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建设阶段背景下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建议

2021-10-12曾建丽

关键词:雄安新区天津

摘 要: 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是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使命。从雄安新区建设的人才需求出发,总结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模式,分析人才对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供需双边匹配理论为研究视角,提出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背景下天津人才供给侧与雄安新区建设需求侧精准对接的对策。研究发现:雄安新区当前实质建设阶段急需医疗、教育、规划、建设等方面人才;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过程归纳为人才培育模式、人才集聚模式、人才共享模式;两地对接过程中存在人才交流方向单一、人才引进意向率低、人才引进政策不健全、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此,坚持“供需双边匹配”原则,提出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对策建议。研究丰富了人才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为雄安新区解决人才交流与合作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人才对接;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天津;供需双边匹配理论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21)-03-0010-08

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千年大计,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为促进雄安新区的规划落地和建设实施,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成立以来,全国很多地区提供大力支持,坚持“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坚决支持什么”的原则,在设计规划、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科技园建设、交通互联互通、当地居民职业培训、生态保护、人才交流等各个方面加大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支持。人才是推动雄安新区各个方面有效对接的重要资源,是雄安新区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开展有效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是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1]。天津市作为雄安新区周边重要的省份,同时与雄安新区相比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理应把天津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整体大局中,努力为促进雄安新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主动对接雄安,服务雄安,既是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建设雄安新区战略需要,同时也是自身发展使然,雄安新区建立如今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处于非常关键的实质建设阶段,需要大量人才,促进雄安新区进一步发展。根据雄安新区建设的人才需求现实,实现天津人才供给的精准对接,有利于促进天津与雄安新区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雄安新区对天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实质建设阶段背景下的雄安新区人才需求与天津市人才供给现状

(一)雄安新区发展阶段划分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发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新型城市的样板,具有低碳、环保、智慧、韧性、宜居、现代化、科技化的特点。为此,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具体表现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需要覆盖到整个新区的每个街道,甚至每一寸土地,结合新区建设实际情况以及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本人前期研究成果[2],本文认为雄安新区2017—2023年经历如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顶层设计阶段(2017—2019年)。在此阶段主要是进一步详细规划布局,在此阶段主要是筹备规划政策出台,涉及生态保护、环境保护、产业规划、住宅拆迁、人口流动等各个领域。

第二阶段:实质建设阶段(2020—2022年)。在此阶段雄安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将项目落地,主要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在此阶段主要以城市建设为主题,雄安新区雏形基本建成。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22—2023年)。在此阶段外来科技型企业不断涌入,创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区的建设由基础设施主导向产业主导转变,新区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

雄安新区自2017年宣布成立,经历两年详细的规划与论证之后,2020年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实施阶段,多个项目已经相继展开,如京雄高铁建设项目、白洋淀水治理项目、植樹造林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以及征迁安置工作等。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是雄安新区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实质建设阶段的好坏关乎雄安新区建设的优劣,需要各个领域优秀人才的共同努力。

(二)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人才需求及其与天津交流合作模式分析

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需要“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创新”等多个要素,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多个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项目与各个资源有效对接问题、项目落实资金问题、项目落实人才问题等众多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推进项目落实的“人才问题”,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在实质建设阶段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过程的问题。

实质建设阶段中每个项目的完成都离不开人才的参与,单纯依靠雄安新区当地的居民不可能完成这一重大目标,一方面,需要各个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各项工作,例如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新区地质结构分析、新区地热能勘探、绿色智能系统设计、5G网络覆盖等;另一方面,需要管理人才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例如征迁安置政策制定与实施、居民搬迁管理、房屋拆迁管理等,同时还需要技能人才,雄安新区实施建设阶段,需要计算机、汽车灯具等技术型人才提供服务支持。《2020年雄安新区急需人才目录》显示,从发布的岗位需求看,医药卫生、教育培训、规划建筑、通信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行业引才需求旺盛。从专业需求看,医学、教育、建筑、金融、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较大。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人才需求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在2020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雄安新区人才智力交流会”线上活动中,发布了2020年雄安新区191家用人单位、1 131个工作岗位、7 565条急需紧缺人才信息[3]。

