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体验理论视野下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模式探索

2021-10-08刘惊铎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验式绘本图书馆

陆 虹,刘惊铎(.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院)

早期阅读是面向0—6岁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活动,有效提升儿童早期阅读质量,是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从早期阅读发展观来看,阅读是儿童的一种生命体验。生态体验的理论范畴是指人需自觉关注和结构性优化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关系,让体验者置身于教育场和生命场之中,更好地悦享立德树人韵味并体验生命的意义[1]。本研究基于学龄前儿童的生态体验角度,提出利用生态体验模式建立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模式,即体验式计算机虚拟现实的早期阅读测评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能够借鉴和推广的生态体验式早期阅读推广路径,为提高儿童阅读质量提供参考,使图书馆成为推动儿童早期阅读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

1 生态体验模式与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活动之内在逻辑

1.1 生态体验模式支撑儿童早期阅读之理论

刘惊铎提出“体验是教育的本体”的理论命题,从元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层面反思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2],其社会实践形态是三重生态圆融互摄升维人生境界、优化人类生命生态系统的生命样态[3]。生态体验阅读模式,是一种能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感动生命、震撼心灵的魅力化模式,其理论主张之三重生态观、体验本体观、生命样态观、生态化育观、魅力实践观等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1-2]。笔者通过运用生态体验理论探索0—6岁儿童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是学龄前儿童认知和情境深度融合的体验,是一个借助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成年人形象的朗读等具身体验、图景化理解读本意义的过程。

1.2 生态体验模式与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设计

生态体验模式下,让体验者置身于三重生态关系及情境之中,在圆融互摄状态下全息感受、理解和领悟周边生态关系,有机耦合而生成有效力的生态体验场,唤醒体验者的生态阅历,产生理想的育人效果。因此,在生态体验理论视域下,图书馆在开展早期阅读推广与亲子共读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①营造早期阅读的生态体验场,让儿童全息沉浸其中;②建立图书馆阅读引导者与家长、儿童与家长、儿童与儿童之间趋向信任的和谐关系,使体验场中人境和谐、心境愉悦;③进行科学的开放式对话设计,让参与阅读体验的儿童与家长互动陶养、群集共生;④引导和帮助儿童进行反思性表达,汇聚其阅读经验,开思启智。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避免说教式机械训练,重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亲身体验[3]。

顺应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构建生态体验阅读模式,可让儿童获得包涵传统阅读本意而又有所超越的生命体验,使儿童悦享早期阅读所带来的舒适感、顺畅感、愉悦感及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泛视觉生命流[4]。

2 生态体验理论视野下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的目标探寻

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活动旨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对儿童进行全语言的发展引导,从而形成终身养成性教育。由此,阅读场的氛围应该使儿童全息沉浸、全脑贯通,并注重儿童潜能激发和人格陶养,呵护、丰富、陶冶儿童的精神,最终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早期阅读目标转化落地为科学精准的实施目标,从根本上凸显生态体验式早期阅读的时代方位。

传统的早期阅读是指利用各种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对3—6岁儿童开展阅读教育活动,其目标是帮助儿童认读文字从而理解阅读内容。传统的早期阅读理念认为,一个好的、熟练的阅读者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认读文字的能力,由儿童大脑对语音和字形规则的联觉来认读对应文字的能力,理解语意运用已有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来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5]。随着全语言教育理念的发展,人们将早期阅读的年龄拓展到0—6岁,从仅培养流畅阅读能力扩展到关注儿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构成。因此,对于0—6岁儿童来说,阅读不仅是视觉输入,也是听觉、口语,甚至是触觉的阅读活动。

2.1 重视儿童阅读体验是早期阅读推广目标的价值指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在语言教育领域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倾听与表达,二是阅读与书写准备[6]。《指南》从政策层面给出了儿童本位的早期阅读教育指导方向,如培养儿童专注力和倾听习惯、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重视引导孩子积累前书写经验[7]。深入解读《指南》可以发现,其富含生态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探索生态体验式早期阅读推广模式,对儿童语言发展及社会行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提升作用。因此,生态体验理论视野下的早期阅读推广模式并不一定要求儿童展现个人才艺及过度关注儿童智力开发,但必须重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体验和情境感悟。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推广活动应当注意修正家长和幼儿教师错误的早期阅读观,不把阅读当成教学或学习任务,重视儿童的阅读体验,培养儿童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阅读审美能力。

(1)心境愉悦的阅读价值。从儿童脑科学发展来看,保持儿童心境愉悦、让儿童接受各类信息刺激,有利于改变儿童大脑神经元的大小、脑结构总质量和突触的数目,增加神经元之间的有效连接,促进轴突髓鞘化的形成[8]。因此,在阅读体验场中,通过绘本中色彩明媚的图像、细腻的语言以及家长和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人员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儿童大脑的每个神经元对信息作出精确反映,达到知觉、感觉、运动区神经元的联结,帮助儿童掌握快速阅读和理解文字信息的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

