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何循环与绿洲中继:乌鲁木齐的当代艺术(2013—2020)

2021-10-09曾群凯

画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1987年至今新疆现当代艺术以乌鲁木齐为主场,九成半以上的展会活动、个案、群落均发生于此,近8年更趋集中。源起于1987年的蓝社画会作品内部观摩会,同年正式发端于12人绘画交流展第一回(亦称“蓝社画会首展”)的该地现当代艺术,在“走出风情”“六人联合”“变异01.CHANGE——被忽略的方式”后的2002年“重新启动”达至高潮,并随之下行,此一阶段为本土从萌发至高峰的首个鲜明周期。其后,“新鲜沙尘暴”“3+8对一朵花微笑”至2006年的“出血线”等新艺术联盟和王家梁及大湾艺术群落为主的活动,为另一相对平静起伏的循环。而后,“虹·图书馆魅影”“黑白边缘”“废墟计划”“返回”至2009年的“向个人致敬”等以新疆艺术学院与新疆师范大学师生为主的展事及部分官方现当代艺术活动,属于2007—2018年再(大循环发轫期中的)短暂重要循环。2019—2020年则为新疆双年展时代和新疆当代美术馆时期后再度演绎的新启。该地现当代艺术近35年总体呈现数度循环更演的体征,相较前三段循环,新近周期多以疆外关联艺术家活动为主,尚待出现本土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群体,活动频率亦减少。2013年为连续策划的规模空前的本土双年展的交映年,处于两场峰值中。这一年乌鲁木齐诞生了持续深度影响至2017年的新疆当代美术馆,当年展事同2011、2012年大致持平,是2009、2010年低谷后的3年复苏期,其后2014年开始倍增。此外继一棵树实验艺术小组、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等之后,2015年正式浮现本土民族艺术家群体“凹凸ART100”,开始展现更明确的当代倾向,亦囊括本土多民族现代艺术个体。2018—2020年是双年展时代广泛影响的消退期,亦是本土化、生态化、世界性持续推进的今时。

2013—2020年可划入前后双年展时代。首先是2012—2014年北京援疆干部主推的“高度”首届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和“相遇丝绸之路”首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及其他展会,凸显了官方举办的当代艺术盛景。后双年展时代为2013—2017年新疆当代美术馆的策展(其显现本土演进的常态化)、2016年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此展归后在于区别往届规模、影响、本土化程度等),新古艺社、宏美术馆、嬉游客栈、墨格空间、第九空间的部分活动及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欧李·天山美术馆、翼宝斋、橙色空间设计事务所、乌鲁木齐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策划或承办的相关展会。此一阶段,当代艺术形成了社会热潮,获得了各界更多支持。女性艺术家增加,出现了“转身:第四届新疆当代女性艺术展”和“粉色公见:中国女性艺术展”等,“平行试验新青年艺术展”“千华素履新疆青年美术个案”等则对青年艺术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和梳理。继2002年“重新启动”装置主导、“废墟计划”行为主场和“向个人致敬”大规模影像展后,行为、影像等在2012—2016年、2019—2020年大幅增加。2011年后架上艺术展事总量上升,与此同时,部分画家继续保持影像或行为创作。同时口内(泛指长城以内地区)新疆籍和口外艺术工作者亦往返频繁,映照出多元动态的外部环境。后双年展时代第二阶段为2019—2020年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为主的展会及其他艺术家的少量策划。这一时期区别以往汉、回族居多,而倾向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并逐步再度展现多民族艺术的现场,并同口内展开愈见主动的交流与衔接。2017年下半年则如2002、2009年后,本土展事在持续高涨中再度浮现下行,疫情后则为一个时代的闭幕或复循环的接续。

近8年来,文化官员、机构策展人、高校教师、学者、画廊主理人、艺术家、民企成员等策划和支持的活动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动力大幅递增,并逐步扩大区域互动。较往年注重策展意识、专业化运作、学术积累、研究撰文和文献保存、传播等相对活跃,社会影响亦更广和更多层面。1987—2020年间本土200场左右现当代展会中,2006—2017年呈现阶梯高频态势,2013—2020年总数激增,占比近半。重要活動和热点时期上承2009年七坊街挂牌主题艺术联展、“乙场讲述”、首届新疆当代艺术节、“天待自然”“野草令”后,2013年始为“意识漂移”新疆力场(七坊街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散装启蒙:1985年以来的新疆新艺术回顾展”、2014年“日常牧场:新丝绸之路国际影像展”、2015年“凹凸ART100当代艺术展”、2016年“SDA三人画展”“波斯坦的天空:阿里·卡摄影作品展”“平行游牧新疆影像作品展”、2017年“桃花无极:主题艺术展”“千华素履:新疆青年美术个案”、2019年乌鲁木齐高台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及新疆青年影展、2020年“无名高地”影像展及“我也爱你”高台新年特展等。此一时期延续了首届双年展自“重新启动”以来再度高潮的势能,会同2014年双年展持续蔓延。此年段展事除双年展和少量关联活动外,多由青年一代策划、参与,承续历年传统,体现年轻化、个体性,多语言、媒介的外观,及对内容、表达、技术、艺术本体、跨界的敏锐,同口内艺术显示差异的地域气质,将素材与智识不断压缩、转译并“内化”的表达。2013年前的活动倾向实验与多形态,之后至2017年注重学术探索和研究梳理。2018—2020年规模下降和缺乏学术支撑中,展场质量犹存。