这些人才需求仅仅依靠雄安新区自身是无法满足的,2017年雄安新区三县常住人口有110.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50.22万人,城镇化率为45.28%[4]。因此,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大量外来人才提供支持,而雄安新区建设初期空间面积有限,人口承载力有限,很难接受大批量的外来人才涌入,开展雄安新区与周边省市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周边省份与雄安新区人才的精准对接成为建设雄安新区的迫切需求。

雄安新区自成立以来,天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两地人才对接交流与合作活动,主要呈现如下模式:

第一,人才培育模式。天津城建设计院、天津市政工程设计院在雄安新区设立分院,参与雄安新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一中等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校,招收雄安新区当地学生,发展雄安新区职业教育,为雄安新区储备技能型人才。

第二,人才集聚模式。天津静海区装配式产业创新联盟在已在雄安新区设立办事处,装配式产业人才满足当地装配式产业发展需求。

第三,人才共享模式。利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人才资源,开展白洋淀污染底泥处置及资源利用、白洋淀周边环境友好型种杨模式技术等研究[5]。

(三)天津市人才资源供给现状及其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存在的问题

天津市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在人才资源规模、人才资源结构以及人才资源种类方面与雄安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能够为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

人才资源规模方面。天津市经济发达,地理位置具有区位优势,促进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区位人才资源优势较大。截至2017年,天津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为415 416人,平均每万人口有科技人员数为26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为64 130人,自然科学教学人员数为38 099人,经济人员35 862人,社会科学教学人员96 761人。另外,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为79 354人,中级职称人数为154 977人。人才资源丰富为促进天津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同时为雄安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奠定坚实的人才资源基础。

人才资源结构方面。人才资源结构包括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从学历结构来看,由于天津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高学历人才较多。根据《2018年天津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天津6岁及以上人中具有高中学历人数为14 658人,占抽样人数的21.94%;具有本科学历人数为9 201人,占抽样人数的13.7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为880人,占抽样人数的1.31%。另外,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说明天津市具有大学学历的人才基数较大,并且以较快速度增加。从职业职称来看,2017年天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535 412人,中级技工人数为146 127人,高级技工人数为127 719人,占的比重分别为27.29%和23.85%,表明天津具有高级职业职称的人数较多。

人才资源种类方面。根据《天津经济年鉴》数据显示,天津人才主要从事二、三产业,2017年从事一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62.71万人、290.9万人、541.22万人,其中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分别占到社会从业人员的32.51%、60.48%。2017年天津市人才从事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制造行业、批发零售行业、建筑行业。其中,从事卫生和社會工作17.98万人,拥有小学专任教师4.3万人,中学专任教师5.08万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11万人。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一些新兴战略性产业以及未来产业不断发展,从事人工智能产业、大数据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天津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雄安新区开展多项人才交流活动,虽然在规划设计、生态保护、港口物流建设、交通建设、产业合作等多方面开展人才对接,但是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人才交流方向单一。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方向,主要表现为天津直接向雄安新区输送人才,侧重于天津人才向雄安新区的单向流动,雄安新区被动地接受,而当地的相关人员前往天津学习交流的较少。

第二,人才引进意向率较低。2019年雄安新区首次举办招才引智活动,参与活动人次高达9 300余人次,但是初步达成引进意向人数为3 000余人,引才意向率为32.26%。

第三,人才引进政策不健全。雄安新区还未出台详细的人才引进政策,尚未规定人才引进享受的福利待遇标准,只是简单规定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政策。

第四,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雄安新区人才交流方式主要表现为推介会、招聘、论坛等,但是还未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网上服务平台,可以用于高端人才跟踪、帮助高端人才了解相关政策、了解雄安新区与天津人才对接供求情况。

二、基于供需双边匹配理论的天津市对接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人才资源的思考

(一)供需双边匹配理论

供需双边匹配理论最初产生于1962年盖尔和夏普利的论文《college admissiond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ge》,用于解决学生与大学录取相匹配问题以及男女双方婚姻匹配问题,并给出匹配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匹配的计算公式,为匹配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6]。1985年经济学教授罗斯在文章《Common and conflicting interests in two-sided matching markets》中明确提出并界定双边匹配的概念[7],并将双边匹配理论投入到市场中,提高市场匹配效率。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供需双边匹配理论是通过对市场主体偏好分析,使得市场供给方与需求方相匹配,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现实生活中,研究人员通常将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代理人相结合,如工人和工厂、学生与学校、病人与医生等,在劳务工作、教育服务以及医疗方面形成“匹配问题”。供需双边匹配理论在国外研究进展较快,在中国理论方面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应用方面,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企业能力[8-9]、人力资源管理[10-11]以及信息管理方面[12]的双边匹配问题。

