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2021-10-09周伟东广州中油洁能燃气连锁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1年25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管理系统财务

周伟东 广州中油洁能燃气连锁有限公司

引言

大数据是高科技应用的产物,能够对相关信息参数进行高效处理与分析,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帮助人们把握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效率。当前各企业都已引入信息科技技术,用于提升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但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相关不足之处,亟须领导人员进行解决。

一、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管理模式落后

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无法有效适应大数据环境,相关管理措施既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使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缺少良好的数据支持,进而影响企业运营质量,造成巨大的发展隐患。比如: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做好风险规划工作,对许多未知因素缺少有效地把控和调节,使企业的资金交易过于流程化,缺少对交易内容的全方位分析与研究,导致融资风险、筹资风险频发产生,不仅使财务信息的真实度、可信度大幅度下降,还造成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矛盾升级,严重阻碍企业发展。

(二)信息化认知度不高

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抱有排斥心理,认为传统的管理手段安全性更高,不会产生互联网入侵事件导致重要信息泄露。这种想法过于片面与保守,是对陌生领域的恐惧感,导致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下降,从而产生消极心理。财务管理系统本身具有极强的病毒防护程序能够有效抵御外来者的入侵,而且其本身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模式转变所付出的代价。加强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的必要手段,因此,相关领导者需要积极转变思想理念,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三)监管体系不完善

由于监管制度没有及时更新,许多规章规定已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内容,比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相关人员及时上交记账凭证,帮助财务人员做好记账统计,从而把控企业的日常开销,调节相关账数比例。而财务管理系统则可以根据人员的电子记录进行实时监测,即使没有纸质文件的交递,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准确信息。监管部门没有迅速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以及特性,仍然以追踪人员成本支出情况的工作方法进行资金把控,这样的监管方式既不科学,也不高效,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四)软硬件设备更新不及时

一方面是硬件设备质量不过关,财务管理系统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相关设施能够保持极高的信息上传速率,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分享,而且设施类型相对齐全,保证财务信息即使处在突发状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制定。另一方面是财务管理系统较为落后,缺少针对性的操作模块,无法按照操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类别的划分,比如企业日常开销、产业发展建设以及建筑维护修复的相关费用都需要一一设立单独的运行程序,确保各环节的计算方式不会互相影响,以此保证管理的公平、公正,避免部分人员的违法行为影响企业发展。

(五)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人员不能合理运用全新的管理方式,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秩序混乱、资金动向无法确切掌握等问题。当前许多财务人员缺少优良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处理相关信息时,经常会出现录入错误、数据丢失的问题,导致管理层在核对账目时找不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加重相关问题的影响。而且财务人员的系统应用能力较差,统计速度较慢,随着财务信息的逐渐增加,财务部门堆积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严重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领导者需要尽快落实财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完善工作计划,确保人员能够尽快提升自我,积极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六)孤岛现象严重

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财务部门对相关信息的管理过于谨慎,没有将重要内容及时公开,使财务状况无法被其他部门了解,过于封闭的统计方式,导致信息建设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当前各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十分重视,禁止部门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共享,这种定式思维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如果财务数据不能在企业内部达成统一,其产生的差异性会影响领导层的决策,进而将企业带向错误的发展路径。

(七)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企业缺少对管理技术的更新与引进,财务制度的制定没有有效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与特性,使管理体系无法有效落实。大数据时代对企业最大的影响无疑是信息科技技术,无论是数据库、云平台、管理系统,还是数字化模型、三维参数都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先进技术,财务部门需要快速转变思想理念,引入优秀的创新技术,帮助财务人员快速掌握应用方法,使企业不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八)财务信息缺少实时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对经济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与分析,当前财务管理的侧重点在于事后统计,即资金产生流动后,掌握资金的最终去向,根据实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这种做法虽然方便、快捷,但财务数据的整理过于片面化,很容易因为流程的变更,影响数据的及时传递,出现管理端与流入端的信息差异,导致其他部门在核对时,缺少正确的参考对象。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优化管理模式

首先,管理人员要重新制定管理模式,加强制度的整体设计,确保相关内容能够符合市场动态走向,适合企业自身特点。领导层要大力推广集成管理的工作模式,将财务信息进行集中处理,之后分发至各部门进行数据校检,提高财务信息二次核对的精确性,使其能够为战略规划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其次,要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违规操作的发生,管理层要制定完善的一体化体系,确保每个流程都能够有效串联,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样既能督促部门员工保持较高的自我管理意识,认识到自身工作责任,还能够提高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后,财务人员要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风险预防工作,资金风险隐患一直是企业较为棘手的发展难题,其产生渠道众多,形成时间不固定,因此在检测时很难被发现。但引用大数据则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财务人员可将相关信息上传至云平台进行信息化比对,通过分析以往发生的实际案例,了解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从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规避资金风险,并且财务部门可在数据库内查找当前市场动态形势,根据制定的曲线变化图,分析未来发展方向,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投资计划,帮助企业实现利益增长[1]。

