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只在坚守处

2021-10-11董文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科数学课堂

董文华

郑州市金水区经纬中学小学部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中国而教”项目组特邀培训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百名之星”,中原名师,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教师。出版有《让小学生恋上数学》《滋养生命的数学》等教学专著。

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我去一所乡村小学报到。报到那天,教导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三年级数学没人教。”我急忙解释:“我想教语文!”要知道,在求学生涯里我一直畏惧数学。主任看了我一眼,说:“只能先教数学,以后等机会吧。”没想到这一教就是29年。

沉潜课堂:“研”你千遍不厌倦

记得刚入职的新教师亮相课上,我执教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课。课前,我用吹塑纸做了一些圆片,在操作中帮助学生理解“倍”的意义,那时课堂上使用学具操作还算比较新颖的做法。乡教办的领导听课后对我大加赞赏,说这个新教师普通话标准、教学理念新。

入职近4个月后,经过层层选拔,我得到了参加市优质课大赛的资格,这在全乡是从未有过的事。当时的参赛课题是三年级“近似值”一课,我专门去区直学校借来投影仪试讲。因为舍不得买胶片,我就在玻璃片上写字投射到白墙上,农村的孩子欢呼着说是“电影课”。为了试讲,我走遍全乡8个学区,并根据每次试讲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教案,晚上一遍遍地“沙盘推演”。最终我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市二等奖,并一连4年参加区、市优质课大赛。

为了把课上出新意,我虔诚地观察同行的课堂,并找来学校仅有的二十几本教育杂志翻来覆去地看。当时乡里条件有限,复印资料很不方便,于是我看到好的案例就及时摘抄下来,以便随时学习和借鉴。如“圆的面积”一课我摘抄了十几个案例,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自己的思考。我还有刨根问底的习惯,探究“是什么”“为什么”“还可以怎样”……在不断的追问中,我悟出了课堂如果没有理论支撑,就永远是苍白的。于是,我悄悄捧起了《教学勇气》《静悄悄的革命》《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等教育专著,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对课堂的认识和教学策略。

正是因为对课堂的研磨没有停止过,2009年我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执教的“估计费用”一课获小学数学特等奖。当年,我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感谢那些窘迫、焦虑的公开课经历,它们所成就的绝不只是几节“代表作”,还是课堂和生命的历练,并让我循着这样的路径,走向日常课堂的“厚重”。试想,如果可以一课成名的话,谁还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内功”?我庆幸,当我不需要那个红色的证书时,还有锤炼课堂的激情。

创生课程:让教学拥有更多的可能

我是个不惜精力“折腾”的人。为了上好数学课,我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打破课内与课外、数学与其他学科、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尝试构建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本为基点的“大数学”课程观。

疫情期间,我看到微信朋友圈一张带有日期“20200202”的平安问候图片,就马上开发成了特色作业转到班级群。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这组数字里包含平移、对称的数学知识”,“2020年是闰年,有366天”,“2月份有29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让我们为武汉加油”……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作业,而是融学科知识、人文教育于一体的设计。

教学“24时计时法”“年月日”这样的课时,我考虑到这部分既涵盖了数学知识、天文知识,又是生活常识,仅仅把学生封闭在几节课内收获是有限的。于是,我安排学生课前搜集年历,在网上搜寻平年、闰年的相关资料,推荐学生阅读《金老爷买钟》《我的一天》等关于时间的绘本,让学生了解关于时间的有趣的故事。课后,我向学生布置制作年历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學校开设的“探秘枣园”劳动实践课上,我让学生留意枣园中的数学问题。一年级的学生自觉运用“多与少”“高与低”表达自己的发现。在带领学生到书店进行阅读体验活动时,我让学生观察图书的分类,体验分类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实际场景中感受统计方法运用的多样性……

像这样,在更广阔、更多元的背景下诠释数学,揭开了数学的神秘面纱,让数学具有可亲性和易接受性。这样的课程,引领学生以欣喜、自然、自主的姿态赴“数学之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并由此爱上数学!

凝练主张:构建自己的教育哲学

美国教育家乔治·奈勒说:“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向的唯一有效手段。”回想自己的课堂行走历程,其实就是一步步走出碎片化教学经验,拥有教学主张并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的过程。在回望和反思中,“从学科走向育人”是我一直追寻的美好境界,“滋养生命的数学”这一教学主张日渐清晰。近几年,我结合数学学科本质、学生学习数学的特质及个人教学风格,构建了“滋养生命的数学”理论框架,从“多元丰富,让学生恋上数学”“生动有趣,让知识变得迷人”“玩转数学,让课堂更具智慧”“创生课程,让素养浸润心灵”四个维度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让学生悦纳数学、享受数学。

教育即自我探寻之路。只有当教育与研究交融在一起,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时,教师的实践才具有教育哲学的味道。作为一线教师,守住自己的学科,守住一间教室,不断地对学科价值、教学意义进行追问和深究,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确立属于自己的“健康的教育哲学土壤”,这是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根基,同时也让自己的课堂和所做的教育更有价值和意义。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从最初的“不情愿”到现在师生“恋上数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绽放”只在坚守处。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肯花时间安静、专注地去做认为值得的事情,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乃至他人的质疑,终究会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寄语青年教师:

希望青年教师潜下心来,扎根自己的学科,守住一间教室,通过读研写成就专业人生。

猜你喜欢

学科数学课堂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欢乐的课堂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超学科”来啦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