(2)人境和谐的生命价值。图书馆营造的富有意境和吸引力的阅读环境,是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生命场。儿童天生是环境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能自觉主动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物发生互动,形成自己的认知理解和基本态度,获得自己的知识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9],也是儿童早期阅读培养的价值体现。如,在阅读体验场内,儿童在推广人的引导下跟小伙伴一起模仿绘本《野兽国》中的角色,能够直面自己内心的不安、恐惧、愤怒等以及在成人世界威权中感受到的压抑、挫折甚至激烈反抗等负面情绪,引导儿童正确调适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图书馆结合不同题材的绘本为儿童构建不同的体验式阅读环境,可以帮助儿童拓展知识,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构建自己的人格体系,实现儿童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美善的状态。

2.2 精准设定适应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生态层级目标

图书馆员开展儿童早期阅读推广时,应清晰了解和掌握儿童身心发育特征。①注重儿童发展性语言与元语言功能交互,训练儿童对语音的敏感性,引导儿童掌握词汇构成与文字表征的对应关系。②贴近0—6岁儿童的生活、兴趣与需要,帮助其打下坚实的早期阅读基础,培养儿童浓厚的阅读兴趣,通过营造愉悦的阅读体验场帮助儿童形成主动欣赏和学习的动机[10]。③让儿童拥有自己的图书并能随时翻阅,全息沉浸在图书馆阅读引导员的讲述或绘本的内容中,为儿童创造看别人阅读和写字的亲验活动和观验活动,让儿童理解书面语言的价值意义,同时获得良好的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建立起热爱阅读的情感动机[11]。

3 生态体验模式开启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设计新视野

绘本作为儿童早期阅读的基础性书籍,是开启儿童阅读之门的重要途径。郝广才认为,“绘本是让孩子由图像思维方式向结构式整体思维过渡,在他们未来学习语言与文字时,才不会是片段式的思考”[12]。

运用生态体验理论设计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活动应包含三个步骤。①类生态环境设计——聚焦早期阅读推广问题。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之前,对邀约的家庭进行调研,了解儿童真实的阅读情况并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家庭或社区在引导0—6岁儿童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阅读体验场的设计。②内生态环境设计——营造全息沉浸的体验场。环境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有效的阅读体验场,促使儿童与环境、图书、阅读活动等形成一种关系、情境与氛围,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时,应注重阅读体验场的设计及阅读氛围的营造,如结合季节特征变更活动场的环境、投放合适的阅读材料、挖掘特色资源丰润活动区等[13],让儿童更好地感悟绘本中绚丽的色彩、有趣的角色形象,理解故事内容。③三重生态互摄——开放式提问及交流,激发儿童反思性表述。结合绘本内容和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开放式提问,引导儿童思考从而发现绘本故事的回环结构,同时帮助儿童进行反思性表达,提升儿童阅读体验。

4 实现生态体验式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模式的路径

4.1 生态体验式早期阅读推广体系的路径

随着早期阅读观念的变化,图书馆早期阅读推广体系应聚焦于0—6岁儿童阅读功能提升及阅读审美培养(见表1)。0—4岁儿童通过阅读来感知和体验绘本等带来的色彩和构图美感,以及读本中展现出美好人文关怀,因此应通过阅读重点培养其审美能力;5—6岁儿童应向提升阅读能力方面倾斜,让儿童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具备根据图画思考和推理故事的能力,增加识字和前书写能力。

表1 生态体验式早期阅读推广体系构建方向

4.2 建立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体验式早期阅读测评体系

早期阅读的测评标准帮助家长真实地了解孩子的阅读发展能力。美国“早期阅读优先”计划的评估系统以皮博迪(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ceptive,PPVT-III Receptive)为 测 量 标准,对儿童图片用词习惯、不同年龄儿童的口语水平、语音认知读写、口语技能表现等进行测评,还设置了早期语言和读写课堂观察工具箱中的读写环境检查表[14]。图书馆可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集聚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早期阅读推广人员,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建立早期阅读评估测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早期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图文理解、阅读知识与经验,口语表达、创新能力、识字与前书写准备等方面。VR的沉浸性和创造性更接近儿童的生理特征,通过模拟绘本书页图画、真实还原绘本故事,儿童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将沉浸到故事情境中,图书馆还可将阅读理解、图画内涵的寓意、文字符号带来的语言解读设计成游戏关卡,获得儿童在阅读绘本故事里最真实的元语言反馈[15]。同时,建立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语言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评价标准,帮助图书馆和社会专业早期阅读教育机构真实地了解孩子的自然习得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转换经验,作为制定早期阅读推广方案的参考依据。此外,还要注意避免测评体系的功利化,利用VR建立早期阅读评估测试体系不是为了测试儿童知识掌握情况,而是让家长和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儿童,使图书馆在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时更具针对性。