供需双边匹配的目的在于确定双方的匹配关系,使不同的主体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从而形成稳定的匹配关系[13]。根据市场主体参与方的数量不同,可以将供需双边匹配理论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包括一对一双边匹配理论、多对一双边匹配理论以及多对多双边匹配理论。其中,第一种是最简单的匹配理论,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均为一个匹配对象,如婚配问题;第二种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一方为超过一个匹配对象,另一方为一个匹配对象,如学生高考填志愿选学校问题;第三种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双方均为超过一个匹配对象,这种匹配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围绕双边匹配问题,形成许多决策方法模型,包括多目标优化模型、灰色关联不确定信息决策模型、基于前景理论的决策模型、劳动力跨部门实验匹配模型等。双边匹配模型通常设定双方主体,一方设定为W ={w1,w2,…,wk},另一方设定为M ={m1,m2,…,mn},双方主体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主体偏好,对彼此有一定的期望值,从而对彼此的相关信息进行排序,选出最佳的匹配对象[14]。

(二)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供需双边匹配的必要性

在天津服务雄安新区发展建设,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天津人才供给与雄安新区人才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两个地区之间供需结构难以有效对接,没有切实解决雄安新区人才需求问题,致使两个地区人才的低效配置。天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服务的过程实质是典型的供需双边匹配问题。天津人才资源的供给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供给主体培养与教育,而是将综合型大学、职业型大学、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主体整合起来的形成多中心多主体的人才资源服务供给,提供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人才。哪类人才能够进入雄安新区,提供相应的技能服务与智力支持,主要由雄安新区人才需求的决策主体决定。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如下三方面:

第一,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号召。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对天津港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在“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中共中央批复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雄安新区要加强与天津港的交通联系,畅通出海通道。天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相应人才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为雄安新区建设贡献力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二,天津与雄安新区先天的距离优势。天津距离雄安新区147.6公里,相比东部其他发达城市,具有对接雄安新区距离的先天优势,由此带来的人才对接成本较低,人才适应新的环境较快,人才保障政策差异较小,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天津的人才来说,服务对接雄安新区的吸引力较大,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另一方面,人才流动的生活成本较低。

第三,天津自身发展的需要。雄安新区建设为天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天津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内外发展新动力,发挥自身人才比较优势,对接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获得自身发展后,必然对天津市形成强强联合的态势,相比过去与河北相比会集聚更多资源,促进天津自身发展。

(三)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供需双边匹配问题描述

本文将雄安新区的人才资源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分别简化为供需两个主體包:供给主体包中包含天津的综合型大学、职业型大学、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需求主体包中包含雄安新区的政府、医院、学校、非营利性组织、企业等组织。基于供需双边匹配理论,形成人才资源供需主体双边匹配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天津与雄安新区供需两个主体包中不同主体的最优匹配关系,从而实现天津人才资源与雄安新区的供需对接和最优化匹配。

双边匹配的目的是确定双方的匹配关系,使不同的主体满意度达到最大化,从而形成最稳定的匹配对。对于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供需匹配来说,并非只是天津人才资源向雄安新区单纯的输出,提供智力服务,满足雄安新区建设的人才需求。与“服务迎合需求”的单边匹配理念不同,供需双边匹配理论侧重于天津对雄安新区人才需求的针对性满足,同时,也强调天津人才基本需求的满足、智力的发挥以及价值的实现等,从而达到双方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目的。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与雄安新区人才需求匹配的过程是典型的一对一双边匹配问题,需要将双方主体处于信息对称环境中,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匹配对象。只有基于人才资源供需主体双方偏好,才能有效识别和找到供需双边的匹配点,而这也正是解决雄安新区人才资源供需双边匹配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通过调研以及查阅文献研究,得出人才资源供需主体双方的偏好信息。对于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来说,偏好选择有薪金待遇、组织文化、职业前景、政策支持、户口解决、配偶工作等,对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来说,偏好选择有知识、技能、能力、心理素质、性格、气质等。