(二)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知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思想意识。一方面,领导层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为了解决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优化信息统计方式,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繁琐与冗杂,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行为监管,素质调查,还要对企业的战略方针进行分析研究,确保融资、投资、招商等活动不会存在风险性问题,保证企业具有较高的资金灵活度,不会由于意外情况的发生,导致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发展。而管理信息化则可大幅度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内容,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录入的自动化,即使不需要对财务状况进行实时追踪,也能通过终端窗口的数据增减,判断资金的流动形势,提高财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要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意味着人力资源能够得到释放,管理部门不需要人员的报备信息也能准确掌握资金去向,并且还能大幅度提升信息处理的速度与效率,使原本需要账物对应的数据参数,能够通过数据存储功能,进行一一对应,降低人为失误产生的可能性[2]。

(三)完善监管体系

监管体系的重要作用在于督促财务人员履行自身工作职责,能够认真、严谨的完成相关任务,确保违法、违纪行为不会出现在统计环节。首先企业要对资金的支出进行严格把控,运用智能化系统对经营环节进行全面分析,判断运营方向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并能够在建设过程中获取足够的经济利润。其次要落实相关工作责任,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完全按照企业制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监管部门要定期对重要的财务数据进行指标抽查,确认信息的合理性、科学性,并检查统计过程中是否存在个人不当行为,影响管理的有序开展[3]。

(四)更新相关设备

企业需要扩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第一,进行设备的维护、更迭,管理系统能否高效运行,取决于硬件设备的适配性,当前许多财务部门的计算机设备较为落后,当数据量增大时,无法保证上传速度,使许多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产生数据丢失、内容排序混乱的问题,并且相关人员缺少良好的维护保养方法,从而使计算机硬件寿命大幅度缩短。财务部门要制定正确的维护流程,确保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并及时将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第二,软件系统的升级,许多财务管理系统没有进行模块的划分,使操作界面过于复杂、框架不够清晰。财务人员要尽可能结合影响力强的企业管理系统,进行界面的完善与提升,删除不必要的区域模块。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并升级财务统计的计算模式,加强运算效率[4]。

(五)提升人员综合能力

首先,企业要招聘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型人才,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通过传授最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人员的认知能力,同时要确保企业员工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计算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企业可以开展外出培训的教学模式,将工作人员分批次的派遣至影响力强的单位,使人员能够尽可能地丰富自身知识准备,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经验,从而在意外状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制定解决对策,保证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最后,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定期对人员的思想意识与操作技巧进行检验,督促其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企业出谋划策。同时还要实施奖惩制度,对于在测评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量的资金奖励,培养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其他人员一同提升自我。而对于考核中表现不佳的人员则给予相应惩罚,重在督促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认真对待资金管理与审核流程[5]。

(六)加强信息的传递

信息化发展能够实现数据的终端分享,打破了以往部门间的信息保密性。财务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组织互连信息模块,协调部门间的工作任务。比如采购部门能够通过在线平台获取可使用的资金额度,提高资金运用的合理性,避免超支、滥用现象的发生。监察部门则不必依照财务部门提供的大量纸质信息进行校检、核对,而是可以依靠电子监管系统实现自动化比对,从而使财务信息出现问题时,能够被及时发现。设计部门也可以在数据库内查询制造成本的金额,以及财务费用的类型,以此为计划方案提供数据支持。除此之外,相应领导人员可以在管理系统中查询各部门的工作进度,通过分析当前项目启动资金的分配情况,能够了解职能部门是否切实开展相关工作任务,当资金管理出现问题时,可以找到相应负责人,确保成本资金不会出现藏污纳垢的现象。

(七)优化技术手段

第一,要全面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使其由以往只注重事后资金变化的工作流程转为全方位追踪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提升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定企业每个季度的经济流动表格,按照各个项目的需求比例,设定符合市场动向的利润分配方案,并严格按照既定规章制度实施相应方案,这样既能加强对管理问题的排查,又能保证管理制度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增强营运资金流动中的管理,保持现金的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通过各项费用的预算与定额,节约财务开支,方便后期核对工作的进行。第二,加强系统安全性,为了进一步保证管理系统不会被入侵病毒盗取重要信息,工作人员需要应用智能化技术,将其中的专家程序装载到系统中,使相关恶意软件在入侵电脑时,能够被程序中的自动拦截功能捕获,并通过系统内的比对与分析,自行卸载不良程序,提高管理系统的防护性。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当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认知度不高、监管体系不完善、软硬件设备更新不及时、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孤岛现象严重、技术手段不够先进、财务信息缺少实时性等不足之处,提出优化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的思想认知、完善监管体系、更新相关设备、提升人员综合能力、加强信息的传递、优化技术手段、提升财务信息的即时性等管理对策,从而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利益的高速增长。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管理系统财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浅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