4.3 三重生态交融——早期阅读过程中智慧构建

生态体验式阅读活动,注重儿童的阅读分享能力表达,优化儿童社会性行为发展,养成儿童内生态的情感智慧。“分享阅读”最早由新西兰教育家霍尔德为提出,是一种专门用于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展阅读活动的有效教学方法,让成人和儿童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共同阅读一本书,帮助儿童逐渐学会独立阅读[16]。图书馆类生态视角的体验式阅读环境实施,可理解为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阅读分享行为,如将提炼绘本中的日常生活用语,比如赞美、道歉、问候语,同时还要注重体态语言、委婉口语及不同环境中禁忌语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模仿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实现人境和谐的生命价值。

为了帮助儿童获得阅读智慧,图书馆还要做好绘本的阅读拓展活动。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前,要认真仔细地分析绘本内容,找出绘本中阅读以外的知识点,以备在阅读拓展活动补充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帮助儿童在类生态环境下自主拓宽视野。如,绘本《花婆婆》中有旅游、大海、种植三方面的知识点,为了让儿童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可以设计场景式的阅读体验,以大海为背景让儿童完成旅游体验,并在旅游体验中实施播种行为,引导儿童关注、爱护自然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4 内生态——生态体验式阅读基本形式

生态体验教育理念中的内生态是人与其心灵的关系,是生命存在(寄居)的载体、生命安顿的心灵居所[1]。这类早期阅读活动较为注重儿童生命体验场构建及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构建。有研究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听觉会刺激儿童对新绘本书籍产生好奇心,儿童由于被绘本故事情节吸引而产生的联想,使其很难回到现实中,容易沉浸在绘本故事中[17]。同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思维模仿和行为模仿,因此,图书馆在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从“听”到“读”,建立体验式阅读桥梁;另一方面,要构建优质的阅读场,尊重孩子的天性,创设游戏式阅读环境,为幼儿快乐阅读夯实地基,提供游戏式阅读经验,为幼儿搭建快乐阅读基础框架,巧用游戏式指导策略,让幼儿创建快乐阅读上层建筑[18]。如共享式“大绘本”阅读,将推荐阅读的绘本做成A3纸大小的“大绘本”书,由图书馆导读人员为幼儿“演奏”绘本内容,同时为参与活动的儿童每人准备一本“小绘本”纸质书,让儿童自由阅读,并请愿意分享的儿童把自己的绘本故事分享给大家。引导儿童跨越大声阅读的障碍,在他们分享的过程中不要评价,并给予鼓励,注意保护儿童的阅读分享胆量。结束后,儿童自由阅读“小绘本”,并鼓励儿童在小伙伴面前用身体语言扮演绘本角色,大声分享阅读故事,分享过程中引导儿童将自己带入绘本故事,进入游戏的故事情境体验。儿童所表现的故事体验即是注重引导儿童进行生命体验分享,是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游戏式的交互过程中,既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又发展了语言。

4.5 类生态——让世界不同文化融入儿童的生命体验

类生态式阅读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相互传递彼此文化的阅读形式,也指具有两种及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1]。绘本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载体,传递着世界各国的文化特征。如,绘本的导读活动应全面介绍国外绘本的语言文化,防止儿童文化定型,培养他们的文化平等意识,摒弃文化歧视[19]。随着国外绘本的大量引入,为了帮助儿童读懂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下的图文信息,体验与中华民族文化有差异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就需要建立不同文化的阅读体验场,引导儿童在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予以包容、理解和接受,并在阅读对比中发现本民族文化的优势,不再盲目崇拜他国文化。生态体验式阅读模式可以让儿童获得不同语言的交互感受,在导读活动中要注意绘本原词汇的本身意义或者说明其内涵所在,通过词汇扩展来让儿童了解“跨文化语境”中的民族风情、文化意义。如,为了让儿童更好地理解外国绘本,可构建他国饮食文化等阅读拓展的体验场,让儿童“亲身”深入了解。

综上所述,早期阅读是一种不以教育为目的,却能够为儿童的良性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的理想早期教育手段。让儿童在分享与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被逼迫、被评价的压力。阅读是儿童与他人玩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认识文字符号;通过分享式阅读,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会性交往能力;分享自己的小故事,顺利掌握阅读的成就感,让孩子体验自我悦纳心理,获得自信心,儿童在分享阅读中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体验式绘本图书馆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绘本
绘本
绘本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图书馆
论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体验式学习、体验哲学之辨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