关键个体为本土演进的主要推力,自历年身兼策划的艺术家秦风、张永和、牛军、剡鸿魁、严力、李峻、包治国(萨子)、卓亚、田宝珍及史晓明、韩子勇、郭珍明等后,2013年以来主要为张子康、曾群凯、阿尔曼·买买提、马星、丁春鸣等,其次包括田林、马诚、魏伟等。2006年前的策划者均为新疆籍艺术工作者,且多为疆外高校毕业或求学间广有口外或海外见闻。2007—2018年主要为口内籍。2019-2021年本土籍再度浮现。近年现象级推动者依次所行重要事项为:张子康在疆任职间举办的两回双年展及多场个展、群展策展和支持等;阿尔曼两场民族群展及两场个展策划;曾群凯2013—2017年于新疆当代美术馆近30场策展和乌鲁木齐其他策展、学术主持、展览支持,及新疆现当代艺术史、现象、个案研究等;马星2019年下半年至今于高台当代艺术中心的持续活动;丁春鸣的架上艺术策展及田林的两场影像展策劃;马诚开设的乌鲁木齐新古艺社2015—2016年的小型展事;魏伟3场艺术分享会策划;等等。此外其他主要现象为“凹凸ART100”民族艺术家群体、2009—2018年中青年艺术家以胶片相机创作的纪实和观念影像、2009—2014年七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现当代艺术家工作室群、新疆艺术学院近年“新疆现当代美术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等。

此8年接续了2008年以来主要策展者富艺评、史论等知识的背景,区别往年展会多由参展者策划,映现了较清晰的史识及自明、在地的视野。此外2007—2018年策展人多来自口内,且大多已离疆。由外界游牧或空降的文化改良,同2006年前本地艺术家为主的实践及离疆形成时代回望,亦凸显出本土现实下的高昂实践成本。每一阶段均有尝试突破和蜕变,然总体少有沸点的现场与重要成员的阶段性离疆而活动锐减深度相关。其次现场的长期单一,远离国内国际话语的单独循环等,或源于文艺生态薄弱和市场、赞助机制的匮乏,推动者在激情消散并触及发展瓶颈后外流、职业转型,由此20世纪至今的人才流失间或引发生态破损,地域生长反复重启和内循环。2008年的官方推力上行至2014年,2016年双年展在往年主要策划者回京后大幅缩减,至2018年停息。近年来,新疆当代美术馆现当代艺术展会2018年亦开始沉静,相关机构、个人策划疲软,近两年唯局部新始和接续。

亚欧腹地古来已久的移民、屯垦戍边、绿洲地理及能源集聚、自然时差等,人居环境全然区别口内城镇文化集群生态。古今新疆区域作为特殊而鲜明的地缘缓冲与文化多元交融、汇聚、游牧、碰撞、沉淀的场域,其近现代文艺多以风情、民俗、异域、土特被观看和想象。现代化程度远超疆内各地,对外交流、人员流动亦更频繁的乌鲁木齐具有相对优势的公众文化基础和启蒙背景。作为地域现实与精神表征、多重视野,并以自身变迁反映区域当代史在文化、视觉上投射的该地艺术,此一内省、慧识地将载体与个体语言不断“内化”的表达,显示了特定人文同广袤自然的相互合成、适用、固化及现场与意义的相互构建。本土艺术的缘起在于外界影响、混合和文化游牧中“绿洲语境”的自识。与20世纪80、90年代全国大致平行,90年代下半期至今马太效应扩大后,所形成的远离潮流与口内普遍叙事的地方生态和区域景观,呈现非市场化和非职业化的个体演绎与边地自逸。常识、观念、思想、知识等不断叠加和内敛,少有转型为广域通用外观,解读、分享与传播同当前普遍消费时代和世俗化、流行态审美的技术与视觉偏好不相适。在亚欧自然地理中心和国家意义上的边疆,多样世界混合的现代性现场,及日常口语(口内)区域界定的自我描述中,历史与现实的多重复杂成为其文艺的来源。当代性混合而隐匿、特型,顽强、硬实、沉迷、自娱、凝视的区域情态不断累积,以多元外观“内化”出一种情感深层和观念宁静,并包裹之下的丰富性,厚蓄现场精神、在地思辨与新知。同时,城镇村落的稀疏分布及漫长的荒芜期,促使个体加深对自然和旷古时刻的体验。较城镇自由的“野地”成为近年部分艺术家的假日徒步和他方远行地,出走与文化游荡变得吻合内心及同都市的疏离,众多于此境实施的行为和影像作品展现出同区域大地的密切回应。

从高潮渐趋平缓或常态,循环复出的体征凸显了本土同中心区域往昔相近的时态与不同境遇。此一时期可归为厚积、他山之石、自我循环与个体中转,更为自主、理性生发的可能,依旧在于人才、硬件、经济、公教的不断储蓄,和他方联动、历史机缘与择定,及不断开放、共融、建构、重组的疆界。从2008年前的自娱到2012年后的空降、舶来,至朝向在地生态、对接域外与链接世界,挑战接踵的未来是不断向外行发的元年,筚路蓝缕和希冀长徙。量化并简明本土纷繁现实的35年“几何循环”,集合概念、驯化、实验、“转场”,抽象“放牧”着现实的维度,预设实践方法及有待突破的历史语法,客观铭刻着荣耻与分水。数段循环与已然文献化的周期成为再度参阅的对象和原始矿藏,及对母语系统的重置与新进。匿于视觉的感官与智识,夯压、重叠于广漠戈壁的散点而多维的绿洲语境和平行试验,“中继”与“变电”是为地方选项。

责任编辑:孟 尧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