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体学习平台引领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2021-10-16李淑新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

李淑新

[摘   要]在教育变革中,教师应该从研究教育规律着手,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共同体学习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体学习平台能够让校本教研更具实效性,让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更具能动性。学校要借助共同体学习平台,深度挖掘教师的教育教学潜能,引领每个教师自觉走上专业成长道路,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的谚语启示教育工作者:团队学习更有力量,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后劲、可持续,确保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团队成员在學习过程中,通过共同研究、共享资源,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成共同体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共同体学习平台上的校本教研更有实效性

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策略、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以学科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构建成共同体学习平台,可以支持教师们在此平台上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共学、共研、共推的过程中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

1.共学着力研究学生的学

在共同体学习平台上进行的校本教研要着重研究课堂教学。由于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所以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学生的学[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体现在精神的引领、方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学体现在情感、态度、习惯的改变,体现在建立思想、丰富情感、健全人格等方面。教师们通过共学可以传递彼此的教育理念,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启发,丰富自身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当然,教师们需要共学的内容还很多,比如相关的教育理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其中,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此外,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等,也都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共学资源。

借助共同体学习平台,教师们也可以在分析已有较成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共同研究适应课改的学习新方式。例如,共研 “读、研、讲、练、评”等学习方式。教师们可以尝试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读研讲练评,同时梳理学生在课堂内、课堂外用于读研讲练评的时间、内容和形式。教师的教必须适应学生的学,要以教师的读研讲练评引领学生的读研讲练评,形成读研讲练评双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的改变,还可以促进教师教的改变,体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育人理念。

2.共研着力研究课堂教学三个“三”

课堂因课而异、因教而异、因学而异。在共同体学习平台上,教师们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共研课堂教学特色。例如,共研“三精”“三真”“三清”课堂。其中,“三精”是指精准讲(少讲)、精准练(分层)、精准扶(面向全体);“三真”是指真行动(思维参与)、真进步(实际获得)、真反思(反馈补救);“三清”是指堂堂清(每天达标率)、周周清(每周达标率)、月月清(每月达标率)。

在共研“三精、三真、三清”课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共同体内的优质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共同体内的优秀教师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落实“三精、三真、三清”方面,优秀教师们都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共研平台上,给这些教师压担子、搭平台,便可以引导他们向教师团队积极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成为团队研究的共享资源,并引领团队成员集中体验他们的研修经历。其次,在共研平台上,教师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会被带动起来。在优秀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团队中的普通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这些普通教师在承担团队交给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会把自己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改进策略、自主设计并主持的专题研修项目等分享给大家,或组织大家一起研究。这样的共研,有效提升了普通教师的教学技能,也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愿望[2]。

共研“三精、三真、三清”课堂取得的成果是可视的。在共学、共研的过程中,学生的学是可视的,不仅学的内容可视,学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可视的,因为“三精、三真、三清”课堂把学生学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融为一体了。教师们通过“精准讲”和组织“精准练”,把学的内容精准地呈现给学生;通过组织“精准扶”“真行动”,让学生学的过程可视化;通过组织“真进步”“真反思”,让学生学的结果可视化;通过组织“堂堂清”,使学生们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3.共推着力研究课程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于推动课程改革。在这过程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承载着构建一以贯之的课程体系的艰巨任务。为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利用课程把1-9年级真正“贯”起来,需要构建共同体平台做支撑。例如,可以构建同一学科九个年级的教师学科学习共同体,以整体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课程育人体系。

学科学习共同体的工作思路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组织师生共同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落实各类课程的融合—形成多彩的课程文化—实现课程评价促进教和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们在该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推动形成“纵向一贯、横向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即从横纵两个方向系统设置1-9年级各类课程的目标、内容、学时、评价办法等,整体制定1-9年级各学段学科课程纲要,分别设置全校必修、学部必修、年级必修、班级选修、个人选修等课程。

具体而言,为突出体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师们以1-9年级大学科组为单位,纵向梳理各年级语、数、英、音、体、美、劳、信等学科的知识、技能、学科素养等细目表,贯通梳理中学部理化生与小学部科学、中学部史地政与小学部思品等学科的知识、技能、学科素养等细目表。同时,以阅读为媒介,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学科素养横向融合,一以贯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此外,对与国家课程密切关联的研学、冰雪、健康、劳动、环保、法制、安全等拓展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使之成为国家课程的补充与延伸。

二、共同体平台上的专题研究更具能动性

教育不是告诉和被告诉的事,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的过程。因此,对于教育成效的考量,不能仅仅关注结果,更不能仅仅关注考试成绩,而应该更加关注教育过程。但教育过程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潜藏着诸多难点、热点问题,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而有的已经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尝试运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是十分重要的。开展问题研究,特别是开展专题研究,是教师们获得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的重要途径。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发挥共同体学习平台的优势,教师们相互激发,相互借力,可以更快地找到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共管确保共同体有序运行