结合供需双边匹配理论,假设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的集合为T,T ={t1,t2,…,tj,tn},tn为第j个供给方主体,j = 1,2,…,n;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集合为X,X ={x1,x2,…,xi,xk},i = 1,2,…,k。假设天津人才供给多于雄安人才需求,即n>k。此外,设ai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xi给出的关于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集合T的序值向量,a ={ai1,ai2,ai3,…,ain},aij表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xi把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tj排在第ain位;βj为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tj给出的关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集合X的序值向量,βj ={β1j,β2j,…,βkj},βkj表示天津人才资源供给主体tj把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xi排在第βkj位。并且gi为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主体xi根据已有信息和未来预期等因素给出的关于天津人才供给方T期望序值,hj为天津人才供给方tj根据已有信息和对未来预期等因素给出的关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需求方X期望序值。根据各自的偏好选择,进行连续的配对,做到尽可能地让双方对选择都满意,从而达到稳定的配对,如图1表示人才资源供需双方满意度的自然数排列。

从理论上,实质建设阶段中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供需匹配的结合点可以落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项目+人才”对接。根据雄安新区项目建设的需要,结合天津市人才资源的供给现状与特点,以项目为媒介,根据项目建设前、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后阶段发展特点,天津市对接相应项目的人才类别。例如,在实质建设阶段,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需要建筑设计规划相关人才,天津对接相关人才。

第二,“创新产业+人才”对接。根据雄安新区发展定位,雄安新区未来建设成为创新示范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因此,与天津人才对接,要以创新产业为载体,将天津发展高技术产业相关经验对接雄安新区,加强雄安新区对高技术产业的吸引。

第三,“团队+人才”对接。根据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的产业和项目需要,将天津符合条件的团队与雄安新区整体对接,通过团队的作用,带来相关资源,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第四,“政策+人才”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初始阶段,营商环境正在完善,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天津人才对接相关优惠,如税收、工资待遇、对外交流等,吸引越来越多的天津人才主动对接雄安新区。

三、天津与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的人才供需匹配的建议

天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与雄安新区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必须认清这是推动雄安新区发展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要求。为实现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必须坚持“供需双边匹配”原则,保持雄安新区人才需求与天津人才资源供给的信息对称,确立人才对接的目标思路,找准人才对接的科学路径,探索人才对接的具体内容,拓展人才对接的可行模式,健全人才对接的适用机制,制定人才对接的落实政策,优化人才对接的社会环境,探索人才对接的效果评价标准。

(一)确立人才对接的目标思路

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目标是满足雄安新区人才需求,实现天津人才资源与雄安新区用人单位供需精准匹配,推动雄安新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过程中必须牢记这一目标,始终坚持围绕对接雄安新区建设现实需求展开。根据雄安建设当前对教育、医疗、生态、装配式产业等领域人才需求现实,天津应主动对接本地区优秀的学校、医院相关人才,向雄安新区提供优秀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天津应主动将治理团泊湖、海河等技术型人才对接雄安新区,帮助雄安治理白洋淀,保护生态环境;天津应主动将装配式产业相关人才对接雄安新区,帮助其利用装配式技术完成工程项目建设。

(二)找准人才对接的科学路径

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因此,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路径是开展双向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不仅仅只是天津往雄安新区输送人才这一单向的人才流动,而是双向的互动。一方面,天津根据雄安新区建设发展需求,对接相应的人才,派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在雄安新区挂职任职,将天津的一些资源也随其带入,并且培训当地的居民,带领他们学习新的技能,适应新的生活;另一方面,雄安新区的相关人员要往天津开展人才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天津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学习滨海新区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等。

(三)探索人才对接的具体内容

天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提供各项服务,利用天津比较优势,在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提供建设需要的人才,采用多种对接方式,人才对接内容包括:一是依靠项目对接。雄安新区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基础建设、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行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多个项目相继展开,天津市围绕各个项目展开人才对接,直至项目顺利完成。二是依靠团队对接。根据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需求发展,急需临床医学、计算机、经济金融、土木工程类人才,天津可以派遣对应的人才通过团队的形式,常驻雄安新区,以团队的形式服务雄安新区发展。三是依靠资源对接。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短缺,天津利用比较优势,派遣重点高校、重点中学、重点职业院校毕业生前往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实施技能培训、技术帮扶,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四)拓展人才对接的可行模式

