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公共图书馆参与建设“乡村民宿”探究

2021-10-07莫黄燕甘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村民宿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莫黄燕 甘新

摘 要:文章對发展“乡村民宿+图书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广西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民宿建设的主要模式,提出了广西“乡村民宿+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广西文化和旅游多角度、全链条的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12-03

关键词:民宿图书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诗”与“远方”携手并进,启航远行。2019年7月28日,全国乡村旅游(民宿)工作现场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指出要将规范发展乡村民宿作为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文化引领乡村特色,把乡村民宿建设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重点开发民族文化型、乡村田园型、主题文创型等八大类型旅游民宿产品,将旅游民宿产业培育成具有一定规模、地域特色鲜明、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重要产业。

乡村民宿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文化,只有具有个性化、历史性、文化性、乡愁味的乡村民宿才能真正吸引游客。“乡村民宿+图书馆”无疑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宿建起图书室(馆),出现多个“一民宿一主题”的图书馆,特色鲜明,如浙江莫干山居图民宿,安吉县更是凭借多家民宿图书馆走红。文化和旅游的不断融合使民宿图书馆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发挥了文化服务在城市旅游、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 发展“乡村民宿+图书馆”的必要性分析

1.1 “乡村民宿+图书馆”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1.1.1 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下沉和延伸。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书馆以挖掘文化旅游功能为契机,将服务站点搬进乡村民宿,为游客提供集阅读、交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验空间,把“诗”和“远方”结合起来,改善了原来相对单一的旅游状态。乡村民宿图书馆将文旅融合落实到县区乡,能够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拓展公共服务空间,提升游客幸福感,实现公共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1]。在乡村民宿设立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在旅途中对“慢生活”的诉求,使游客有更多元、更便捷的渠道了解地方民俗,畅游于文化空间[2]。图书馆在旅游发展中积极延伸馆外服务空间的有益探索,既深化了总分馆模式和自助服务理念,也缩短甚至解决了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的输送问题。

1.1.2 文化注入有助于增强民宿竞争力。面对一样的乡村风景和人文资源,众多同质化的乡村民宿难免让游客感到审美疲劳,从而流失客源,只有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才是民宿的长久经营之道。图书馆在文化内涵挖掘、文化品牌打造方面优势明显,依托丰富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料,图书馆可为乡村民宿量身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协助乡村民宿业主开辟文化空间,使民宿环境与村落文化相融合、内部软装饰与地方人文挂钩、民宿活动增加文化温度,从而实现特色化发展。文化的注入使乡村民宿营销有了更好卖点,既能提升民宿的竞争力,也实现了民宿的差异化经营,让游客成为回头客和文化的传播者。

1.1.3 文旅跨界合作促使综合效益互为提升。“乡村民宿+图书馆”主要由图书馆提供资源、民宿提供空间的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是公共文化服务引入社会资本的尝试。乡村民宿搬进“图书馆”,一方面,图书馆为民宿提供书籍、借还设备等资源,并对民宿藏书给予专业指导,协助民宿开展相关活动,既便于地方文献素材采集,完善馆藏资源结构,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成效;另一方面,民宿管理者有了图书馆这个专业外援,既降低了民宿文化氛围的运营成本,又借助图书馆资源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提升了竞争力,实现了合作共赢。

1.2 “乡村民宿+图书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民宿产业能够带动资源要素下乡,促进城乡互动交流,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契合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乡村民宿+图书馆”作为乡村旅游新业态,是践行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的生动例证,在兴村富民、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积极贡献。一方面,民宿业主以秀美的田园山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将文化品牌纳入民宿主题包装,培育出各具特色的民宿精品,为乡土文化的存续提供了土壤,成为当地文化展示、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增强了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另一方面,“乡村民宿+图书馆”把城市居民与乡村联结在一起,将经济品牌与乡土民情相融合,通过游乡村、住民宿、品文化,把城市游客吸引到农村,为乡村振兴带来流量,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认真、细心地品味书香民宿带来的不同感受,真正认识、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吸引各类人才回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2 广西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民宿建设的主要模式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符合或接近旅游民宿概念要求的民宿约有700家[3],主要分布在桂林、贺州、北海、柳州4个地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宿+图书馆”逐渐成为旅游发展趋势。目前,广西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民宿建设主要依托总分馆模式,在已有的农家书屋、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基础上优化服务效能,因地制宜地与当地民宿合作,建立了龙胜书香壮寨阅读点、玉林河村悦读驿站、北海海岛智慧书房等。

2.1 龙胜书香壮寨阅读点

龙胜书香壮寨阅读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联合龙胜各族自治县图书馆在金竹壮寨民宿内设立的阅读点,场馆依山傍水,建造在桂林著名旅游景区龙脊梯田山麓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是广西著名的网红打卡地。该阅读点现存图书800余册,定期更新,主要入藏广西特色民俗读物等,同时结合文化扶贫项目送书进寨,助力村民文化素养提升。