教师们在开展专题研究的过程中,除了以问题为抓手外,还可以依据专题研究的方向或内容,建立多个学习共同体。例如,可以建立队伍建设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德育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教学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为有效发挥这些专题研究共同体的作用,让科研真正“动”起来,学校需要建立起各类研究共同体的管理体系,形成共同体学习平台共管的局面。例如,安排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或科研主任做牵头负责人,以班子成员为管理主体,共同管理队伍建设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研究如何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安排德育干部做牵头负责人,以年级组组长为管理主体,共同管理德育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组织各年级班主任参与专题研究;安排教学干部做牵头负责人,以教研组长为管理主体,共同管理教学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引领学科组教师参与专题研究。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专题研究基本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内容紧扣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共同体之间的研究有很多交叉的地方,需要各共同体牵头负责人进行组织与协调,以维护研究秩序,形成研究合力,达到共学、共研、共享的效果。

2.共创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在改革,教师们只有共同创新,才能使育人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共创的工作思路是:“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前人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实施这些措施后,学生、家长、教师发生了哪些变化?”当教师们遵循共创的工作思路思考育人问题时,他们就减少了抱怨,增加了反思,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成就感。

在共创的过程中,共同体学习平台的作用不可替代。查阅文献、编制问卷、组织访谈、开展测试等,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成员们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一起交流思想,梳理工作策略,构建相同问题的解决模式,等等。有时,在分享思考、实践、改进、再实践的经验时,成员们往往通过借鉴他人的想法和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共展激发教师研究内驱力

在做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往往采用行动研究,研究的成果也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并不都具有推广价值,很多情况下是因学生而异的。对于学校而言,与其追求研究的“成果”,还不如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即让各研究共同体成员讲述研究的历程,呈现合作探究的收获,展示自我成长中的亮点。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展示成果的过程是一种正强化,教师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被支持、被认可,进而提升工作内驱力。此外,教师们还能感受到影响他人、带动他人一起成长的成就感。即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更多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不仅壮大了研究共同体的队伍,也助力学校逐渐形成“做研究是在增长本领”“不研究就要落后”的工作氛围。

学校能够给教师们搭建很多共展平台,如举办丰收节、组织论坛、开设研修讲堂、编辑成果集等。无论是哪种共展平臺,都具有激发教师研究工作内驱力的功效。同时,教师们展示的研究成果也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德育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展示的研究成果包括:“家长给学生做‘评比星”“家长和任课教师沟通,共建学习平台”“特殊学生家长比我们更着急”“自主管理,由要我做变我要做”“闪光日记转变学困生”“建立日清任务单”“从破冰与打雷开始赢得家长信任”“吃糖是小事,解决的是大事”“活动中培养班级凝聚力”“直面班级问题,研究进步的点”“用心灵感知问题学生”“成长档案袋助力学生成长”等。教学专题研究学习共同体展示的研究成果有“考试去模式化”“兴趣教学(思维导图、英语配音、辩论赛、诗词大赛)”“分层教学(学困生帮扶)”“小组合作”“实验教学中的自制教具(实验竞赛)”“政治学科的时事播报”“数学教学中的iPad教学尝试”“教学中的戏剧表演”“创新型作业研究”等。

上述研究成果中,有的是教师工作中的小妙招,有的是实践经验。教师们在展示这些研究成果的时候,都是自豪和喜悦的,做研究的价值自然也蕴藏在这些成果之中。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应结合学校的具体实践,说明在使用共同体学习平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三、对共同体学习平台使用的再思考

尽管共同体学习平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其在运转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教师参加共同学习的动力不足,共同体学习平台上的学习内容分散,共同学习的时间较难把握等。这些困惑不仅是使用共同体学习平台遇到的难题,也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对此,学校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开展调研,寻找教师工作的动力源

通过调研了解教师需求,并对照教师需求开展共同体学习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调研工具可以是访谈提纲、问卷等。例如,开展有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各教研组教师对学校制度的满意度不高。为此,学校管理工作应把完善制度作为突破口,努力满足教师的需求。例如,制定共同体学习公约(或称为学习制度),内容包括学习的目标、口号、职责等,并组织教师们认识公约、学习公约、接纳公约,以文化激励人、凝聚人,从而激发教师们共同学习的积极性。

2.精准分析,聚焦教师共同研究的内容

教育教学实践中会产生许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共同体成员来共同研究。因此,学校管理者可以从中筛选出共性问题,发挥团队优势,精准分析、共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即通过“筛选”确定共同研究的内容。例如,学校组织相关教师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指数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越多,表示状态越好。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指数、学习策略指数、学习动机指数、家长参与指数都比较低。据此,教师们可以找到需要研究的共性问题,即聚焦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学生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此外,为保证共同体学习平台的有效运转,学校应注重落实对共同体学习平台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可以让教师们为共同体学习平台制定工作计划。此外,教师们在各共同体学习平台上每月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学习研讨,每次学习研讨不少于1小时。在每学期结束时,教师们需要在共同体学习平台上进行研究成果的展示。

四、结语

总之,建立各类共同体学习平台,制定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可以把教师们凝聚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助力教师们专业发展。通过共同体学习平台,在同伴的影响下,教师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他们不仅学习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还自觉学习同伴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等。学习是为了改变,改变是为了提高。相信教师们在共同体学习平台的引领下能够快速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并在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美育教师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