加,GA3和6-BA的添加可以通过调节内环境从而达到减缓切花催花过程中的物质消耗的目的,延缓衰老症状的出现。MDA含量,JS5的波动幅度为最小,最有效的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而SOD活性呈“U”型变化,前期下降这一变化可能是植物切枝在采后保护自身的应激反应,而后几天又上升为最高这一过程则是在瓶插液的作用下增强了活性;POD酶活性的变化说明JS5中抗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衰老速度会相应减慢,这与在切花菊[11]上的研究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切花保鲜剂可溶性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气溶胶铁可溶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获揭示
有趣,才是婚姻的保鲜剂
富士苹果保鲜剂的保鲜效应研究
化学—渗透压法温和破碎处理下大肠杆菌细胞胞内蛋白质的释放率
无银保鲜剂对卷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佛罗里达大学研发保鲜剂可延长油梨的货架寿命
延长瓶插切花寿命的技巧
2008年荷兰国际园艺展览会切花新品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