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中第二格宾语的衰落

2021-10-10唐心蕊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宾语

唐心蕊

摘要:当谈到德语第二格时,不能否认第二格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然而,从语言发展的历史上看,第二格宾语的地位在削弱,然而第二格的属格地位却在加强。在现代标准语言(新高地德语)中,第二格属格属性的使用甚至有所增加,在古德语和中古德语(大约750到1350年)中,支配第二格的动词仍然在使用,有300多个动词需要用第二格作为宾语,而现在只有大约50个这样的动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值得讨论的是,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第二格宾语的衰落。

关键词: 第二格;属格;宾语

前言:

第二格宾语衰退的原因总是被广泛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最常见的原因是尾元音在古德语时期末被减弱,而名词在中德时期末发生了变化。除了这一最为普遍接受的解释外,语言学界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具体的论点。本文将主要对Fischer菲舍尔、Leiss莱斯和Fleischer弗莱舍的观点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

一.第二格宾语衰落的原因

Fischer特别考虑了被视为外部因素的文体修辞和交际实用因素。在Leiss的研究中,重点放在了第二格宾语衰落的理论层面,而Fleischer是从语义角度进行研究。

1.文体修辞与交际实用因素

Fischer的研究考察了1500年至1561年间莱比锡作品中支配第二格宾语的动词。它涉及动词中第二格的使用以及与之竞争的第四格宾语和介词宾语,从而分析可能导致第二格宾语衰落的因素。Fischer认为,作者的特定特征和文本的特定因素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的特质:

Fischer认为作者的特质指的是:如社会地位和出身、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费舍尔比较了路德、维特泽尔和科莱尔从1500年到1561年作品中的支配第二格宾语、支配第四格宾语以及支配介词宾语的动词使用情况,用以说明作者的特质在多大程度上决定了使用第二格宾语的频率。通过比较分析出了三位作者的不同语言行为,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因为三位作者在大多数动词中都喜欢在第二格宾语和与之竞争的第四格宾语之间切换。因此,尽管作者具有相同的社会条件和出身以及相似的教育水平,但他们之间没有类似的语言行为。

文本的特定因素:

Fischer对有第二格宾语和第四格宾语的代表作品分为宗教和非宗教进行比较。并分为了三类不同的阅读对象:广泛的门外汉、普通人;有限的城市公民、工匠、商人等和非常有限的对象圈层,如学者。经过调查发现第四格宾语和介词宾语常出现在经文、书信、歌曲、医学文献和编年史中。可以看出,第四格宾语是主要面向广大人群的,这些文本必须更多地使用常出现在口语中的第四格宾语。另一方面,第二格宾语在那些复杂而有趣的作品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只有专业人士才能阅读。正如Fischer在他后来的研究中指出的那样,第二格宾语越来越成为一种表现语言的高雅风格的媒介。

2.理论解释

Leiss认为,第二格宾语减少的原因尚不令人信服,因为人们不知道它的哪些功能已经丧失,以及这些功能如何被取代。Leiss的中心论点是,与第四格宾语以及介词宾语相比,第二格宾语主要用于前缀动词。如今我们仍在使用的带第二格宾语的带前缀ge-的动词如gedachten(Ich gedachte seiner), 如果gedachten加介词宾语则须去掉前缀变为动词dachten (ich dachte an ihn)。第二格宾语在中古德语时期有其“花期”,但在早期新高地德语时期出现了冠词,第二格宾语的花期就结束了。

3.语义角度

Fleischer从语义层面解释了第二格宾语的减少,并将其与第四格宾语进行了比较。在古德语中,一些动词既可以支配第四格也可以支配第二格賓语。至少在25个动词中存着第二格和第四格宾语的竞争。Fleischer认为,第二格宾语在语义上表示部分的,相应地被称为“部分宾语”,而属格宾语衰落的原因在于,尽管部分宾语仍在名词范围内,但在语言的不断发展中已经很少见了。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格宾语的使用越来越少,因为在新高地德语中,语义上表示部分或全部已经无需第二格宾语来区分,使用或不使用冠词,即可区分,以下两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a.ich trank Wasser. vs. b. ich trank das Wasser. a表示我只喝了一部分水,而b表示总共喝了多少水。虽然没有第二格宾语,但意义上的差异很容易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格宾语几乎不被使用的原因。

