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防治棉花田一年生杂草效果与安全性

2021-10-14郭文磊于金萍刘亦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25期
关键词:马唐牛筋棉田

李 琦,郭文磊,孟 琦,于金萍,刘亦学,张 惟

(1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1;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3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静海区分校,天津300381)

0 引言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500万hm2[1]。棉田杂草是制约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生面积可达棉花种植的56%,常年导致棉花14%~16%的产量损失[2-3]。棉田杂草可与棉花竞争水肥、光照、生存空间,传播病虫害,增加种植成本,影响棉花的产量与质量[4]。中国不同棉花种植区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但优势杂草大致相同,多以莎草科杂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混生,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主要有香附子、反枝苋、鳢肠、马齿苋、马唐、牛筋草、稗草[5-6]。目前,中国棉田除草剂以单剂为主,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是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通过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达到除草效果,在棉田应用广泛,对棉田常见禾本科杂草马唐、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狗尾草防效较好,但对藜、马齿苋、反枝苋等阔叶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香附子防效不理想[7-10],并在一些地区已经产生了抗药性[11]。砜吡草唑(pyroxasulfone)是日本组合化学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异噁唑类除草剂,通过抑制超长链脂肪酸延长合成酶(VLCFAE)达到除草效果[12-13],能够有效防除马唐属、狗尾草属、稗属等禾本科杂草以及曼陀罗属、苋属、苘麻属、茄属等阔叶杂草[14-15]。二甲戊灵和砜吡草唑的作用机理不同,杀草谱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将其合理复配可扩大杀草谱,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为此,本课题组于2019年进行了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防除棉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该混剂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最佳用量,为国内棉田的化学除草提供新的选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9年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进行。试验土地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5%~2%,土壤pH 7.8~8.1。棉花品种为‘冀棉11’,2019年4月26日播种,2019年9月28日收获。试验地主要杂草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马齿苋(Porbulae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froflexus)。

1.2 供试药剂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pendimethalin+pyroxasulfone)乳油(山东科赛基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30 g/L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乳油(山东科赛基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砜吡草唑悬(pyroxasulfone)浮剂(山东科赛基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共8个处理,处理1、2、3、4为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607.5、810、1012.5、1620 g a.i./hm2,处理5为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 a.i./hm2,处理6为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 g a.i./hm2,处理7为人工除草,处理8为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0 m2,每个处理重复4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计。2019年4月27日棉花出苗前施药,土壤喷雾处理,喷液量为450 L/hm2;2019年5月17日、6月6日分别进行人工除草。

1.3.2 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 田间调查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128—2004),采用绝对值调查法,药后20天调查各处理株防效,药后40天调查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防效效果计算见式(1)。

分别在药后5、10、20天调查棉花安全性,记录药害发生及恢复情况;棉花成熟后收获测产。

使用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16]进行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防除棉花田杂草效果

由表1可知,药后20天,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 a.i./hm2的处理对马唐、牛筋草、反枝苋效果较好,对反枝苋效果一般;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 g a.i./hm2对棉田4种杂草都有较高的防效;将二者复配,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各处理对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的株防效均在85%以上,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防效也逐步提高,总体防效较好。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607.5、810、1012.5、1620 g a.i./hm2,处理对杂草总株防效分别为87.1%、92.5%、98.0%、100%,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 a.i./hm2和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 g a.i./hm2对杂草总株防效分别为85.3%、88.4%。

表1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杂草20天株防效%

由表2、表3可知,药后40天,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607.5、810、1012.5、1620 g a.i./hm2,处理对杂草总株防效分别为82.9%、89.4%、94.5%、98.4%,总鲜重防效分别为86.1%、91.7%、96.7%、99.3%;330 g/L二甲戊灵乳油990 g a.i./hm2和40%砜吡草唑悬浮剂150 g a.i./hm2对杂草总株防效分别为81.5%、84.9%,总鲜重防效分别为84.3%、87.3%。各处理杂草总株防效相对于20天都有下降,可能由小区内新增杂草导致,但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各处理仍有较高的总鲜重防效,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性。

表2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杂草40天株防效 %

表3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杂草40天鲜重防效%

2.2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安全性测定

试验结果(表4)表明,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330 g/L二甲戊灵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3种药剂药后5、10、20天观察各处理的棉花,未发现药害症状。各药剂处理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均有增产作用,增产率为23.35%~28.87%;相对于人工除草处理,棉花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

表4 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中国棉花种植区的优势杂草以莎草科、阔叶、禾本科杂草混生为主,二甲戊灵已在中国棉田作为主要除草剂应用多年,导致棉田中香附子、马齿苋发生严重,而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会导致杂草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已有杂草对二甲戊灵产生了极高抗性的研究[11]。砜吡草唑是一种极长侧链脂肪酸合成抑制剂,能够防除棉田的一年生禾本科、阔叶、莎草科杂草[13]。据报道,对硬质黑麦草连续3年单一施用砜吡草唑,可使其产生抗性,并对其他药剂产生交互抗性[17-18]。将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混用可以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发生[19-20]。因此,本研究将作用机理不同、杀草谱存在一定互补性的二甲戊灵和砜吡草唑混用,能够扩大杀草谱,降低抗性风险,对国内棉田杂草的化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中,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330 g/L二甲戊灵乳油、40%砜吡草唑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棉花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未发生药害。在棉花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田一年生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对棉花有增产作用,试验剂量下增产率为26.04%~28.87%。试验结果表明,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在棉花播种后出苗前施药,对棉田杂草防效好,对棉花安全性高,适宜用药量应为607.5~1012.5 g a.i./hm2。

土壤封闭除草剂的作用效果较易受到土壤、环境及气候的影响,例如土壤墒情、pH、有机质含量、降雨、低温等因素[21]。国内不同棉花种植地区在气候、土壤和棉花种植方式等各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田间的应用中,应根据种植区域特点、除草剂特性及棉花品种特色等因素,筛选出更适合的技术,取得更好的防效。

猜你喜欢

马唐牛筋棉田
牛筋爷变化记
牛筋爷变化记
马唐水提取液对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牛筋爷变化记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黄牛筋
马唐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
两种除草剂对棉田三棱草的防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