雄安新区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在与天津开展人才对接现有的模式基础上,如举办招聘会、开展高峰论坛、进行产学研合作等,积极拓展可行以及创新的人才对接模式。根据人才的流动方向,将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模式分为引才模式、聚才模式以及留才模式。其中,引才模式包括项目引才模式、孵化基地引才模式,根据雄安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行“项目+人才”、“孵化基地+人才”,将天津的相关人才吸引过来,引进项目的同时吸引相关人才;聚才模式包括兼职指导模式、走访交流模式、人才培训模式,天津的人才兼任雄安新区的部分职位,实现人才共享,同时天津与雄安新区之间形成走访交流常态,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促进雄安新区人才发展;聚才模式包括短期聘用模式、人才借调模式,将天津的人才以借调和短期聘用的方式留在雄安新区,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但是仍然享受天津的工资待遇水平,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五)健全人才对接的适用机制

天津服务雄安新区发展,开展人才交流合作,必须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破除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交流合作的各种障碍与政策壁垒,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并完善人才交流保障机制。天津与雄安新区开展人才对接,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模式,開展人才交流大会、人才推介会,签署人才合作交流战略协议;需要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天津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信息对称,降低供需双方搜寻和匹配成本;需要构建人才评价标准互认机制,突破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政策壁垒,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使人才在天津与雄安新区两地之间流动没有顾虑;需要完善人才交流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生活保障,同时为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让人才留在雄安新区有一定的安全感与获得感。

(六)制定人才对接的落实政策

雄安新区建设依靠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的驱动,为有效的开展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活动,需要从引才、聚才、服务人才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福利待遇政策、创新创业政策、人才服务政策等。金融政策是对天津人才开展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对申请银行贷款给予低于市场利率的优惠的政策;福利待遇政策主要是针对天津对接雄安新区的人才专门设定的,为他们设置专门套餐,给予优惠的福利待遇政策,包括提高工资标准、生活费补贴、差旅补贴、通讯补贴等;创新创业政策是针对留在雄安新区的天津人才,给予他们创新创业的优惠条件,例如提供办公场地、房租优惠、生活补贴等;人才服务政策主要针对天津吸引的高端人才,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帮助他们申请项目、贷款咨询、办公场地租赁等,给予他们全方位的支持。

(七)优化人才对接的社会环境

为有效推进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并留住人才在雄安长期工作,需要不断优化雄安新区的社会环境,包括软环境与硬环境。其中,软环境包括雄安新区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要求务实高效,简化行政审批制度,让人才申办企业办理各项手续,只跑一次,提高办事效率;营商环境要求良好有序,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舆论环境,让企业从开办、运营到结束的各环节都顺利进行。人文环境要求具有文化底蕴,人才幸福指数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文化设施、体育设施,让人才工作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要求齐全方便,按照规划加快建设雄安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通信网络设施、厂房设施等。生活服务设施要求配套完善,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与天津差距逐渐缩小,留住天津对接的人才。

(八)探索人才对接的效果评价标准

要把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开展,逐渐形成常态化,并形成一套人才对接效果评价的体系,用来评判人才对接的质量与解决问题的进展。要把雄安新区作为天津人才对接的“用户端”,把新区的建设作为人才对接的“检验场”,定期收集雄安新区对于天津对接人才工作的质量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意见,及时发布雄安新区人才需求目录。跟踪天津对接人才工作情况,及时查找纠正天津人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新的一批人才对接质量,避免发生重复错误。要把人才对接进展、人才对接质量、人才对接执行效果形成刚性量化的标准,作为评判人才对接反响的依据。要注重信息化手段,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构建人才对接数据库,有效记录人才对接情况,增强评价科学性,提高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效果,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

