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铜器艺术中的自然观主题

2021-10-20刘梓玺

东方收藏 2021年10期
关键词:自然观青铜器纹饰

刘梓玺

摘要:“自然”是贯穿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关这一主题程式的表达,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有着多方面的体现。早在上古时期的岩画、彩陶、玉器、雕塑和建筑中,都有关于“自然”因素的体现。“自然”这一主题贯穿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是对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在我国的青铜器艺术中,就是以“自然”观念为因素占据主要位置强化了美术图像的典型表现。在青铜器的纹样上,有多种关于“自然”主题的表现,其表现形式随着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升级,“自然”的因素在其中也更具多样化的象征。对青铜器中“自然”主题的探索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自然观

一、自然观的概念界定与成因

自然观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人们常把自然认为是一个普遍的、相互联系的、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了朴素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具有整体性、运动性和思辨性等特点,从表现形式上,则主要包括了阴阳五行说、八卦说、老子道论、唯物主义自然观、天人合一、元气说等观点。

有关自然的观点,在典籍中最早由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老子在书中共有五处关于自然的记载,其中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论(《老子·二十五章》),就体现了其自然观的核心,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成其所以然,万物要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阴阳五行说分为阴阳与五行,阴阳为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力量,两者相辅相成,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八卦说起源于《周易》,其阐述了宇宙的生产过程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宇宙的根源,古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构成万物的本源。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天人合一”观点则指采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古代朴素主义自然观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商周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发展,到战国已经具有了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其讲究天人合一、和谐有序的特点,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这在上古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上就具有诸多体现。

二、青铜器纹饰中的自然观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标志性的成就和意义。我国青铜技术的发明及使用,不仅是人类历史中某种技术的获得,其形制、纹饰、图案更是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在其制造的过程中孕育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辨精神,这也离不开自然观的作用,因此研究自然观与青铜器艺术间的相互的影响,对于了解古人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青铜器的研究当中,纹饰图像是青铜器艺术中的主要特征,也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对象。将青铜器艺术按照不同时期的文化分类,其纹饰图案也随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产生变化。

1.二里头时代早期青铜

中国最早的美术遗存,即新石器时期的美术图像,这个时期的美术特征已经具有明显的自然写实倾向。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中为代表的人面纹、鱼纹、鹿纹等图形,庙底沟类型中为代表的鹳鱼、斧头、植物等图形和马家窑文化中的水波纹和舞蹈纹等,都体现了早期艺术中写实和生动的风格,所描绘的元素大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对自然非观念化的写照的特点。自然因素在早期艺术创作中具有持续的影响,在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的艺术都围绕着自然观而产生。最早与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河南偃师文化遗址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这个时期青铜器大多受到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影响,而且出土种类和数量较少,器类主要有爵(角)、斝、盉,从实用功能上主要以酒器、乐器、烹煮器、兵器为主。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古拙粗犷,具有抽象性和单一性,给人一种高度抽象的神秘感。器物上的纹饰简单,以弦纹、圆点纹、云纹等的几何纹为主,具有开创青铜器纹样艺术先河的重要意义。

