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混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研究

2021-10-09陈君宁波市北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25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资金国有企业

陈君 宁波市北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混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国有企业混改中的财务管理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是在国有企业混改中探究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国有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有企业混改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旧财务管理理念冲击,影响财务管理的水平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新旧财务管理理念的相互冲击问题,国有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面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依靠国家解决,当财务出现困难时,国有企业通常采取的手段就是寻求国家帮助,依靠国家拨款来应对财政问题。由此可见,国有企业从未真正应对过财政危机。但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混改的进一步深化,部分社会资本进入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仍旧坚持自己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国有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严重的抵触情绪,并不愿意与国有企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相融合。同时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社会资本在融入国有企业过程中更加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社会资本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一味地推脱,试图让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除此之外,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主要将关注的核心放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财务管理关注不多,仍旧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这就导致在面对新旧两种财务管理观念的碰撞与冲击时,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过来,缺乏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控财务管理方向,把握好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及时有效地提出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不完善,阻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在我国,国有企业主要是指由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因此,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领导属于国家干部,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国家的公务员,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形式在国有企业中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的监督无法与企业的内部监督相比,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始终带着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无法将内部监督真正的作用发挥出来,甚至监督人员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将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变成了讨好上级领导的利器,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甚至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同时还“兼职”监督工作,将权力过度集中于一身,进而出现权力私用、滥用的问题。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混改,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内部监督机制很多地方仍旧存在漏洞,国有企业过于注重关系和人情,许多规章制度如同纸上谈兵,很难真正落实下来,企业内部监督的实效性难以发挥。再加上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正确的内部监督管理意识,使国有企业并未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国有企业领导缺乏针对性的内部监督管理方案,企业内部权力容易出现失衡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工作薄弱,部分之间缺乏配合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混改工作的深入实施,与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在进一步改善,但是仍旧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首先,国有企业财务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执行力不佳的难题。尽管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制定了与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相融合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点问题,例如货币资金的管理问题,增加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难度。尤其表现在资金款项支付上,一些项目在未正式签订合同时,就提前将资金支付给对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管理的安全问题。其次,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也存在一定问题,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员工可以持股,并针对员工持股的相关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却并未精细化地对员工的持股比例、持股范围等具体问题作出规定,这就极其容易导致矛盾的出现。尤其是对国有企业内部员工而言,本身能够持股是一项福利,是一种激励员工更好为国有企业奉献光和热的手段,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而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因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国有企业员工人才流失,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最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各部分的高效配合。与私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各个部分相对都是独立的,各部门的领导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上下级的关系。各部门只需要将隶属于本部门的工作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比较少。因此,当财务部门下达指令时,其他部门配不配合全凭借自己心情,甚至还存有抵触情绪,并不愿意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

(四)财务管理中缺乏对资金管理的重视,资金配置容易失衡

在国有企业混改中,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并未重视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而资金管理恰恰却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首先,国有企业因未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极其容易导致国有企业出现资金使用随意、资金过度使用、资金乱用、滥用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出现漏洞,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不平衡等问题,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其次,国有企业很少针对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而是随意性的使用资金,造成国有企业资金随时性短缺。一旦国有企业需要使用大量资金,就需要去银行或者其他企业借贷,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财务费用增加,经营成本增加,减少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道德素养水平高的人才,导致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容易出现公款私用、资金作假等问题的出现。

二、国有企业混改中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革新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混改背景下,能否取得良好发展,取决于国有企业能够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这便要求国有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做出如下改革:第一,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想要获得发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不能够允许新旧两种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并行,也就是说必须革新财务管理理念。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应一马当先,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借鉴西方国家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并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发展实况,制定符合国有企业应用的财务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将传统的、与时代发展相悖的财务管理理念加以摒弃,带领全体员工形成新的财务管理意识。在行动上,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可行的、高效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方案,树立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第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背后的“大树”,为了创新国有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理念,可以定期对国有企业领导进行思想方面的培训,号召国有企业领导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第三,在国有企业混改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要操之过急,应一步步推动、融合。本身当社会资本注入到国有企业当中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难以适应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尝试先迈出一步,寻找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共通点”,实现总体上的融合统一,然后在此基础上互相沟通、融合,制定二者均能够认可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思想与民营企业管理思想的统一。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作用

在国有企业混改背景下,想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那么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以此来保证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者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从大局出发,全面思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之路。国有企业领导可以结合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针对现有的内部监督机制加以进一步改善,构建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监督机制,落实人与责任相对应的职责制度,将具体问题细化到具体的人员身上来,让其进行负责。同时实施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原则,保证其互相监督,使“监督之眼”处处存在。其次,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支撑者,可以为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保驾护航。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分开国有企业的领导权、分配权、监督权,使其各自独立。政府可以直接要求国有企业将监督权交给另一资本,保证领导权、分配权和监督权彻底分开,避免权力高度集中所滋生的贪污、腐败问题,保证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的良好发展。当然,在这里我们只是为了加强国有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而将国有企业三权分立,并不是为了将国有企业变成私人企业。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问题,可以实施内外部监督联合的方式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破旧迎新,保证自身独立性,将内部监督作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引入外部中介审计,提高国有企业监督水平,保证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

(三)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调整财务管理策略

首先,国有企业应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资产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资本融入,增加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而构建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能够将国有企业的资产、资金、项目进行高效的整合,实现国有企业资源的高度配置。同时国有企业应该加强资本管理框架的构建,实现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的全方位动态管理,完善国有企业现有的财务成本管理,加强对财务成本的管控。其次,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规则和标准,实现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融入社会资本,分散企业股权,增强国有企业的能动性。最后,引入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针对财务管理问题,应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运用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熟练使用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及时有效地查找财务资金使用情况,及时汇总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及时统计各项财务数据信息。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省查找财务数据信息的时间和检查财务工作流程的时间,财务人员只需要通过财务管理软件就可以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管。由此可见,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了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还能够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四)合理使用资金,提高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率

对国有企业而言,融资问题是其存在的主要难题之一。以往国有企业的资金运用方式不当,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下面我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第一,国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行业性质的不同、经营业务内容的不同,也导致了资金使用情况的不同。在此情况下,国有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发挥其优势,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并根据不同的经营项目,编制短期、中长期、长期的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管理风险。例如国有企业在投资某个具体项目之前,应有规划地做好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制定明确清晰的资金使用方案,尤其是对物资管理的采购、分配、使用、验收情况一定仔细做好记录,最大程度上减少物资的浪费,保证国有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第二,针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资金的支付使用,严格按照审批流程,相关负责人层层审批、确认后再拨付资金,避免公款私用、中饱私囊等问题的出现。同时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布,可以按月份进行公布。在年底时,可以针对企业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整体的公布并探讨预测下一年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各部门也应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资金预算工作,将下一年的资金使用需求进行上报,这有利于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一旦资金预算目标制定,各部门就必须按照资金预算执行,尽量避免超预算情况的出现。第三,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时,应多方位的考量,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科学选择合理的投资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国有企业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第四,国有企业应该引进专业能力强、道德素养高的资金管理人才。只有专业的资金管理人才,才能够更加清楚意识到资金管理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才能够运用科学的资金管理方法、规范的资金使用流程对国有企业资金进行高效的使用与管理。同时,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和强烈的责任心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严守道德底线,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国有企业混改中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便要求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构建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重视财务监督工作,提高国有企业资金使用率,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资金国有企业
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