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优化

2021-10-14崔艳艳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重要价值高职院校

[摘要]创新创业基地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管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资金严重不足,运营方式僵化;发展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完善,导师素质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议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实践教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提升基地服务质量;打造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与服务无缝衔接。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重要价值;建构路径

[作者简介]崔艳艳(1975-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河南  济源  459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B880014,项目主持人:崔艳艳)、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五育并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JGLX742,项目主持人:耿俊梅)和济源2020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区智慧平台构建”(项目编号:20043006,项目主持人:崔艳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9-0063-05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基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创新创业生力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虽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发展迅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仍存在定位不清晰、制度不完善、协同效率低、导师队伍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创新创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可行性路径,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改革创新提供参考,培养企业需求的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价值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提升办学实力、拓宽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探索教育模式改革的最佳选择。

(一)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

高职学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具有多元化的个性特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旨在以学生兴趣爱好探究、专业发展探索为主导,立足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结构和知识储备,分层分类地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专业课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技能训练融入创业实践、科创竞赛融入行业发展趋势,发挥创新创业基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可营造学生多元化发展实践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开拓进取、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助推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提升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通过引入企业技术、行业信息、政策支持等资源,不但能节约办学成本,还能改变学校单一的实验实训环境,营造真实的实践教育場景。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教育场景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可得到迅速提升。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工程师兼任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可促进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总之,通过共建创新创业基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产教不断深度融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必然得到提升。

(三)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围绕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秉承共赢共存、协同创新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此过程中,通过政府的统筹、指导与扶持,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引入企业经营制度,推行市场化运作,试行股份制合作体制,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新模式;企业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基地或签订基地协议,通过“校中企、企中学、学中用、用中练、练中悟”的职业教育形式,开启行业认知、市场需求、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岗位技能、团队协作、岗位实践等理实结合的沉浸式创新创业教育场景,打破了高职院校单一的办学主体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兼顾了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等多方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现状审视

2015年,《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国内众创空间呈现“井喷式”发展,各高校纷纷建设了众创空间、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众创空间,2018年为6959个,2019年为8855个。2017年至2019年,教育部分三次选出152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其中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23个、高职院校6个。由此看出,高职院校入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数量远低于本科院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管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是教育改革探索的系统性工程,不但需要学校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还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而现实是,部分学校不重视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致使基地工作开展难度大。一是部分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混为一谈,致使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教育功能不突出。二是没有设立负责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团队,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管理,因精力有限和管理经验缺乏,影响了创新创业基地服务质量。三是协同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责权分工不明确,缺乏沟通和协调,各自为政、相互推诿,致使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不顺、协同效率低下,难以发挥资源聚合的效应。

(二)资金严重不足,运营方式僵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大部分属于公办单位,基地的建设资金均来自学校自筹和政策扶持,资金使用遵照国有单位资金使用制度进行申请,存在着审批程序烦琐、办理时间漫长、扶持力度小等问题,在解决基地管理、资助项目、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工作中严重制约了基地的建设发展,导致基地的管理水平滞后,运营僵化。一是创新创业基地实训场所的建设中,实训设备购置申请数额的高低决定了财政审批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设备到位了其时效性也过去了,技术创新的进度受到影响。二是创新创业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但因资助审核制度与市场机会存在时间差和资金金额低的问题,时常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现象,影响创新创业成功率。三是基地在开展针对性强、个性化服务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因受众面小,经费申请受到限制,影响项目发展,基地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三)发展定位模糊,特色不明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师资力量等因素有关,部分学校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目标的理解不同,定位模糊,致使发展参差不齐。一是部分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创业项目的经济成效为主,导致基地项目多数类同,缺乏创新,不具备竞争优势,存活率低。二是不重视创新创業实践育人宗旨,重赛事,轻培育,存在赛事结束后项目也随之消失的现象,基地建设形同虚设。三是忽视区域经济发展,师资结构单一,实践教育资源薄弱,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脱离市场需求,没有紧密联系地方资源依托优势专业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

(四)配套制度不完善,导师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国家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大学生休学创新创业,激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但休学与离岗创新创业后的各种制度化服务尚未细化,也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这导致大学生与科研人员对创新创业保持一种“等等看”的态度。同时,多数高职院校虽已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但导师多是专业理论强、实践能力弱。另外,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人员多由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人员兼任,专职导师数量不足,且缺少必要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经验,难以保障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优化路径