2.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中自然观的表现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在继承了夏朝晚期青铜器风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制作技术和纹饰上达到了鼎盛,这个过程孕育了青铜器艺术的高峰,其种类和数量持续增加,形制和纹饰样式有了大量创新。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局限,人们崇拜自然、信奉鬼神,在商周时期的政治与礼制生活中,巫觋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殷人对神性的崇拜高于一切。早在《左传·成公十三年》的记载中,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体现了殷人对自然的关注。《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而且现存甲骨卜辞中的记载,无不体现了殷人尊神重鬼的思想观念。巫觋文化大行其道,青铜器艺术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的。因此青铜器上的纹饰常以动物纹样、几何纹、自然气象纹饰为主,传达神秘、古朴、威严、诡异的审美追求。主要的纹样包括:以饕餮纹、夔纹、三角夔纹、蟠龙纹、鱼纹、鸟纹、凤纹、虬纹、龙纹、蝉纹等为主的动物纹样;以窃曲纹、乳钉纹、环带纹、弦纹为主的几何纹饰;以云雷纹、水涡纹、环带纹为主的自然气象纹饰,这类纹饰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艺术风格。在青铜器纹饰的研究中,著名学者张直光教授指出商周的文献极少将青铜器纹饰与某种图腾和神祇相关联,其所象征的是一种泛自然的特征。这类纹饰所傳达的含义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描绘,它是“泛神动物”崇拜的概括式图像化,它将各种远古始祖、守护神灵、民间群体的膜拜对象、自然神祇,即整个社会的宗教信仰集大成,进而赋予具体的视觉形体,以动物形象为主的语言符号,反映着超越自然物体本身的力量和意志。通过动物的眼、角、齿、爪进行自然意志传递,在祭祀的过程中充当媒介的作用,人们希望通过这个过程与自然意志间建立一种可沟通的渠道,从而使朴素主义的自然观得到实现。出土于湖南安化县的“虎食人卣”就符合这一自然观,器物看似一个小人与虎相抱,人头置于张开的虎口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食人”说。但这件作品上的小人面色沉静,毫无恐惧,满脸肃穆地蹲在虎口之下,很难让观者感受到食人的状态 ,“食人”说受到普遍的质疑,其意义更符合是协助巫觋完成特定的祭祀行为,由人到神、由人到天的过程中,借助动物的帮助下实现“升天”的概念,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3.东周时期美术中的自然观念

东周时期的社会随着宗法制的松动、诸侯兼并战争的不断爆发,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底层社会“士”的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列国认识到国家地位的稳固、经济生产的繁荣与“民”的作用息息相关,于是促进了民本思潮的发展,同时“德”也开始渗透在人们的交往中。这些变化对青铜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周时期的青铜器在前代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积累和进步,兼顾实用与美观的原则,纹饰上讲究协调统一,装饰性强,富有动感和生趣。纹饰分为主要纹饰和次要纹饰,体现了虚实相生的表现理念。由于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和铸造工艺的提升,青铜器上新的装饰性题材也不断出现。东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更加具象化,体现了青铜器纹饰由神秘向写实的转变,受到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其表达的主题也更贴近生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宴乐、狩猎、草桑、射弋等为主图绘纹饰,例如铜豆上红铜铸镶的狩猎纹、铜壶上的宴乐狩猎攻战纹、铜鼎上的植物花叶纹等。在这个时期的纹饰中出现许多密集型人群的表现,用高度简化的方式来刻画,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式,这也是从对自然界物象的崇拜向对人本身关注的转变。周人虽然也听命于天,但也关注人蕴含的能量,强调人事,这在表现人的纹饰中就得以体现,其所受到的就是朴素自然观关于天人观念的影响。当“天”的神秘力量逐渐被质疑,人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在思想领域中的“天卑人尊”映射到政治生活中就是儒家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自殷商时期人们对神的信仰与屈服,到西周时期重视“礼”的作用,再到东周时期关注人的这一过程,反映出了中国上古时期由“神本”向“人本”的哲学思辨。

三、总结

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体现了先哲的智慧,而青铜器作为上古时期的标志性成就,作为承载物,是先哲们思想的体现,也是古人智慧的見证。纵观青铜器的发展过程,随着技术与审美的进步,器型兼具实用与美观,纹饰也愈发精美。本文从青铜器的装饰纹饰出发,与自然观的思想进行联系,以期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美]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9.

2.[美]巫鸿.对“中国青铜时代”的再思考[J].文艺研究,2006,(10):117-130.

3.远小近.美术与自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刘梓玺,1995年12月生,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史论,工作单位:陕西咸阳中学

猜你喜欢

自然观青铜器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纹饰变化初探
直觉:爱默生超验主义改革的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民间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