2.2 玉林河村悦读驿站

玉林河村悦读驿站位于游客量年均10万的网红村——河村中,周边配套村史馆、茶馆、手工艺创造工作室等,文化氛围浓厚。悦读驿站目前配有智能柜及200余册图书,按需更新,是村中民宿的共享书房,也是承载乡村孩子们读书梦、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场所。

2.3 北海海岛智慧书房

北海海岛智慧书房由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与北海市图书馆联合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联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成果之一,位于涠洲岛盛塘村幸福里民宿内,现有图书3,000多册,设有自助借还机、电子借阅机等智能化设备,无人值守,全程自助操作,为岛上居民和广大游客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当前,海岛智慧书房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座城市、8家公共图书馆已联网,共享400万册图书资源。

3 广西“乡村民宿+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政策和规范缺失,行业管理不到位

目前,广西关于民宿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规范出台较多,但对于如何促进民宿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并没有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意见,致使乡村民宿定位不清、经营无序、经济效益不明显。一些乡村民宿经营者为了追求空间的文艺气息,吸引游客入住,随便采购一些书籍放在民宿内,购买的图书没有展现出当地文化特色,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最终沦为摆件无人问津,无法起到增强游客体验感与参与感的作用。

3.2 公共财产管理有待明确

当前,乡村民宿经营者都是自掏腰包购书,拥有图书的所有权,民宿举办的各类活动也多是根据经营者的个人喜好开展的,而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民宿合作势必涉及设备购买、使用管理以及相关活动举办权属等问题。但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乡村民宿合作缺乏相关的行业操作指南和统一标准,民宿业主的评估标准、合作效益转化评估机制等都不明确,不利于“乡村民宿+图书馆”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3.3 品牌化程度不高,文旅融合深度不够

广西乡村民宿总体上品质不高,为缩短投资回本周期,多以農家乐、家庭旅馆等低端经济型民宿为主,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地域特色不明显,重模仿轻创意。一些乡村民宿虽然也意识到要引入图书馆力量共建乡村民宿图书馆,营造民宿的书香气氛,但由于缺乏深入钻研和创新意识,并未挖掘出民宿真正的文化内涵,社会影响甚微。当前,广西乡村民宿主要是简单的“居民+民居+挂牌”式经营,由村民自营或是外来者承包的小作坊模式,经营水准参差不齐,而建立乡村民宿图书馆需要专业的民宿管理人才,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图书馆知识,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这是目前许多乡村民宿不具备的。此外,在建筑风格上,目前广西大多数乡村民宿只是在原有民居基础上进行简单装修,以满足住宿、饮食等需求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拉低了游客的体验感;在产品打造上,欠缺赋予文化内涵的核心产品,缺少对本地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特色不明显。

4 关于广西“乡村民宿+图书馆”发展的思考

4.1 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建设乡村民宿分馆

当前,广西许多县级公共图书馆都已建立了分馆,基本实现了村级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发挥乡镇分馆的作用,县级公共图书馆可逐步将图书资源配送点转移到乡镇分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处,并定期对村民、游客的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分析整理,除按民宿业主需求配送纸质图书资源外,还应加大数字资源的配送服务力度。公共图书馆还应构建乡村民宿合作共建机制,包括准入准出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建设一批有个性、有品位、符合游客需求的乡村民宿图书馆。

4.2 融入特色文化,建设主题民宿图书馆

广西乡村民宿发展只有加大与文化的融合力度,通过广泛利用广西各地的人文情怀、文化元素、地域符号等,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公共图书馆建设乡村民宿图书馆要因地制宜,以建筑布局、物品陈列、图书配置、特色美食、乡愁记忆等为发力点,将文化作为民宿营销的重要卖点,走品牌化、高品质发展路线,塑造民宿的文化灵魂,打造有故事的旅游民宿,让传统村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4.3 创建乡村民宿阅读活动品牌

只有成为游客有期待、有念想、想回头的向往之地,乡村民宿才有生命力。乡村民宿图书馆不仅是一座住宿的房子,还是服务文化旅游、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基层场所,乡村民宿应依托公共图书馆的平台优势,共商共建把图书馆已有的品牌活动融入民宿活动中,如引入非遗记忆现场体验课,丰富游客体验,提升民宿吸引力。

4.4 重视人才培育,做好人才输送工作

相关部门应重视乡村民宿图书馆的发展及人才培训和管理工作,除邀请旅游和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开展乡村民宿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外,还可与旅游院校、公共图书馆合作,合力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开办乡村民宿图书馆培训大讲堂,定期对民宿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民宿运营、图书馆知识等,为乡村民宿培养、输送优秀的民宿服务和管理人才,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2] 高鹏.“图书馆+民宿”:让文旅融合更亲民[J].传播力研究,2019(30):20.

[3] 广西旅游民宿发展规划(2020—2025年)[EB/OL].[2021-05-08].http://wlt.gxzf.gov.cn/zwgk/ghjh/P020200508659012785504.pdf.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乡村民宿文旅融合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海南省发展乡村民宿优劣势评析
关中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国内乡村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