面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和产学研优势,做好顶层规划,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应围绕“思政引领、唤起意识”的培育宗旨,多方面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为学生创建一种能够激励学生想创新、愿创业的环境,塑造其科学的创新价值观,使其焕发持续、强劲的创造动力,形成适宜培育创新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一是重视榜样的力量,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环境。定期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讲座、沙龙、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宣传创业典型、普及创新创业政策,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形态教育,厚植“知责任、勇担当、敢拼搏”的创新创业文化。二是重视社团的纽带力量,构建创新思维培育环境。社团是大学生主动交流学习的基础性团体,学校应扶持大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鼓励兴趣相投、目标相近的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交流的环境。三是重视成功的效应,构建创新创业自信环境。创新创业基地要长期开放,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成果展,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创新创业成果,通过与创业者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感受创新创业带来的自信与成长、责任与担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树立创新创业的信心。

(二)搭建实践教育体系,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是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基地的目标。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融合社会优质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1.专创融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应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科创大赛等活动,打造“创新、创业、创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一是强化职业意识。开放校内外社团活动中心、实践基地,通过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让学生从活动中了解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强化职业意识,认识创新创业能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要创新教育模式,在专业教学课堂中植入人职匹配理念,根据岗位职能的不同,将专业技能在应用领域中的作用及成效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职业发展路径;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融合的实务课程,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鼓励学生跨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团队,加强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中的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汇聚资源,提升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创新创业综合素养要在适宜的环境中不断实践才能逐步形成,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难以做到知识创新及技术进步的教育效应,因此学校要大力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联合政府、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及优秀校友等多方力量,共建创新创业基地。一是大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借助企业技术、知识、资金等资源,建设与前沿技术匹配的基地,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岗位需求融入实践教育体系。二是在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下,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企业优势,建立由企业家、优秀校友、创业成功者组建的导师队伍,制定创新创业资金资助办法,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三是建设创客交流空间、项目办公空间、成果展示空间,为学生搭建知识、信息、技术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跨学校组建团队,通过宣传推广和参加竞赛扩大影响力,影响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三)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提升基地服务质量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主体的需求,应通过校政企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用“教育+科技+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理念贯穿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全过程,建设长效服务机制,形成部门合力、协同创新的基地管理服务模式。

1.健全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管理机制。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专门的部门协调全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基地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各部门业务职能,保障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顺利进行。二是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出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三是围绕市场发展,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深化校政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体系。学校、企业与政府可以共同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共育人才培育方案》《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与政策,保障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基地的运营有序进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四是健全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制度,保障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孵化。学校应出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创新创业项目扶持资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扶持资助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重点培育,促进项目孵化成功,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实践教育有序开展。五是制定导师管理和项目辅导质量评价等相关的制度。围绕“思政引领、技能强化、行业认知、能力提升、素质养成”五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校内外社会优质资源,聘请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优秀企业家和校友等,建设一支由“思政导师+专业导师+行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全程、全覆盖、个性化”项目辅导模式,保障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运行。

2.建设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情,从思政引领、技能训练、项目训练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分阶段、分类别地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逐級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能力。一是构建思政引领实践体系。内容设置要秉承与专业发展领域贴近的原则,采用专业领域内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分析、研究,通过思政教育、社团活动、社会调研、讲座等方式,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二是构建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体系。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主要对专业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将专业领域内的现实问题项目化,分解项目训练要点,开展技能训练活动,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培养通用能力。通过技能训练、技能竞赛、实训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强化创新创业思维,树立创新创业自信心。三是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训练体系。开展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活动,通过竞赛辅导、典型案例分析、创业实践与实施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敢于担当、充满自信的创新创业精神。

(四) 打造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与服务无缝衔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是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线上载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和服务,完善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为学校、政府、企业、创业者架起桥梁,从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创新创业基地借助信息技术建设线上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管理及服务平台,将课堂教育、社团活动、竞赛训练等教育环节培育出的创意、项目上传至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创意、项目、孵化”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同时,帮扶学校挖掘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信息数据统计掌握项目发展状况,提升学校创新创业孵化资源利用率,对创业项目进行更便捷高效的管理。二是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与政府、兄弟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有效对接,组建创新创业基地联盟,整合政策、教育、资金、技术等资源,在线上开展各类学科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孵化、科创竞赛等教育活动,提供教、学、研、创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立体式服务,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发展。此外,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平台上的项目进行动态评价,对各基地的管理运营进行评定,促进创新创业基地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波,杨晓蝾.产教融合视野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20):90-92.

[2]庞志康.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88-92.

[3]金爱国,刘俊栋.高职院校“产教创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20):57-61.

[4]徐维莉,葛鑫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3-86.

[5]李德丽,于兴业.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1):152-155.

猜你喜欢

重要价值高职院校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基层协商民主: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在公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