四、结论及展望

(一)结论

本文从雄安新区实质建设阶段的现实背景出发,分析雄安新区人才需求的现状,总结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交流合作模式,从人才资源规模、人才资源结构与人才资源种类方面,分析天津人才资源供给的现状以及天津向雄安新区对接人才资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供需双边匹配理论为研究视角,提出天津人才供给侧与雄安新区建设需求侧精准对接的对策。研究发现:第一,雄安新区建设阶段主要需要医疗、教育、规划、建设等方面人才;第二,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过程呈现人才培育模式、人才集聚模式、人才共享模式;第三,存在人才交流方向单一、人才引进意向率低、人才引进政策不健全、人才供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供需双边匹配理论为视角,将天津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服务的过程抽象为供需双边匹配问题,将有效识别和找到供需双边的匹配点,作为解决雄安新区人才资源供需双边匹配问题的有效决策依据,需要将双方主体处于信息对称环境中,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匹配对象。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资源的精准对接,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需要保持雄安新区人才需求与天津人才资源供给的信息对称,确立人才对接的目标思路,找准人才对接的科学路径,拓展人才对接的可行模式,健全人才对接的适用机制,制定人才对接的落实政策,优化人才对接的社会环境,探索人才对接的效果评价标准。

(二)展望

双边匹配理论在我国从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应用,但与国际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和提升空间。将双边理论应用于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领域属于探索性的尝试,可以看作使用微观领域的理论解决宏观领域的问题,这为解决人才资源信息不对称以及供需双边匹配失衡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思路,但是供需双边匹配的决策方法涉及一些数学模型和算法,还未进一步展开研究,未来可以设计一套关于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评价体系,将天津与雄安新区的人才对接供需实现量化管理,根据供需双边匹配的决策算法,计算出天津与雄安新区的最优配对点,并对人才对接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对天津与雄安新区人才对接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期提高人才对接的质量,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兵,曾建丽,梁林,曹文蕊,李青. 雄安新区引进高端人才的博弈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18,32(2):24-31.

[2]  梁林,曾建丽,刘兵. 雄安新区未来人口趋势预测及政策建议[J]. 当代经济管理,2019,41(7):59-67.

[3]  钰涵. 2020年雄安新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发布.[EB/OL]. http://www.chinanews.com/cj/2020/09-29/9303149.shtml,2020-09-29/2020-11-16.

[4]  保定市統计局. 保定经济统计年鉴[G].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35.

[5]  周润健. 天津主动对接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更好服务[EB/OL].  http://www.chinapipe.net/news/2019/68525.html,2019-6-11/2019-12-04.

[6]  Gale D. Shaplev L. College admiss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J].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1962,69(1):9-14.

[7]  Roth A E. Common and conflicting interests in two-sided matching market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5,27(1):75-96.

[8]  许晖,郭净. 中国国际化企业能力——战略匹配关系研究:管理者国际注意力的调节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133-142.

[9]  吴伟伟,刘业鑫,于渤. 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J]. 管理科学,2017,30(2):3-15.

[10]  Samnani A K,Singh P. Exploring the fit perspective: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3,52(1):123-144.

[11]  魏海波,李新建,刘翔宇. “HRM-竞争战略”匹配模式对组织适应性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 管理學报,2018(3):366-374.

[12]  张文佳. 企业信息化与业务匹配的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16.

[13] 吴泽熙,买金星. 双边匹配理论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7): 13-14.

[14]  何继新,罗永泰.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双边匹配决策模型[J]. 财经科学,2015,(8): 85-96.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in Xiong′an New Area and Tianjin at Substantial Construction Stage

——Perspective from bilateral matching of supply and demand

ZENG Jian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Talent docking between Tianjin and Xiong′an New Area is a historical mission to promote its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sums up the talent docking model between Tianjin and Xiong′an New Area,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doc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lateral supply-demand mat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ge of Xiong′an New Area urgently needs medical, educa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alents; the talent docking process between Tianjin and Xiong′an New Area can be summarized into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alent gathering mode and talent sharing mode. In the docking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place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a single direction of talent exchange, a low rate of talent introduction, inadequate talent introduction policies,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o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he research has enriche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alent science, and provided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Xiong′an New Area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alen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 talent docking; Xiong′an New Area; substantive construction stage; Tianjin; supply and demand bilateral matching theory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河北雄安新区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
认清建设雄安新区的根本战略意图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天津宝成博物苑
初次在外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