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

2021-09-30荣强

青年文献·理论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

荣强

【摘要】劳动具有综合育人价值,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劳动教育可以体现出高职教育属性,完善高职育人体系以及促进高职院校补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当前受思想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教育政策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会受到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探寻增强劳动教育育人效能的策略,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效能.

【关键词】学生,思政教育  劳动育人

一、以劳动教育涵养奋斗精神

奋斗者是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得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立足新时代,不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要抓住核心和根本,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去认知、学习,用身体丈量世界,明白“劳动创造美好”的真实价值,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培育和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要通过劳动教育,奠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确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要推动形成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价值取向,磨砺青年学生奋斗的意志品格,提高奋斗的身心素质。

二、以劳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的青年学子主体基板上是“00后”,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家长对于智育的重视远远超过劳育。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往往被轻视、被淡化、被弱化。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不善劳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较差,同时缺乏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为意志不够坚定、信心和勇气不足。

劳动教育效果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优良的思想作风。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作风。

三、以劳动教育打开育人成果

1、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学校的集中劳动教育虽然教育功效不小,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切实做好劳动教育需要长期有效开展,形成有规律有模式的时间性质。 辅导员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在校内开展。

2、以形式多样的方法校内开展基础劳动技能,懂得基本劳动技能,把教室,宿舍,公共区域,楼道等等身边的基本卫生做扎实,学院派专人进行检查,成绩记入班级的量化综合评定。

3、校外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平台,让同学们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学校团委牵头,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救助病残者,参加学校建设,为希望工程捐款,进行社会调查和科学普查工作等。通过地球日”和"环境日”“绿我校园、美我环境”等主题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文明建设,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增强青年学子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促使更多的青年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走到户外,让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与舒展,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通过劳动类理论课程、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一体化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因此,高校有效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锻炼青年学生的体魄,更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改观,丰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

四、以劳动教育锻造时代新人

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从宏观的维度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要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是劳动托起了“中国梦”。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十分迫切而必要。近年来,一些高校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高校要着力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资源矩阵,统筹贯穿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力量,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育相融合,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让青年学生接受到扎实有效的劳动教育,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以劳动教育创造美好未来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今天的青年学生就是未来中国的主人翁,他们的劳动情怀强不强、劳动技能高不高、劳动实践多不多,直接关乎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正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才有今天的成就,才能迎来广阔的未来。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高校要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青年学生积极涵养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更能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在劳动实践中经受困难、挫折、甚至挑战,可以带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收获成果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知识,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增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

我坚信,只要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思考和尝试.王长银,2004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