二.第二格宾语衰落原因的讨论

Fischer从文体和交际层面解释了第二格宾语的衰落。根据他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个人的语言习惯以及个性化特点和语篇特殊性可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个体因素,Fischer给出了另一个例子来支持他的论点。一位倾向于使用能替代第二格宾语的第四格以及介词宾语的作者,因为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其地域性,它可能比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社会出身较好的作者对人们的口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与第二格宾语竞争的第四格以及介词宾语通常出现在民俗文本中,例如:信件、歌曲、编年史,受到广泛的普遍关注,并影响到了大量读者,而第二格宾语只出现在典型文本中,仅针对于一小部分受过教育的读者,例如:关于特定问题的立法神学论文等。此外,第二格宾语在法律文本中出现得特别频繁,甚至与中世纪晚期法律语言中的古德语相比,第二格宾语的地位增强。即使在今天,有一些与司法,法律相关的动词,如anklagen, beschuldigen, bezichtigen第二格宾语的使用仍然相对稳定。因此,不可否认,语篇的特殊性会影响动词的使用。早在1897年,就有语言学家预测,第二格宾语首先会在口语和民俗语言中消失,而在高雅语言中保留下来,特别是在书面语言中。Fischer在他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论点。然而,在Fischer的研究中没有进一步阐明使用第四格和介词宾语而放弃第二格宾语的原因。因此,Fischer分析的原因被视为外部因素,因为它们是在语言系统之外观察到的。

與Fischer相比,Leiss和Fleischer通过对理论以及语义层面的分析得出结论,第二格宾语受语言发展过程的影响,被称为“部分宾语”,这种差异导致了第二格宾语的丢失,因为在新高地德语中,意义上的差异也可以通过缺少特定的冠词来实现。那么为什么新高地德语中的意义差异可以通过缺少特定的冠词来实现,对此还没有进一步解释。

三.结论

本文讨论了“第二格宾语的衰落”这一主题,首先,分别分析了三位学者Fischer,Leiss,Fleischer的不同观点。随后,对其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进一步分析。除了目前文中分析比较的观点外,还有其他的观点论证了第二格宾语的衰落。例如,功能超负荷导致了第二格宾语的衰落,因为在早期,第二格不仅可以作为宾语出现,还可作为主语、状语和定语出现,因此,功能过多导致了第二格作为宾语这一功能的削弱。因此,可以说关于第二格宾语的衰落有不同的理论,对于其衰落的原因也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并没有分析所有关于第二格宾语衰落的观点,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仍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Fischer, Anette (1992): „Varianten im Objektbereich genitivfähiger Verben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sprache (1570-1730)“. In : Joachim Schildt (Hg.): Aspekte des Sprachwandels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sprache 1530-1730. Bausteine zur Sprachgeschichte des Neuhochdeutschen 66. Berlin: Akademie-Verlag. 273-324.

[2] Fleischer, Jürg (2011): Historische Syntax des Deutschen. Eine Einführung. Tübingen: Narr Verlag.

[3] Leiss, Elisabeth (1990): „Grammatische Kategorien und sprachlicher Wandel: Erklärung des Genitivschwunds im Deutschen“. In: Werner Bahner, Joachim Shildt u. Dieter Viehweger: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ics. Bd. 2. Berlin: Akademie Verlag. 1406-1409.

猜你喜欢

宾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扫描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宾语从句用法精练
宾语从句考点解析(一)
短句—谓语+宾语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英语宾语从句考点讲解与训练
细说“make+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
小议宾语补足语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