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蠲痹汤加减内服辅助甲钴胺、双氯芬酸钠治疗邪滞经脉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1-10-06胡中伟河南省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双氯芬经脉酸钠

胡中伟(河南省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由于现代高科技产品的飞速发展,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占各类型颈椎病的61%-71%,患者常因颈肩区域疼痛、麻木,致使活动严重受限,极大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1]。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缓解疼痛,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CSR研究热点之一。中医学认为CSR属“项痹”、“骨痹”、“项强”范畴,病机在于颈椎体长时间维持不良体位、气血瘀滞、风寒湿三邪入侵,致经络阻滞。邪滞经脉型是CSR常见证型之一。蠲痹汤有发散寒邪、除风祛湿之效。因此,本研究选取114例邪滞经脉型CSR患者分组探讨,旨在观察蠲痹汤加减内服辅助甲钴胺、双氯芬酸钠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邪滞经脉型CSR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7例。研究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30-69岁,平均(50.57±7.42)岁;病程1-13年,平均(7.42±2.34)年。常规组:男26例,女31例,年龄31-65岁,平均(48.24±6.99)岁;病程1-12年,平均(7.13±1.87)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项痹”邪滞经脉型;患者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合并脊髓型等其他类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结核、肿瘤、骨髓炎者;脊髓损伤、脊柱损伤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期妇女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口服甲钴胺0.5mg/次,3次/d,双氯芬酸钠75mg/次,1次/d。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辅助蠲痹汤加减,方药组成:羌活15g、海风藤15g、熟地黄15g、独活15g、川芎10g、当归10g、桂枝10g、秦艽10g、乳香6g、木香6g、甘草6g。水煎取煮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判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临床治愈: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颈部伤残指数评分量表(NDI)≤15分;显效: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减轻,16分<NDI≤25分;有效:颈、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有所减轻,26分<NDI≤35分;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NDI>35分。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两组治疗前后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康调查量表生理部分(SF-36PCS)、健康调查量表心理部分(SF-36MCS)评分情况:NDI评估患者颈部功能障碍,分值越低颈部功能越完善;VAS检测患者疼痛指数,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SF-36PCS、SF-36MCS分别评价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分值越高患者健康程度越高。③血清指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④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头痛、腹痛、胰腺炎等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54/57)高于常规组的78.95%(45/57),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NDI、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SF-36PCS、SF-36M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量表评分情况比较(±s,分)

时间 组别 n NDI VAS SF-36PCS SF-36MCS治疗前研究组 57 55.84±6.24 7.56±1.69 29.69±4.94 33.48±5.71常规组 57 57.16±7.06 8.04±1.81 30.17±5.23 34.49±5.14 t 1.058 1.463 0.504 0.993 P 0.293 0.146 0.615 0.323治疗后研究组 57 16.26±2.75 1.72±0.91 45.48±6.49 52.34±6.31常规组 57 25.16±5.28 3.48±1.17 39.82±5.91 43.93±6.12 t 11.287 8.965 4.868 7.223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CRP、IL-8、CG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s)

时间 组别 n CRP(μg/L) IL-8(μg/L) CGRP(μmol/L)TNF-α(μg/L)治疗前研究组 57 12.74±3.49 141.26±30.16 79.56±5.46 3.96±0.87常规组 57 13.11±3.95 137.41±28.71 80.07±5.67 4.04±0.85 t 0.530 0.698 0.489 0.497 P 0.597 0.487 0.626 0.621治疗后研究组 57 3.01±1.07 50.62±15.26 26.81±3.64 1.21±0.29常规组 57 7.14±2.48 84.54±20.78 53.24±6.62 2.27±0.64 t 11.544 9.933 26.413 11.390 P<0.001 <0.001 <0.001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2%(4/57)低于常规组的21.05%(12/57),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颈部感觉异常、功能缺失。炎症刺激是本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重要病理因素。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可修复因炎性因子刺激而导致的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再生。双氯芬酸钠广泛用于缓解关节肿痛,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因患者对手术巨额耗费及手术风险的担心,CSR临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且用药方案中多有中药配合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湿邪是CSR最主要的致病原因。风邪行窜不定,轻扬开泄,致使邪客机体;寒性凝滞,寒邪侵袭肌肉易致气血凝结,经络阻滞;湿性粘滞,重浊,易阻遏气血运行,三邪组合致病,发为痹症。因此邪滞经脉型CSR应以祛风、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为基本治则[4]。蠲痹汤有温阳散寒、通络除痹之效。方中羌活通达上下,散寒解表,祛风化湿;海风藤、秦艽能除湿活络、除痹止痛;熟地黄益气补血;川芎活血行气、理气开郁;桂枝发汗解表、温阳散寒;当归、乳香、木香除风祛湿、调经活络,甘草调和诸药,共奏驱邪扶正、温经通络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羌活、秦艽、桂枝、独活具有镇痛效果;海风藤、川芎、乳香、独活、桂枝有抗菌、抗炎之效,能减少水肿,促进炎症吸收;海风藤、熟地黄、当归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蠲痹汤能促进患者颈部组织充血水肿的消退,减轻炎性反应,减轻神经根刺激;还能扩张血管,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速病变部位代谢,缓解疼痛,促进症状消减,身体恢复。

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78.95%,治疗后研究组NDI、VAS评分低于常规组,SF-36PCS、SF-36M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蠲痹汤加减内服辅助甲钴胺、双氯芬酸钠治疗邪滞经脉型CSR患者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颈部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促进生理心理健康。研究发现,TNF-α使神经髓鞘分泌炎性因子增多,改变神经根生理曲度,造成神经传输障碍,且CRP、IL-8、CGRP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重要血液指标[5-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CRP、IL-8、CGRP、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蠲痹汤加减内服辅助甲钴胺、双氯芬酸钠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蠲痹汤加减内服辅助甲钴胺、双氯芬酸钠治疗邪滞经脉型CSR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颈部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双氯芬经脉酸钠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氮卓斯丁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浅析双氯芬酸钠的药物联用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